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m.39.net/pf/a_7433865.html南方网讯(记者/周存)一部动画片《中国奇谭》带火了各种妖怪形象,但要论妖怪形象的开山鼻祖,还是《山海经》里的怪物们。近日,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市场上首部传统丹青版《山海经》(插图珍藏版),以全新的注释与绘画作品生动地再现了《山海经》中瑰丽、浪漫的景象。《山海经》原本是有图的,但古图在汉代就已经失落,现在能看到的明清刻本插图都是后人根据书中记载重绘的,跟古图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一版的《山海经》首先在图像上试图发掘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方式,以市面上从未有过的风格重现古山海图。本书邀请90后青年艺术家任才峰进行插图绘画,任才峰从中央美院毕业后,一直致力于传播传统东方美学。他以年轻人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艺术呈现,对中国工笔画进行创新,复原了《山海经》里幅异兽图鉴,让大众见到富含中国味的想象力。无论是人人熟知的精卫、麒麟、九尾狐,还是冷门怪兽猼訑、长右、瞿如,这本书都将其奇异、原本的面貌呈现出来。同时,作为上古时期记录地理物产、宗教神话的大书,本书的文本注释由刘宗迪进行全新解读,还原了《山海经》作为博物志的一面。刘宗迪是近年来在文学、民俗学、神话学方面十分有影响的专业研究者,更对山海经有过专业、系统的研究,保证了原文文本的准确性和阐释的前沿性、启发性。本书作为大众读者首选的《山海经》入门读物,是不可多得的选择。作者简介:绘画作者任才峰,90后青年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院,创作风格为中国传统工笔画,艺术功底强,大学时期就开始山海经主题创作,期望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魔幻瑰丽的一面,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给大众。他同时将现代意识融入古典绘画,符合当下国潮的审美。本书收录幅任才峰的山海经绢本设色作品,是这位艺术家积累多年的心血之作。文字作者刘宗迪,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神话学家,长期从事《山海经》研究。他本科学气象学,研究生学文艺学,博士生学民俗学,学兼文理,视野开阔,故对《山海经》研究能够摆脱俗见,得其真谛。所著《失落的天书》《众神的山川》《的世界》等书都深受读者欢迎。本书为刘宗迪首部《山海经》全文注释著作,从博物学考证和神话学解读入手,全面揭示了《山海经》中那些异鸟怪兽、奇花异草、山神水怪等等的真实面相。内容试读导言(部分)刘宗迪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年),出使西域的张骞在经历九死一生的艰难旅程之后,终于回到都城长安,向汉武帝详细禀报了他在西域的见闻。张骞说他在出使西域的路上,曾到达河水源头,河源出自于阗国的一座高山,那山上盛产玉石。汉武帝闻言,根据古代图书的记载,将于阗的这座河源之山命名为“昆仑”。汉武帝根据的“古图书”,肯定是《山海经》,因为《山海经》是最早提到昆仑的古书,并且明确说明黄河是源出昆仑,而且《山海经》原本是有图的,故称为“古图书”。这件事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但是,司马迁却并不相信张骞的话,他在《大宛列传》的结尾写道:“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这是《山海经》的书名第一次见于记载,这个书名刚一问世就被司马迁打上了“怪物之书”的烙印。太史公一言九鼎,从此以后,《山海经》就戴稳了“怪物之书”这顶帽子,一直戴了两千多年来。鲁迅先生小时候读私塾,天天死记硬背一些枯燥无味的四书五经、之乎者也之类,幼小的心灵深受伤害,很容易就产生了厌学心理,他本家有一个考过秀才的远房叔叔,告诉他说有一部书叫《山海经》,书中有好多插图,“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鲁迅从此就天天惦记着这本书,他的保姆长妈妈用零花钱买了一本送给他,鲁迅如获至宝,一直将这本书带在身边。后来成为作家的鲁迅,把这件事写道了散文《阿长与山海经》里。可见,《山海经》是一本怪物之书,从小就在鲁迅的心中扎下了根,所以他后来写《中国小说史略》,讲到神话与志怪,首先就举《山海经》为例,说它记录的都是山川神祇异物,“盖古之巫书也”。《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收进了很多语文课本里,中国的青少年就算没有读过《山海经》本经,也大都读过《阿长与山海经》,因此从小就知道《山海经》是一本有各种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的怪物之书。翻开《山海经》,首先映入你眼帘的确实都是一些长相诡异的怪物。