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新技术的冲击下,未来医院医疗工艺设计有这

发布时间:2025/3/28 12:11:36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医疗服务供给端、医疗服务模式、医疗服务体系等都正在发生持续而巨大的改变,医院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设计应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和有前瞻性的创新设计?

1

医院急诊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创新设计

医院急救急诊医疗流程,需要充分考虑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医院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供需端和医疗服务模式带来了的冲击和改变,需要充分考虑智慧城市急救调度情景下的院前院内急救流程的无缝衔接,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急救急诊医疗流程,使流程尽可能便捷化。

对于急救车接送的患者,达到“上救护车即入院”;对于可穿戴设备和手机等提前接入急救平台的患者,尽可能提前做好接诊评估和抢救准备,到达即可接诊或抢救;医院急诊的患者,尽可能减少急诊环节,对于危急重症启动绿色通道,压缩急诊患者获得接诊、抢救和手术的过程时间。

急诊急救需要有独立的救护车通道,救护车停靠需要尽可能靠近抢救室。医院、医院,基于智慧城市急救平台和医院急诊系统的信息互联互通,可以提前预知急救患者信息,为了有效利用抢救医疗资源,可以考虑对危急重症患者开辟医院手术室、介入治疗室、产房和NICU等急诊医疗工艺设计方案,并且大型医技检医院手术室、介入治疗室、产房和NICU等布置,缩短抢救各环节患者移动的距离。

国家省市县各级区域医学中心和应急救治中心,急诊急救中心的医疗工艺设计需要考虑救护车独立通道和多辆救护车同时停靠,救护车停靠位与抢救室、急救手术室的无缝对接,下车即可进入抢救室或急救手术室。

抢救室或手术室可复合影像检查、介入诊疗等功能,或者在急诊急救中心内部就近设置影像检查等设备,急诊ICU需要临近抢救室或急救手术室设置,缩短抢救各环节患者移动的距离。

在医院物流系统的支撑下,急诊急救中心可以不再设置急诊检验科,一些即时检测项目如血气分析、血糖等可以在抢救床边使用移动检验设备开展检验,其他急诊标本可以通过物流系统传输到临床检验中心的急诊检验流水线完成检验。

医院、医院,可以将药房临近急诊科设置,或者使用智能自助发药机等,可不需要独立设置急诊药房。

2

医院门诊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创新设计

首先,要做好医生接诊前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智慧化优化设计。

匹配精准预约诊疗模式和手机支付或信用支付等新支付模式,接诊前的门诊医疗流程,由传统的线下缴费挂号(取号)-门诊护士站报到-填写门诊病历信息-填写生命体征-核对医保信息-候诊大厅排队叫号-就诊等流程环节,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为就诊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等自助咨询-精准预约挂号+自助病历信息录入+线上医保信息绑定+线上缴费-物联网自助生命体征测量-诊室就诊,实现医生接诊前全流程智慧化自助服务,按精准预约时段时间、诊室就诊。

匹配智慧化门诊流程进行医生接诊前医疗工艺设计,医院门诊大厅的挂号缴费大厅,尤其是应取消大量银行安防柜台式人工缴费窗口。医院门诊大厅需设置各种便捷的智慧化自助服务设施设备。门诊大厅可以设置一站式门诊咨询服务中心,为不会使用智慧化流程的少数老年人等患者提供挂号、缴费、导引、咨询、医保、打印、智慧流程使用指导等人工综合服务,自助服务设备使用指导以及提供轮椅等人性化就诊辅助服务和志愿者服务,改善优化就医服务。

另外,可以考虑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预约提车位、智慧化院内导航等便利化服务设施,提升就医体验。在精准预约挂号诊疗模式下,各门诊诊区候诊大厅的候诊高峰人数会大幅度下降,候诊大厅可以进行舒适化设计,配置自助服务设施设备,配手机充电、适于不同人群舒适坐姿的候诊座椅等。

其次,做好匹配一站式诊疗服务的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创新设计。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医院相关创新技术产品,按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进行门诊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创新设计。在精准预约挂号诊疗模式下,未来门诊护士站的排队叫号功能将会弱化,需要转化为门诊一站式综合服务站,为不会使用智慧化流程的少数老年人等患者提供挂号、缴费、导引、咨询、医保、打印、预约大型设备检查、自助服务设备使用指导、智慧流程应用指导等人工综合服务,以及检验标本采集传输、药物派发、视频药事咨询等一站式诊疗服务功能,支撑改善就医服务体验。

诊室门口应尽量规划设计二次候诊空间和配套二次叫号设施设备。门诊医生应该可以为患者预约安排一站式检查治疗项目。各专科门诊诊区或邻近区域可以按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匹配配置符合专科需要的各种检查设备和治疗设施设备,如产科诊区,可以配置彩色超声、胎心监测、氧疗等诊疗设施设备。此外,可以规划设置满足多学科诊疗和互联网医疗所需的智慧化诊室。

