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前景 >> 层层叠叠自安宁,星星点点出璀璨,雕漆是一
剔红
剔黑
剔犀
剔彩
宋时雕漆漆层较薄,表面平缓,器壁纹样多为花卉。元代雕漆由张成、杨茂领衔。张成之作,花卉大花大叶,翻卷自然,灵动有力,漆色肥润,不留刀痕。步入明清后,便追求繁冗、图案化,器物体量变大。剔红、剔黑、剔犀(云雕)、剔彩是雕漆的几种表现形式。剔红,即雕红漆,是雕漆的主要品类;剔黑,即雕黑漆;剔犀,雕黑红两色或朱、黄、黑三色;剔彩,即剔除不同颜色堆起的漆层,再进行雕刻。“剔”实际上指的是在软的物体上用硬物来刻,即为“剔”。在雕漆制作过程中,用工具刻镂时,漆层是软的。
款彩
款彩,也是在漆层上雕刻,但漆层的做法不同,所刻工具也不同。款彩漆层一般厚1.8毫米,灰层(生漆灰)最薄处3毫米。若是做匾额楹联,漆层还要2毫米,生漆灰层4毫米,若用漆灰堆字会很厚。款彩一般用黑漆做底,会保留花纹的所有轮廓,将轮廓以内的漆地剔去,以备填漆或者填油,漆或油填入后,并不与漆地齐平,所以花纹轮廓略微高起。[“山水”系列(林怡苏州漆器制作技艺传承人)]「款彩也叫“刻灰”和“刻漆”。张世南《游宦记闻》曰:“款谓阴字,是凹入者,识为阳字是挺出者。”为什么也可以叫“刻灰”?是因为在漆层下面有灰打底。款彩在漆层和灰层上雕刻纹理形成凹凸,在凹处填嵌,这是与雕漆最大的不同。」守艺、手艺、授艺三原则常见的雕漆,多为剔红。北京明古斋雕漆工艺传承百年,在第四代传承人杨之新这里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制作过程。明古斋雕漆作品风格分为两派,一是仿明,一是仿清。仿明式样的雕漆以牡丹花卉为主,仿清式样雕漆以山水人物为主。木胎为多,工序有刮灰、糊布、上漆3步。上漆有一个特点,用丝头上漆,即用麻丝蘸红色厚料漆搓在胎体上,也称搓漆,而不是用刷子刷。完了以后上完漆放到“窨房”里,不管东西大小,进窨房门以后,得经过8小时,等第一道漆层结膜后再上第二道漆。[《五福捧寿桃盒铜胎》]“刮、磨也好,雕刻也好,图纸也不用打印机,都手绘。咱们都是用传统的工艺,不像一些地方采用半自动化,我们就保持这种传统的手工痕迹,尽量避免使用机器。”杨之新说。明古斋认一个理,“想把这门古老的技艺传承好,就得放下眼前利益追求手艺人的原则:做到‘守艺、手艺、授艺’三原则。”上手、下手、转刀、勾活、人物开脸等雕漆工艺都要学会,不走捷径,才能称得上是一位手艺人。上手,是房座(亭台楼阁)、花卉、人物、山。下手就是各种方锦、花锦、大料伴(花锦),水纹儿,这都属于下手。转刀(图①)先用,在画完的图案上进行转片;接着是起活儿,用大小起子(图⑧)把转的活儿起出来,高的留下,凹的部分留给做锦纹的工序;起完了就该用大片刀(图②),片山水用,弯刀和片刀都可以;片完了以后就该用勾刀(图③),勾树叶、树纹、树丝;铲树本的刀就是用凹面刀(图⑦)。坚持传统,工艺讲究。因此明古斋做出的作品润泽,放置时间久了,颜色愈加沉稳,而不是一件死的工艺品。“每年都在变颜色,色彩在‘动’。咱们没有把里边的漆酶给弄死,因为传统技法制作能保持漆酶的活性。”雕漆图案中树的躯干称为树本。[《八仙献寿鹿头尊》]「手工制作铜胎,两个鹿头是錾刻工艺,然后焊接;整体铜胎完成后进行漆灰处理,再进行底灰处理,上粗灰、中灰、细灰,最后打磨;再上底漆,烤好后打磨;再上多层漆,修错、印花、雕刻等。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制作成本得花10万元左右。雕漆漆器属于传统工艺里的奢侈品,因此市场定位和研发方向与许多实用漆器不一样。」关于授艺,明古斋做了很多尝试,却是最难进行的。真正的授艺师要下工厂,工艺品是工厂式工作室做出来的,与大学教课完全不同。工艺工艺,先工后艺。“上漆为什么用窨房,为什么给大漆加温,为什么大漆中加桐油,加多少等,传授这些知识必须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才能体会。年轻人不愿意学这些手艺,这与文化市场需求的现实不符、与机器加工介入和缺少工艺的文创产出不符、与现代工艺发展不符。”在这样的环境下,杨之新每年带2位徒弟,面临着选人和带人两方面的压力。