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市场 >> 典型案例丨电梯典型检验
广东电梯行业:致力于分享电梯行业资讯,宣传电梯安全技术规范、法律法规,解读有关安全事故,科普电梯安全知识;欢迎同行探讨、交流,欢迎 录
一、曳引主机及制动器风险案例
案例一:电梯曳引主机制动器销轴卡阻案例
案例二:电梯曳引轮严重磨损案例
案例三:电梯曳引轮蜗轮磨损断齿案例
二、紧急救援装置风险案例
案例四:电梯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失效的案例
案例五:私自加装电梯应急平层装置致变频器损坏案例
案例六:电梯自动救援装置故障风险案例
案例七:电梯紧急电动运行失效案例
案例八: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失效案例
案例九:无机房电梯电动松闸装置缺陷案例
三、井道及相关装置风险案例
案例十:一起限速器-安全钳试验失效案例
案例十一:铁钉穿透线路PV管短接电梯对重缓冲器案例
案例十二:电梯液压缓冲器失效案例
案例十三:电梯限速器的张紧轮电气开关安装错误案例
案例十四:无机房电梯机械锁定装置安装位置不正确的案例
案例十五:多台电梯用井道的隔障防护不符合要求案例
案例十六:电梯对重块严重损坏案例
四、轿门与层门风险案例
案例十七:电梯层门锁未安装接地保护线的案例
案例十八:轿门门锁失效案例
案例二十:电梯层门导向滑块缺失案例
案例二十一:电梯层门欠缺防脱槽板案例
案例二十二:电梯层门锁限位螺杆缺失案例
案例二十三:电梯层门及其导向装置严重腐蚀与磨损案例
一、曳引主机及制动器风险案例案例一:电梯曳引主机制动器销轴卡阻系统风险报告年3月1日,珠海某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一台电梯向下运行至5楼时突然失控下滑至底坑,造成电梯内8名乘客被困,1人受轻伤的事故。经现场技术勘查和重复试验,并对制动器进行拆解,确认制动器转臂定位销轴卡阻,是导致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发生后,珠海检测院在珠海市全市范围内开展紧急普查,并最终确认某电梯公司生产的两个系列曳引主机,制动器关键部件普遍存在“易受到锈蚀和油渍影响、故障状态不明显、维护工作要求高”等三方面的系统性风险。两个系列主机涵盖了该电梯公司生产的9个系列型号电梯。
经查,电梯维保单位未掌握该款主机的维护工作要求,且主机出现故障时状态并不明显,未经过专门培训的维保人员和检验人员,非常容易忽视,需引起监管部门以及行业的高度重视。
一、安全隐患情况
(一)现场设备情况
涉事电梯为曳引式乘客电梯,额定载重量:kg,额定速度:1.6m/s,曳引轮直径:mm,配套6条复合型绳槽,配套使用直径12mm的曳引钢丝绳,电梯主机型号为(见图1),制造厂家为上海某电梯有限公司,制造日期:年10月。
图1曳引主机铭牌
该主机属于下置式蜗轮蜗杆曳引主机,配备立式电磁制动器(见图2)。
图2曳引主机
二、问题原因及风险分析
(一)事故原因
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电梯曳引机立式制动器(见图3)转臂定位销轴锈蚀卡阻,造成制动器无法实施有效的制动动作。另外,制动器制动轮、制动衬垫均存在油渍污染(见图4),进一步使制动器制动性能恶化,最终造成电梯轿厢失速下滑事故。
(二)风险分析
据该立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电磁线圈通电时,动铁芯在电磁场作用下向下移动,通过顶杆推动转臂的长臂,使转臂以支点为中心向外转动,实现短臂推动顶杆螺栓,克服制动弹簧的预紧力,使得左右两组制动臂张开,带动制动闸瓦张开,达到“松闸”的效果。
图3立式制动器示意图
图4制动轮工作面与制动闸瓦、衬垫
电磁线圈断电时,制动弹簧预紧力通过制动臂,一方面带动顶杆螺栓推动转臂的短臂,进而推动动铁芯恢复原位;另一方面通过连接螺栓,压迫制动闸瓦和制动衬垫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工作面,通过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制动轮维持停止状态,达到“上闸”的效果。
一旦转臂定位销轴出现锈蚀卡阻时,电磁力作用于转臂的长臂,能够实现推动转臂转动,从而打开制动器。但上闸时制动弹簧的预紧力是作用于转臂的短臂,无法克服销轴内部的卡阻力,转臂无法转动(注:力矩杠杆不一样,见图5),使得制动器制动闸瓦和制动衬垫未能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工作面,导致电梯出现“松闸飞车”的溜梯现象。