最后,做好诊后服务的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创新设计。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好大型设备检查治疗和复诊预约、院内转诊、院外转诊、入院诊后衔接医疗服务流程;做好诊后药物配送和药事咨询服务、处方院外买药等处方延伸流程;加强诊后随访医疗流程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便捷专业的随访、院外康复和延续性治疗,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供就诊绿色通道,为患者诊后提供更好保障;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和医疗健康档案推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甚至可以将服务范围从单纯医疗延伸至全健康流程,提供慢病管理、院外护理、院外康复照护等,构建真正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诊前、诊中、诊后服务流程闭环。

医院的创新诊后医疗流程开展诊后医疗工艺设计,配置诊后医疗服务所需的医疗服务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药房快递物流配送窗口、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等。

3

医院检验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创新设计

医院的检验医疗流程,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目前临床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已经实现了生化、免疫、血液、凝血等检验项目的检测全流程自动化,未来智慧临床检验实验室将会逐步实现绝大部分临床检验项目的检测全流程自动化。

此外,当前血液标本的智能化标本采集医院开始应用,智能化采血工作站可以智能化完成过去传统的人工选管、打印标签、粘贴标签、转运试管、再分拣试管等人工操作流程,智能化标本采集工作站并与智能化试管标本物流传输系统对接,直接将标本快速准确输送到临床实验室。

除了血液标本以外其他种类的标本也可以通过智能化标本采集工作站与智能化物流传输系统对接,直接将标本快速准确输送到临床实验室。智能化标本采集工作站使得标本采集和运送流程更安全、更便捷,这将推动智能化标本采集工作站设置到各个门急诊护士站,支撑实现门诊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

智能化标本物流传输系统与临床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无缝对接,最终将会实现医院检验医疗流程从标本采集运输到检验结果处理及标本废物处置全流程的智慧化与无人化,这将大大解放医务人员的劳动力,提升了工作效率,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院检验医疗工艺设计要充分匹配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检验医疗流程的改变,进行创新设计。医院,医院的检验科,将可以不需要设置标本采集窗口和标本接收窗口,而是需要充分考虑对接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标本接收和各种检验流水线的安装条件。

进而,医院临床检验实验室的选址将可以不需要在考虑患者到检验科抽血和提交标本的便捷性,可以将实验室选址在患者不需要方便到达的地方。

更进一步,医院将不在需要分设急诊检验室、门诊检验室和住院中心实验室,可以合并成为一个综合临床检验实验室。

还有一种可能,借助可以借助低空无人机标本运送系统或者城市物流,实现医联体或医疗集团内部临床检验室的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一个临床检验实验室,医联体或医疗集团内各医疗机构仅保留急诊检验功能。

无论那种创新方式,都将可以减少重复建设投资和设备投资,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医院运营绩效水平。

4

医院检查设备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创新设计

医院建筑检查设备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设计,往往将放射、核磁共振、超声等医技检查设备集中设置,包括放射影像科、超声科、心脑电检查等都集中布局。这种布局模式主要是考虑方便医生集中阅片、会诊讨论及出具诊断报告,提升诊断的效率,但是这种模式是不方便患者的,不利于实现一站式诊疗服务的理念。尤其是需要做医技检查的所有门诊、住院的患者需要集中到医技设备检查科室,共用等候大厅,一起排队,甚至共用检查床、检查设备,医院内感染风险。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医院放射影像、超声、心脑电等检查,医生已经可以实现远程的阅片、会诊讨论及出具诊断报告,因此可以突破医技检查设备集中设置的传统模式。

可以按照门诊一站式诊疗服务的模式,将有专科特色需求的医技检查治疗设备分散配置到各个专科诊疗区,例如将超声、胎心检测等设备配置到产科门诊,让患者可以在一个诊疗区内完成所需要基本医技检查服务。

此外,医院甚至可以把一些大型诊疗设备分区分散布局,例如将CT、MR等大型检查设备分散布置在急诊、门诊、住院、健康体检等多个区域,减少患者在院内移动的距离,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提升就医体验。此外,可以将住院患者入院通常需要做一系列检查设备,集中布置在住院一站式服务中心,便于患者一条龙完成入院检查,避免患者在不同的设备检查区多次排队等候。

5

医院药事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创新设计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支撑推动医院药事服务流程持续变革。近年来,医院逐步普及全自动智慧发药系统、自助发药机、智慧摆药机、智能针剂管理柜、智能毒麻药品管理柜、智能中药煎药包装设备、静脉输液配药机器人等,推动门急诊药房和住院药房的智慧化发展。

在此基础上,在药品供应端,将逐渐配置智能药品库、智能药品预配货架、智能存取货架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并与药品供应商互联互通,实现医院药房药品的智慧化供应链、自动化存储、调配、传送和发放全流程自动化。并且,基于智慧药房精准发药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运算,可以比较精准预测每周甚至每天的各种药品的使用量,并与药品供应商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药品供应链的精准配送。

