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前景 >> 我们身边的一次性产品,它真的卫生吗
提到懒癌患者的福音,那必然是一次性用品:价格便宜、购买方便,随用、随买、随扔毫无负担可言。
不仅便捷,
还间接做到了“干净又卫生”。
但随着层出不穷的新闻曝光,一次性用品的安全卫生问题逐渐成了一只卡在消费者喉咙里的死苍蝇。
近日,某平台上的一个妹子晒Vlog,视频中的奶奶面容慈祥,坐在炕上低头忙活着什么。
顺着镜头的推移,炕上白花花的一片映入眼帘,如此场景看着很像婚前缝喜被。
但很遗憾白花花的不是棉花而是“苦茶子”,内容记录的是“老太太徒手包一次性内裤”的现场。
▲铁岭王女士晒出的视频
该妹子表示,包一件给2分钱,老太太一天能包多件、赚20块钱左右。
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奶奶不缺那“仨瓜俩枣”,但劳碌一辈子的人总是闲不下来。
恰巧这个活有人送有人取很方便。老太太这才接手赚个中间钱,至今已经有两三年工龄了。
▲王女士称奶奶已经包了3年
虽然小孙女晒视频的本意,可能是秀一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幸福生活。
但这样的随性却引起不少人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双重不适。
什么人会用一次性内裤?
首先就是经常出差旅行,且住处不方便晾晒的人。
比如房车旅行类节目《青春的花路》中,王子异就带了一堆一次性内裤。
其次就是经期量大或者产后需要特殊护理的妹子,再次就是患病或者手术期间需要换药的患者。
需求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都是图便捷和卫生。
▲综艺中王子异与大家分享一次性内裤
为了投其所好,一次性内裤应运而生。
为了让消费者安心,不少厂家会在广告中特意强调“无菌”二字。
某电商平台上或者带货主播的小黄车里一搜一大把,各个都有吸引力,各个都是实现“苦茶子”自由的好帮手。
▲某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一次性内裤
彼时广告吹的天花乱坠,术语满天飞,搞得消费者以为无菌条件都是那种大铁皮子流水线。
▲某品牌产品主打的无菌工艺
谁能想到最终却被现实叫嚷着:把耳朵捡起来!
无菌车间的机器,变成了炕头老太的双手,包完一个扔一个。
虽然视频中的老太太家光洁明亮,但其他人呢?
有没有可能连土带泥儿的拉走,打上所谓的合格戳之后直接送进大小货架?
见老太太的熟练程度和“加工环境”,再想想这些商品的最终用途,不说菊花一紧也是心头一凉。
一个老太太一天件,
一年至少26万件,
那十个老太太、
一百个老太太......
最终又会是哪个倒霉蛋儿中招?
细思极恐!
如果感觉吐槽包装“苦茶子”是小题大做、挡了一些老人的出路那等量代换一下,比如一次性内裤换成更贴肌肤的卫生巾呢。
最近的网友不是正在38.6℃,就是在猛躲38.6℃。
烧友多了奇思妙想也就多了!
比如买不到退烧贴时,就有网友撕开卫生巾的包装,吸少量水后放冰箱冷藏,再拿出来贴额头以图达到和退热贴同等效果。
管不管用不知道,但一堆又一堆攻略中让人突然就想起了那些年关于卫生巾的劲爆新闻。
▲网友晒出的卫生巾降温法
据媒体报道,年夏季,江西的唐女士买了一包七度空间(卫生巾品牌名)。
还没等拆包装使用就被扎了一下,一翻才发现竟然暗藏银针。
这么离谱的遗落就不得不让人好奇了:分装时是正在缝裤子还是在绣花?
▲唐女士晒出视频
唐女士把自己的疑惑拍下来发到了网上,不久厂家联系她。
双方经过仔细对质,厂家承认藏针卫生巾是自家产品,随后当地质监局顺势介入调查。
▲厂商道歉
同样的质量问题,七度空间在今年也遇上过一次。
消费者何女士买了一包5块钱的七度空间,小心检查过后确认没针才敢撕包装。
结果撕开外包装后却发现一堆虫卵大咧咧的躺在夹层内,何女士当场就懵了:无菌车间生产的商品挂虫卵?
