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优势 >> 细看百岁海关大钟楼读懂千年商埠广州城
年前,当粤海关税务司署“大钟楼”这座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在珠江畔崛地而起的时候,世人知道,其作为最重要的地标,代表着广州城的贸易繁荣与尊严,却未曾意识到,在近代历史的洪流中,它将推动岭南建筑科学的发展,成为广州人民对科学理性的向往和追求的标志。今天,百年“大钟楼”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在经历最近一次的修旧如旧后,迎接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和市民,或被作为拍摄游览纪念照、婚纱照的背景,或向他们展示以粤海关的发展为线索的广州近代史,帮助他们读懂这座历经沧桑亦巍然屹立,至今仍绽放夺目光彩的千年商埠。
大钟楼篇
几经修建更迭“年版”延续至今
“大钟楼”是“年版”的粤海关税务司署办公大楼,是中国现存的最早兴建的、最古老的中国海关办公大楼。其所在的广州市沿江西路29号,位置独特优越,既为长堤商贸区的起点,又连接沙面岛商贸区和长堤商贸区,是20世纪初广州城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的一环。
在此原址,曾有过几个“版本”的粤海关税务司署办公大楼:年初建的一层建筑,于年因被白蚁蛀蚀而改建的二层建筑;年遭火灾毁坏重建,但在年的大火中严重损毁,年再次重建,于年6月落成并延续至今。在更迭过程中,大楼的风格发生了变化,“年版”最突出的特征,是顶层的钟楼——广州街坊至今仍亲切称之为“大钟楼”,即来源于此。
珠江北岸是不断向南延伸的,粤海关税务司多次请有关当局拨地扩建未果,如今见到的大钟楼即建在新填地后往前(南)的位置,就在之前“版本”的旁边,更向珠江边靠南。
“大钟楼”的钟声曾是这个城市中宣布时间的“标准”,在20世纪90年代前,它每逢正点报时,年后重新恢复鸣响,为避免扰民,仅在早晚8:00时各鸣钟8声。如今,在车水马龙的早晨,在夜幕降临、灯火璀璨的夜晚,当大钟楼钟声响彻沿江西路时,人来人往中,总会有人不由遐想,近百年的鸣声中,翻过了多少广州历史的篇章。
大钟楼的另一个特色,是采用了英国爱德华时期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负责设计建造的是两名英国人——当时的海关总税务司署营造处的总营造司狄克(D.C.Dick)和建筑工程帮办安洛得(C.D.Arnott),承建方是广州本地的晖华昌工程公司,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入口数十级台阶延伸向上,高耸的爱奥尼式巨型双立柱通贯二三层,整体风格庄重,尽显海关威严。
这一座被当代学者评价为“平面功能布局、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各方面均为时代典范”的建筑,奠定了大钟楼作为中国海关大楼建筑风格的主基调,更是古典复兴主义在岭南发展的高潮。
成为广州近代建筑起步的标志之一
事实上,粤海关大楼只是粤海关众多建筑中的一处,年—年,粤海关在广州地区大量兴建建筑物和构建物。兴建背后,是中国海关制度的变化。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总税务司署,管理对外事务的“总理衙门”制订章程,推行在条约“通商口岸”税务司制度,利用洋人帮办征收洋商货税(洋税)。年广州在粤海关的西炮台口所在地(今沿江西路)旁设关征收洋税,机构外文称谓使用“CantonCustomsGeneralOffice”,中文为粤海关税务司署(公署)——“年版”的粤海关税务司署办公楼应运而生。尽管只是一座一层的楼房,但与鸦片战争前在五仙门附近的粤海关监督衙署比,建筑风格已有了很大改变。
海关大楼在海关类建筑中,往往形制最高,也最具代表性。以此为起点,各类自建的海关建筑在广州陆续出现:位于沙面的粤海关税务司公馆、粤海关副税务司公馆、粤海关总巡宿舍、粤海关外籍高级职员宿舍兼俱乐部(红楼)和海珠区的粤海关验货厂(波楼)……