在药事服务端,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要求,逐步实现在线健康咨询、复诊、审方、用药指导、心理与健康状况评估、接种预约以及电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跟踪随访、家庭心电监测、社区预约转诊等内容。

医院药事服务已经逐渐由传统的窗口发药模式,逐渐转变为结合门诊一站式服务的门诊护士站发药+线上用药指导、药品配送到家+线上用药指导等创新药事服务模式。医院药事医疗工艺医院药事服务流程和模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持续而巨大的变化,进行创新设计。

在供应链端,基于医院药房药品的智慧化供应链,可以减少传统存储大量药品的一级药库和二级药库的空间,甚至可以实现一级库和二级库的合并,但需要匹配规划药品供应从卸货、入库、存储、配送到门诊全自动智慧发药机和住院智慧摆药机的智能化设施设备安装条件及智慧物流系统。

医院智慧药房的医疗工艺创新设计,要考虑门诊智能药品库与门诊全自动智慧发药机的一体化建设,以及住院智能药品库、住院智慧摆药机和智能化静脉配药机器人流水线的一体化建设。

医院,甚至可以考虑全院药房的一体化建设,医院只建设一个综合药房,医院空间和人力资源成本,医院运营绩效水平。在药事服务端,药品发药窗口在实现预摆药、预约取药等智慧化服务的同时,匹配电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和一站式服务等创新模式,有可能可以逐渐按照服务需求量变化调整发药等候大厅面积和发药窗口的数量,但要规划配置药品配送相应的发药窗口和配套便利设施,要规划配置线上审方、用药指导的空间和配套设施。

6

医院住院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创新设计

医院住院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创新设计,要充分考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住院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发展,医院床位集中管理与预约病床模式、床边一站式住院服务模式、一站式入院检查模式、智慧护理服务模式和物联网家庭病床随访模式等进行住院医疗服务流程和空间及配套设施资源的规划设计。

出入院服务中心的功能将由传统的办理出入院手续、费用结算、押金管理等医院床位集中调配管理与病床预约、随访管理、志愿者服务等创新服务功能。可以按照一站式入院检查模式建设一站式入院检查服务中心,提供一条龙的便捷服务,减少排队等候。

住院病区要按照智慧护理服务模式配套建设智慧病房、智慧护士站、智慧治疗准备室等智慧化设施。医院静脉输液配药中心和智慧物流的建设,可以实现智慧治疗准备室和智慧物流的对接设计,缩减治疗准备室的大量医疗物品存储功能和空间需求。

医院智慧物流和智慧化后勤供应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缩减住院病区各种存储库房的空间配置,将空间资源调配到访客探视会客室等人性化疗愈环境空间建设。

要按照日间医疗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匹配规划日间住院病房和配套设施,做好远程医疗、随访配套服务流程和设施建设,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日间诊疗和配套医疗服务。

7

医院手术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创新设计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融合发展,推动智慧手术技术和装备的快速发展,医院手术医疗流程和医疗工艺要充分考虑以下方面的创新设计。

一、随着医疗大模型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医院诊疗信息的透明化,促进分级诊疗的落地,因医院,要充分考虑医院手术需求的变化,有前瞻性地进行手术室的规划建设。

二、智慧手术技术和装备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手术系统、手术导航系统、体外循环设备等智慧手术装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手术室,手术室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为智慧手术技术和装备提供或预留安装的条件。

三、为了提高复杂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融合术中检查设备MRI、CT、DSA等复合手术室建设将会不断发展,手术室医疗工艺设计要充分考虑复合手术室的建设需求。

四、为了提高危重患者的手术安全性,需要考虑手术室和术后重症监护室的一体化建设,减少术后移动的距离,便于二次抢救手术。

五、随着微创手术技术和设备等的快速发展,手术效率会极大提升,手术室建设要充分考虑麻醉后等候手术和手术后麻醉恢复的更多空间需求。

六、要充分考虑日间手术的需求,做好日间手术室和配套资源的规划建设。

七、随着智能物流技术的发展,可以不在需要考虑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的一体化设计,但要充分考虑手术室智慧仓储、手术室行为管理和手术室内机器人物流等的规划建设。

八、随着手术室智慧化管理系统建设,将会不断增加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需要充分考虑医护人员术间舒缓、休息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

九、随着手术微创化、专科化的发展,在医院手术管理系统和智慧供应系统的支撑下,可以考虑部分专科手术室专科化分散布局,例如在产房配置产科手术室,口腔科配置种植手术室,皮肤科配置微整形手术室等,提高就医体验。

作者介绍

黄远湖

副主任医师,从事医疗、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筹建工作二十多年,目前任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主任/医院事务办公室负责人,负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建设项目(床位,建筑面积59万余平方米)的筹建工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4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