▲何女士晒出的卫生巾
随后她也将自己的疑惑放到了网上求解答,不过很遗憾没有昆虫学家注意,反而是官方售后迅速上线联系她。
表示不耽误使用,
可以退一赔一。
说白了就是想花10块钱买她闭嘴。
▲何女士接受采访录音
何女士一听就不愿意了,十块钱买息事宁人,一看就是不重视质量把控,继续举报!
最终经过媒体跟进、舆论发酵,七度空间把10块钱赔偿提高五十倍,并紧急公关发声明。
▲何女士获得赔偿
但依旧遗憾的是,看起来厂家态度奈斯,但后续还是不了了之,就像藏针问题一样并没有对虫卵的来龙去脉做交代。
▲厂商发布声明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所以卫生巾的生产到底几道工序,消费者也不清楚。
但消费者们的疑惑和顾虑,厂家似乎也做不到给出一个完美的解释。
00:02不仅解释不了,
同样的问题还层出不穷。
据报道,年末广东的李女士、陕西的唐女士,都曾和虫卵有次尴尬的会面。
但厂家除了发声明强调车间的无菌操作之外,都没再给出什么建设性的解释,该怎么包装还怎么包装,该怎么卖还怎么卖。
那一颗颗小米粒大小的虫卵,仿佛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的一样,逐渐消不见了。
虽说卫生巾的单价不高,单独拿出来说也有些难以启齿。
但价格不高的一次性用品,不是质量难以保证的借口,更不该成为以别人健康为代价的捞金行为。
这不叫增产增收,
这叫昧良心!
“张嘴,啊……”
“呕……”
“谢谢!”
人人保持48小时有效期的过程中,这种被捅干哕的场面不少见。
那时大家还以为大白手法不地道,但某位知情人曝光了部分咽拭子制作过程后,搞得人捅不捅都想干哕一波,实在是那棉签自带细思极恐的恶心。
从爆料者的视频中可见,昏黄的灯光下有六七位大妈坐在长桌边。
▲网友爆料视频截图
镜头一摇还有不少中老年人佝偻着身体,坐在桌前忙的热火朝天:身前是一堆咽拭子棉签横七竖八的摆放,身侧是一叠又一叠透明的包装纸。
大妈们借着灯光照明,左右手配合默契的把包装袋套到棉签上,百分百“纯手工”制作了即将捅民众嗓子眼的工具。
▲网友爆料视频截图
人工分拣医疗用品能理解,毕竟流水线难以保证供应时,人力补齐才是最快、最经济的办法。
但视频中大妈们的操作实在是让人理解不起来。
工作地点不是无菌车间,
而是路边小破房;
身上没有无菌防护服,
只是平时所穿的衣裤,
更有甚者连口罩和手套都没有戴。
就那样直接捏着棉签往包装袋里塞,更离谱的是还有直接手捏着棉签部分进行包装,动作行云流水的好像武林大侠收刀一样。
01:00▲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短短不到一分钟的视频,大妈们的潇洒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甚至有些麻木。
正是这种不严谨的麻木让观众们看的直恶心,细思极恐的恶心。
捅自己的那个棉签,
有没有可能就出自于此?
有没有可能是掉到地上,
又捡起来的那一根?
或者大妈装包时突然后背痒了,
一扭身挠两把,
抽出手之后继续装包的那一根?
再或者去完卫生间后忘洗手了......数不胜数的可能,难以言喻的安全问题。
9月份曾有报道称:天津一大妈拒绝咽拭子采集,表示可以当场提供唾液让医务人员“回收”。
▲报道中决绝捅嗓子眼检测
彼时网友们觉得她无理取闹、不配合工作、吐槽她不讲卫生。
无独有偶,后续陆续又爆出上海大妈,同样拒绝捅嗓子眼,采用“吐出口水”的办法来检测。
▲报道中上海大妈拒绝接触式咽拭子
看完纯手工制作棉签的过程后,瞬间和大妈共情了,谁愿意贡献自己的喉咙给一双去完厕所不洗手的人触摸?