文创需要冒风险北京雕漆行业从业者严悦同样深有感触。“北京的优势在于设计人才资源比较丰富,在产业规划上比较弱,制造业正在迁离,北京以后的趋势就是研发和宣传。雕漆厂的很多配套公司都迁到河北去了,加上北京人工成本非常高,我们制作也许会分到各个地方。”[剔红《山水》铜胎香薰22cm×12cm×32cm]严悦对雕漆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投入了很多资金与精力。雕漆最难的是人才培养,年轻人在北京经济压力大,娶妻、生子、买房子,而从事这样的工作收入不是特别高,因此积极性就不特别高。厂里的老师傅基本都是退休返聘。学徒在学习的时候,“上手”需要有一个最好的老师傅,“下手”也应该要有一个最好的师傅,而设计师在“批层”方面也要参与制作。“不管资金和市场难度有多大,一定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把老师傅养住,把现有的人继续拔高,还要让没学过的人从零开始,并找合适的人来培养。”严悦认为如果雕漆厂没有这样的传承构架,就不能保证出品的东西质量越来越好,以此保证利润。传统加创新,这是根基。雕漆大件在传统上的创新,是基于传统越做越精。而有一部分要冒风险,就是文创。他认为文创有两个分支:一种是市场需要的、实用的物品;一种是跟雕漆融合能卖出去的中小件。[《和》铜胎剔红插屏21cm×8cm×37cm]“这两个都有风险,但我们都在做,市面上却几乎看不到。”雕漆产品的销售,需要留给经销商巨大的利润空间,他们才会推广较贵的东西,同时还要保证利润能够支撑自己的团队。严悦在较高端的月坛雅集做了几十平方米的形象店,主要以展示为主,真正的购买者,还是会从形象店到厂里来看,很多成交还是在厂里完成。“经销商最多有几十件货就得了,名声逐步做起来后就订货,最后这个行业还是订货制,中间商不应该存在,因为利润不足以支撑中间商。”对于展览展示的销售,严悦也在缩小规模。团队小,开一条生产线已有不少压力。可是市场却不允许这样“单线程”操作方式。老件的东西现在销售不好,因此必须要有新的创新和生产线。作为当下消费主力的“70后”“80后”,很难在展会上购买一件价高又传统的东西,而六七十岁的老人基本养老、旅游去了,也不会购买这样的物件。过去主要是国家、大机构、文化单位收藏的雕漆作品,在转向纯市场后面临巨大压力。“要活下去,只能两条腿走路——传统和创新,不能不创新。”[《春望莺鸣图》铜胎剔彩六角盘35cm×33cm×5cm]有人建议严悦“一比一”仿制故宫里的东西,“雕漆很难仿出来,人不是以前那个人,时代不是那个时代,仿也仿不好,关键是仿的东西还便宜不了。”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创新,不拼凑,提炼出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他们追求的方向。“文创就要往实用做,才有人买走,而且价格并不是由你定,最后卖出的价格才是它真正值的价格,两者悬殊很大。”定价元的作品,但市场接受的最高价是元,最低元,那么合理的售价就应该在这个区间里,同时还需要把作品越做越好。当礼品采购被减掉以后,买雕漆就转变成消费者自己赏玩,回归理性了,泡沫也没了。[剔红《水仙图》挂屏40cm×40cm]而做创新设计,就免不了跨界。即使做一支笔也要和木结合,做手机壳要和塑料壳、金属壳结合,做皮具就要和皮结合。工艺的结合问题,其实是供应链问题。量太小供应链厂家不会配合,即便生产了,还要考量是否做得精致。“9.9元的手机壳,顾客也要求精致,否则就没有人买。”那么工艺美术行业如何形成供应链,谁来做供应链呢?严悦曾向一些高校老师提议:院校做大研发,利用学校的资源整合供应链,让有需求的人通过研究机构牵头,让企业加入这个供应链。或许严悦遇到的问题,许多同行也有类似经历。不仅要保持工艺属性,还要彰显现代设计;不能仿照工业发展模式大规模快速扩张,又要尽可能标准化的流程生产;既要保证工艺提升产量,却又不能为了扩大市场而急功近利提速增产。就像大漆制作技艺本身,就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修行过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