图5事故电梯转臂定位销轴及转臂
由于转臂转动动作非常轻微,故障状态非常不明显,难以察觉,未经过专门培训的维保人员甚至检验人员,非常容易忽视该风险。
根据事故电梯使用单位提供的厂家《电梯使用维修保养说明书》、《电梯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其“维修保养要领”中关于制动器部件的润滑要求为轴销处应灵活,可用机油润滑(详见附件2、3)。而根据事故后该电梯公司提供的《曳引机制动器维护作业要领》(内部受控文件,详见附件4),对于制动器部件的润滑,需要使用3种规格不同的润滑油。制造厂家未向使用单位移交该款主机的正确的维护保养技术资料,导致维保人员不能掌握正确的维护保养方法。另外,维保人员在发现制动力不足后,仅是简单通过预紧制动弹簧来缓解故障情况,未真正解决该隐患。
三、防范措施
(一)制造厂家向社会公开发布该款主机制动器《曳引机制动器维护作业要领》的维护、调试指导文件,加强对相关维保单位的宣讲、培训。
(三)相关维保单位要严格按照《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T-)第六条要求和该电梯公司型号主机制动器的《曳引机制动器维护作业要领》要求,在半月、季度、半年等维保过程中,对电梯进行清洁、润滑、检查、调整,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易损件,保证制动器的性能。电梯维保单位应按照《电梯维护保养规则》“年度维护保养项目(内容)和要求”项目的“制动器铁芯(柱塞)”子项“进行清洁、润滑、检查,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至少每年对制动闸瓦解体清理
案例二:电梯曳引轮严重磨损报废案例一、安全隐患情况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在辖区内进行电梯定期检验时,发现其中一台的电梯的钢丝绳锈蚀严重,在曳引轮、反绳轮、对重导向轮及曳引机的周围散落大量锈灰,钢丝绳磨损量超标,并且曳引轮严重磨损。该电梯额定速度为1.75m/s,额定载重量为kg,层站数为23层23站,制造日期为年03月,同一批次的其他电梯没发现曳引轮的严重磨损。
二、问题原因及风险分析
(一)问题原因
经调查发现,该电梯的井道与小区的厨房一墙相隔,底坑也曾积水,相对于其他的井道环境潮湿,并且维保单位一直缺乏对钢丝绳的除锈保养,造成钢丝绳严重锈蚀。由于钢丝绳的受力复杂,在弯曲部位存在应力集中,并长期受到拉力,挤压力和剪力等交变应力的作用,加上锈蚀的磨损,使钢丝绳直径变小,受拉屈服强度减少,达到了报废的标准,存在脆断的隐患。这是钢丝绳直径变小的直接原因。
同时钢丝绳的磨损导致了该电梯的曳引轮严重磨损,现场情况见图1,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首先,由于各条钢丝绳之间的锈蚀磨损存在一定的差异,钢丝绳直径减少量不一致,其松紧度不一致,在曳引轮上的受力不均匀,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长期的运行,使受力较大的钢丝绳与曳引轮轮槽的绳压加大,造成曳引轮的磨损;其次,钢丝绳直径的减少,造成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增大了受力面压力,同样也加快了曳引轮的磨损;最后,散落在曳引轮上的锈灰使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少,严重时会使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产生相对滑移,摩擦又增加了磨损。
图1钢丝绳锈蚀及曳引轮磨损情况
(二)风险分析
钢丝绳和曳引轮作为电梯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其安全系数关系到电梯的安全使用状况,该风险存在以下几个安全隐患:
1、曳引式电梯依靠曳引力运行,钢丝绳与曳引轮的严重磨损会降低电梯的曳引力,造成溜车甚至坠落的事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钢丝绳的锈蚀磨损会导致安全系数的降低,严重锈蚀甚至导致钢丝绳的脆断,造成坠落事故。
三、防范措施
(一)电梯维保单位应加强对维保人员的培训,严格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保养施工,对于锈蚀严重的钢丝绳要及时进行除锈处理,发现隐患及时告知使用单位,达到报废标准的应立即组织更换,需要更换曳引轮的应办理相关的大修手续。