海关类建筑大量出现,并多分布在珠江两岸或沿海沿江地段,与其业务特性有关,也正因为如此,其以具时代特征的建筑风格和先进的管理,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为同时期的建筑提供了经典的参照,尤其直接引发邮政类建筑和会展类建筑的建设,并成为广州近代建筑起步的标志之一。而广州的近代建筑是近代社会中广州乃至广东地区巨大变化的一个重要侧影。
年11月,侵华日军占领粤海关。直至广州城解放,广州人民收回粤海关主权,历史上的“粤海关”成为“广州海关”。其后一段较长时间,“大钟楼”被作为广州海关的办公场所,随着新海关大楼在珠江新城建起,年,大钟楼正式“变身”为“粤海关博物馆”,开始迎送游客和市民,为他们展示粤海关数百年的历史。
大钟楼“守馆人”:“这是个宝藏博物馆”
如今的粤海关博物馆,有着一群“守馆人”,阮锋就是其中的一名。他是土生土长的广州“80后”,自小住在珠江对岸,听说家人曾参与接管粤海关的工作,因此在时常坐船往返两岸中不断增加对大钟楼的感情。30余年时光里总是遥望大钟楼,看两岸高楼渐起、繁华依旧,本科学习统计专业、研究生学习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他,因为“命运的巧合”进入粤海关博物馆,开始了管理、研究工作。
“我们都习惯了一到晚上,这里闪光灯此起彼伏如白昼的场景,没想到大钟楼会变成一个网红打卡点。”每一次看到马路对面早早占好拍摄C位的年轻人,以大钟楼为背景拍摄婚纱照的新人,或者是匆匆慕名而来的游客,阮锋心中满是自豪感,他有时甚至会笑着给大家介绍哪个角度哪个背景拍出来最好看,“看到这大门口的铸铁栏杆和刻意保留材料原貌的大麻石没?已有年以上历史,拍出来应该会有一种格调。”
因为建筑的美而趋之若鹜,阮锋认为这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大家在被外表的美吸引之后,能够更多去了解它的‘内核’,我想会有更多人感觉到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座建筑,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这么多年来,他曾在这里遇到许多广州老街坊,对外开放的大钟楼令他们感到好奇,在里面了解到的很多广州故事是他们所未曾听闻的。挖掘大钟楼和粤海关的历史和故事,成为阮锋在内的“守馆人”的重要目标。
“尽管已经来了7年,每一次走进大钟楼,还会有穿越时光的感受。”阮锋说,这座“宝藏大钟楼”仍不时给他带来新的发现,每一个角落都不容“放过”:“其实每一样都值得研究,每一样都值得还原当时的某个细节。”
粤海关博物馆根据年的建筑图纸制作说明牌,向观众展示了每个房间的原有功能,许多建筑构件和配件经过岁月沧桑,竟然保持不变:地板、壁炉、百叶门窗……走进大钟楼,许多人应接不暇地观察风格独特的建筑和装饰,往往忽略自己走在软软的地毯上,更不曾好奇地毯下会有怎样的惊喜。每一层的地毯下原来大有文章:有的是木地板,有的是瓷砖地板,有的是由马赛克组成的不同图案。在现在看来好像非常奢侈的装饰,在当时却是典型办公建筑的“标配”。
就连大钟楼的背部都很有特色,裸露在墙体之外,黑色的铸铁水管以清水红砖墙为衬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被阮锋称为“进一步突显这座建筑的英国爱德华时期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风格。”
在他看来,这座仍藏着很多秘密的建筑,本身并不是最特别的,更不是绝无仅有,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矗立在这个城市里,而且毫不突兀、理直气壮。如何让更多前来参观的市民能感受到它存在于此的深意?“海关业务的专业性确实很强,海关的历史也很复杂,但是我们希望能用更简单的方式来让他们知道更多。”阮锋说,博物馆在导览方面一直不断更新、改进,希望让市民觉得更便捷、更易懂、更接地气。
粤海关已过去,大钟楼还在
粤海关已经消失在历史中,而大钟楼还在。大钟楼的利用和保护,是广州海关极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