无需多举例子,只要看看这本书第一篇《南次一经》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一篇一共记载了九座山,这九座山里,几乎山山都有怪物出没:招摇之山里有一种有长相像猕猴、能像人一样行走的怪兽狌狌,杻阳之山里有一种长着鸟首蛇尾的玄龟,柢山里有一种体型像牛,长着蛇的尾巴、鸟的翅膀和羽毛并且能够死而复生的怪鱼鯥,亶爰之山里有一种长相像狸猫、一身兼具雌雄双性器官的怪兽类,基山里有一张长九条尾巴、四只耳朵、眼睛长在背上的怪兽猼訑,还有一种三头六目、六足三翼的怪鸟????,青丘之山里有一种长着九条尾巴、长相像狐狸、叫起来像婴儿哭啼的吃人怪兽,发源于青丘之山的英水中,有一种长着人脸、叫起来像鸳鸯的怪物赤鱬,猨翼之山更是到处都是怪物,树林里有怪兽,水中有怪鱼,草中有怪蛇,甚至连树木都是怪树,行人到了这座山前都望而生畏,没人敢往上爬。可见,从司马迁到鲁迅,古往今来的大学者都把《山海经》看作一本怪物之书,确实有道理,实际上,这种对《山海经》的看法几乎是读书人众所周知的常识。然而,怪物之书只是《山海经》的一个面相,如果我们不是把眼睛仅仅盯着书中那些长相诡异的怪兽、怪鸟、怪鱼,而是对此书整体把握,把眼光放在它的记述体例上,你又会发现《山海经》的另一个面相。摆在你面前的《山海经》,共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大荒东经》《大黄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十八篇,其中《南山经》到《中山经》五篇统称为《山经》,《海外南经》到《海内经》十三篇统称为《海经》。我们先看《山经》,《山经》五篇,以方位为序,以山脉为纲,记录了26道山脉、共座山。每道山脉,均按照特定的走向依次记载每一座山的山名、里程、所出之水的名称、流向和归宿。每记一山一水,都会说明山上长什么草、什么树,山上有什么鸟、什么兽,水中有什么鱼类,山中和水里有什么金属、玉石和矿物,并且详细描述这些草木、鸟兽、鱼类的形态、习性和用途,说明草木长什么叶、开什么花、结什么果,鸟类、兽类、鱼类长什么样子,它们的身体、脑袋、面孔、角、耳朵、眼睛、鬃毛、羽毛、翅膀、爪子、尾巴等等分别长什么样子,叫声是什么样子,吃了这些草木、动物可以治什么病,某些特殊的动物出现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整部《山经》,共如此这般地记录了近座山峦、多条河流,以及生活、蕴藏于这些山峦河流中的百余种野兽、百余种飞鸟、数百种草木、几十种水生动物、数十种矿物、数百种种药物,记述极有条理,像记流水账一样按部就班,一一道来,这根本不像是独出心裁、异想天开的志怪或神话,而更像是一部一板一眼、一五一十地记录各种自然资源的账本。实际上,《山经》确实是一部记录自然资源的账本,或者叫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山经》的最后有一段话,假托大禹的口吻对天下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作了统计: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大禹说,天下有名的山,一共有座,这些山的总里程为里,这是人可以居住的地方。这些都是蕴藏着各种宝藏的山,天下的山当然不止这些,但其余那些山没有宝藏,不值得记录。这些山中,产铜的山有座,产铁的山有座,供国家用来制造兵器、工具,善于开发利用的话,就绰绰有余,如果不善于开发利用,就会不够用。——这段话作为整部《山经》的结语,明白无误地说明,《山经》就是一部国土资源调查报告,它记录了在什么地方的什么山中,有何种有用的自然资源可供开发利用,了解国土内都有何种资源可供开发,这是富国强兵、治国理政的基本条件。大禹的这段话里提到“五臧”,“臧”通“藏”,五臧就是五类宝藏的意思,《山经》的全称本来就是《五臧山经》。至于五臧具体指哪五类宝藏,书中没有说明,很可能指草、木、鸟、兽加上矿物这五类,《山经》中记载的这五类事物最多。其实,“山经”或“五臧山经”的书名,并不是这部书本来的名字,这本书本来的名字是“山志”。《山经》五篇的结尾,都有一段文字,总结该篇一共记录了多少座山,总计多少里程。《南山经》的末尾写道:“右南经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意为“上文为在南方经过的山的记录,大、小山共40座,经过了里。”“志”就是“记录”的意思,这部书记录了数百座山以及生活于这些山里的草木鸟兽、蕴藏于这些山里的各种矿藏,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山志”,可见,“山志”才是这部书本来的名字。至于“经”字,在原文里并不是经书、经典的意思,而是“经过”的意思。“南经之山志”的意思是在南方经过的山的记录,这意味着这部书的作者确实亲身走过了他记录的这些山山水水,书中记录的那些动物、植物和矿物,就是他们在跋山涉水的旅途中亲眼所见,他们把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是这部“山志”。后来的人没有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他们熟知古书常以“经”为名,如《诗经》《易经》等,误以为这里的“经”也是书名,因此把这部书错误地命名为“山经”。古人一般把考察研究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矿物的学问称为博物学,把记载此类知识的书称为博物志,原名“山志”的《山经》,就是一部典型的山川博物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