(二)电梯的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电梯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落实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落实电梯日常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设备带病运行。
(三)检验机构要加强检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对不符合项目出具整改通知书,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
案例三:电梯曳引轮蜗轮磨损断齿案例一、安全隐患情况
近日,河源检测院检验员在高新区某厂进行电梯定期检验时,发现1台电梯主机曳引轮蜗轮轮齿磨损断齿(见图1、图2)。该台电梯由东莞市某电梯有限公司生产,额定速度0.5m/s,额定载重kg,3层3站3门,年投入使用。
图1蜗轮轮齿磨损断齿
图2蜗轮轮齿磨损
二、问题原因及风险分析
(一)问题原因
1、在蜗轮蜗杆传动中,由于材料和结构上的原因,蜗杆的强度要高于蜗齿的强度,因此失效往往发生在蜗轮轮齿上,现场了解到该蜗轮采用锌基合金制造且该台电梯投入使用时间长,经常超负荷运转,蜗轮韧性下降,加剧了蜗轮轮齿的磨损,甚至断裂。此外蜗轮传动中使用的润滑油杂质过多且量少不符合润滑要求,现场抽取少量润滑油,检查有明显杂质,造成蜗轮蜗杆之间不能形成油膜保护,使得蜗轮剧烈磨损,甚至发生胶合破坏,加剧蜗轮磨损。
2、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保养工作不到位。在进行日常保养时未对蜗轮蜗杆以及使用的润滑油进行保养,尤其是润滑油未及时进行更换。
3、使用单位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使电梯长时间高负荷运行,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电梯异响仍让电梯“带病运行”,未及时进行处理。
(二)风险分析
电梯曳引轮蜗轮齿面磨损断裂,易导致整个电梯运行失稳失控,电梯抖动剧烈、运行噪声过大,严重时会发生电梯冲顶或电梯溜车事故。
三、防范措施
(一)电梯应立即停止使用,重新更换同型号同规格蜗轮蜗杆,使用与该蜗轮蜗杆传动副相匹配的润滑油并督促维保单位定期进行更换。
(二)使用单位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落实主体责任,防患于未然,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避免电梯长时间高负荷运行,切勿让电梯“带病运行”,避免事故发生。
(三)电梯维保单位应加强对维保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维保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按照TSGT-《电梯维护保养规则》中日常维护保养项目(内容)要求和制造单位的维护保养要求对蜗轮蜗杆以及润滑油进行保养,落实好电梯各部件的检查和维护,发现隐患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并告知使用单位。
二、紧急救援装置风险案例案例四:电梯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失效的案例一、安全隐患情况
年9月,江门检测院在对一台曳引驱动乘客电梯实施监督检验时发现,电梯的盘车手轮因尺寸与曳引机基座尺寸不匹配,盘车手轮无法安装上工作位置(见图1),导致驱动主机的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失效,存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救援被困乘客的安全隐患。该电梯制造单位为广州某电梯有限公司,额定载重量为kg。
图1手动紧急操作装置无法安装
二、问题原因及风险分析
(一)问题原因
1、盘车手轮的安装空间不足
检验员通过对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即盘车手轮安装位置测量发现,由于曳引机基座的限制,可供盘车手轮安装的位置径向安装半径只有21cm(见图2),但配置的盘车手轮半径却有27cm(见图3)。
