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优势 >> 匠心传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亮相中
7月3日,“匠心传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启幕,共展出6位艺术家近年所创制的60件作品,包括玉雕、雕漆、花丝镶嵌和内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此次展览分为“玉雕凝翠色”“雕漆绽红颜”“花丝携彩霞”“内画藏天地”四个部分,参展艺术家包括王希伟、李志刚、赵春明、袁长君、李东、高东升,他们始终坚守在工艺美术教育的第一线,不仅是技艺传承的“苦行憎”,也是工艺创新的“排头兵”,积极探索当代工艺美术创制的新要求和新思路,为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精雕求细刻,刀笔贯长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希伟作为北京玉雕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擅长人物、山水以及大型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主张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注重作品整体韵味的表达。其玉雕作品《九龙献瑞》是一件高60厘米、宽50厘米的多层造型巨型花薰,通过套料旋活取材工艺,将作品小料大做,实为制玉之大成。昭示着盛世繁华,催人奋进。
同样是玉雕创作,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李东作为“国学玉用”的践行者,主张将国学“文、思、意、境”融植于玉雕艺术之中,《三阳开泰》《天瑞》等作品质朴大气、浑然天成、动静相宜。
雕漆,又称剔红,是中国漆工艺的重要门类之一。“精刀摹万物,髹漆罩千层”,因其工序繁琐复杂、制品纹饰考究、形态光润典雅,故被誉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之瑰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以“雕漆艺术化”为创作理念,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主张与现代技术结合、多种工艺跨界和时代元素融入,实现了雕漆的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主题创新。展厅中,剔红《燕京八景》八扇屏风以独创技法“提刀顿刻法”雕刻,技法精湛,层次丰富,以刀代笔地描绘了皇城的独特景致。
花丝镶嵌作品《鹳雀楼》流光溢彩,分外夺目,引来众人围观。该件作品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春明之手,耗时3年完成,虽为缩制,但精美壮观。花丝镶嵌作为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因其工艺精巧、繁华富贵而被历代宫廷所好,堪称“燕京八绝”之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技艺传承人,赵春明主张传统技艺结合当代美学,并在花丝新品研发、古建摆件制作、文物修复复制、花丝道具制作、花丝技艺传承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谈及该件作品,赵春明坦言:“整体是由几十万个部件组成的,加之结构复杂,纯手工制成,制作难度很大。极细的花丝,稍有不慎就会变形。但也正因为花丝的精细,用来表现建筑时更加贴切逼真。”
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袁长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和国家职业技能高级考评员,长期致力于工艺创新和教育传承,主张在传统工艺文化意蕴之中融合当代设计风格与审美趣味。《龙嘴执壶》《凤凰秋秋》等作品,结合全新造型与装饰语言,表达对传统与当代审美情趣相融合的新理解。
内画,是以特制细笔描绘于烟壶内壁的民间工艺,能够在方寸之间融技法笔触、画意气韵于一体而尽显典雅精妙,可谓“掌中寻雅趣,玲珑藏天地”。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高东升作为内画京派第四代传人,其艺术造诣精深,工笔清新隽永,《百子图》《人生八雅》《泉》等作品在东方笔墨的情趣之中融合西方绘画的光色变化以及个人的丰富情感和思想观念,形成独特的内画风格。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据悉,展览将展至7月13日。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