想想都觉得难受。
好在现如今产业链断了,行程码下架了,这种安全隐患可能没了。
但还有正常使用的棉签呢.....
.且俗话说得好,按下葫芦起来瓢,走了穿红的就会来挂绿的。
最近又有招聘装试剂盒的告示了,不知道包装车间是否还是一群大妈在谈笑间指点江山。
▲网传招聘广告
我们都知道病从口入,所以外出就餐时喜欢用一次性餐具减少和其他食客接触。
但在满眼都是钱的黑心厂家面前,这又是一个可以薅羊毛的机会,比如从生产原材料上节省。
▲一次性筷子
年,有媒体根据消费者提供的消息,进行餐巾纸行业暗访。
发现不少流向市场的餐巾纸,都是将废旧书报打成纸浆搞的再利用,比如武汉春花纸厂。
其加工过程中大量使用漂白剂、荧光剂和滑石粉,以图产品卖相贴近合格产品。
但事实上产品不仅不符合规定,长期使用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通俗点讲就是能闹出人命。
▲媒体报道劣质餐巾纸
无独有偶,央妈在同一年的“”前后也报道过餐巾纸问题:明明是黑作坊里的全手工包装,却敢宣称“全密封包装”。
不仅质量难保证,生产场所的卫生状况也堪忧:车间、餐厅和厕所、仓库全挤在一起。
▲央视网报道劣质餐巾纸
原料从地面一直顶到房梁,走几步就是复卷机和切割与包装设备。
在一旁随意堆放的又是裁切边角料,尘土飞扬的不远处分别是简易厕所和堆成小山一样的成品。
把厕所和成品分别安排在不同方向,可能是小作坊为数不多的良心。
▲央视网报道画面
但肉眼可见的分别摆放,挡不住看不见的微生物流窜,也挡不住机器高温运转产生的焦糊气味和卫生间气味对产品的腌渍。
更有甚者,暗访记者还看到有很多工人去厕所后不洗手,直接回工位继续手工包装。
一包又一包带有个人印记的餐巾纸流向了市场、登上了大小餐桌。
▲央视网报道画面
除了餐巾纸之外,还有餐套具也是一堆看不见的腌臜。
河南开餐饮的徐女士,在今年4月份“充值”了一家一次性餐具供应商,本以为能花钱买个省心和放心。
▲徐女士接受采访
结果却在充值后不久发现,返回来的餐具不是有霉点,就是有没清洗干净的饭粒儿。
明晃晃的不干净别说消毒了,到底清没清洗过,徐女士都不敢保证。
花钱不仅没买到相应的服务,还给自己的餐饮生意带来了负面影响,徐女士准备联系客服要说法。
▲徐女士接受采访
但得到的回应却是:
可能没洗干净!
这个回应让徐女士吓了一跳,随即准备终止合约,但由于个人维护权益太难,徐女士只能联系媒体求助。
面对客服聊天记录,和餐具卫生不合格的证据时,商家依旧死鸭子嘴硬,咬死质量没问题。
▲徐女士提供的工作人员回复
这是打算继续扯皮、把“拖字诀”贯彻到底的趋势。
▲工作人员回复产品合格
最终舆论发酵和质监局的介入,商家才不情不愿的把充值的钱退还给徐女士。
至于是否整改、能否整改到位、整改到位后能否保持,只能看商家的自觉了。
▲市场监管现场调查
后记
安全问题尤其是一次性用品的质量问题,看似离我们很远,但事实上都是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虽然每次爆出来的流程都是在曝光→舆论发酵→不疼不痒的声明→不了了之的结局之间循环。
且大众也心知肚明: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小资本依旧会铤而走险。
但即便是这样消费者依旧可以行使监督权,因为损害的都是切身利益。
如果一双眼睛盯不住不法商家的不法行为,十双呢、百双呢?
当人人都对质量斤斤计较时,安全问题才能被扼杀在摇篮里。
虽然路阻且长,但只要坚持必能迎来光亮!
毕竟老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市场都被质量败光了还何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