图2基座径向安装半径
图3盘车手轮半径
再测量纵向尺寸,曳引机基座纵向有31cm(见图4),盘车手轮连接杆纵向只有20cm,因此也无法延伸至基座外进行安装操作(见图5)。
图4基座纵向安装尺寸
图5盘车手轮纵向长度
2、电梯制造单位对外购件质量把关不严
经向电梯制造单位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电梯整机制造单位采用外购的曳引机,曳引机制造单位为其产品配套专用的盘车手轮,但因电梯曳引机制造单位变更了该批次曳引机的设计,改变了盘车手轮的安装位置,而电梯整机制造单位没有及时核对相关参数并变更设计,就导致了曳引机基座阻碍盘车手轮安装的情况。
(二)风险分析
电梯运行过程中由于外部电源断电或故障等原因导致轿厢紧急停止,当轿厢停止的位置无法满足直接打开层门进行救援操作,则需要通过手动盘车操作来移动轿厢。如盘车手轮无法安装,则救援人员无法实施该救援操作,无法及时救援被困乘客,甚至会采取不规范的救援方式,从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三、防范措施
(一)制造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对产品质量把关,加强外购件的质量控制。对于整机的设计或外购件的设计发生变更时,双方应及时告知对方并校核相关参数是否仍然满足要求。
(二)安装单位应落实竣工验收自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制造单位反映,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施工项目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
(三)检验机构对于此类情况应加强检验把关,发现问题应向相关单位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其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
案例五:私自加装电梯应急平层装置致变频器损坏案例一、安全隐患情况
珠海某小区在短期内连续出现3起电梯困人事件,珠海检测院检验人员进行了现场查验和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使用单位私自加装了电梯应急平层装置,导致变频器损坏引发电梯停梯困人。
二、问题原因及风险分析
(一)问题原因
安装单位将电梯应急平层装置串连接入电梯变频器的输入端(见图1),相当于电梯应急平层装置给电梯变频器提供驱动主电源。电梯应急平层装置由继电器做主电源转换,其输出线径为6mm2(图2红色为输出线),而电梯专用电缆为20mm2。由于线径过小,电梯正常运行特别是在满载时由于线路过热,加之继电器设计容量不足,导致继电器烧熔(图3)后,电源输出端端子L1和L2贴粘在一起,短路产生的瞬时高电流致电梯变频器损坏,电梯停止运行,发生困人情况。
图1电梯应急平层装置串连接入电梯变频器的输入端(图中红色部分)
图2电梯原厂配备电电缆和该装置输出线径对比
图3电梯应急平层装置的继电器短路烧熔
(二)风险分析
电梯应急平层装置未经电梯制造单位授权私自接入电梯且未经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该装置与电梯线路设计参数不匹配、改变了电梯原厂电路设计,出现短路和逻辑控制改变现象,极易造成电梯应急平层装置和电梯控制柜损坏、线路起火及人员被困;如果该装置外壳未可靠接地,极易发生人员触电事故。
三、防范措施
(一)维保单位应全面排查该小区电梯,拆除私自加装的自动救援操作(停电自动平层)装置、能量回馈节能装置、IC卡和空调等,保证电梯线路专用、电梯原厂线路不被改变。
(二)使用单位在加装相关装置时,应向检验单位或维保单位进行咨询,按法定程序进行安装、检验,确保使用安全。
案例六:电梯自动救援装置故障风险案例分析一、安全隐患情况
年9月,某特种设备检测院在对一台曳引驱动乘客电梯实施监督检验过程中,发现电梯自动救援装置安装于井道壁顶部位置,在外网断电3s后自动救援装置故障无法启动电梯,同时电动松闸装置也无法启用。
图1自动救援装置原理图
图2供电线路图
图3自动救援装置与控制回路连接原理图
现场检验人员查看自动救援装置原理图(见图1)与其内部供电线路(见图2)一致性时发现,当外网断电时,自动救援装置启用后提供V电压给三相线路中两相T1和T2,直接给变频器供电;同时,该两相中其中一相电压与零线提供V电压,经过变压器再给抱闸回路等控制回路供电。但其供电线T1和T2与控制柜控制电源输入线L1和L2并未匹配连接,实际是T3与L1相连。由图3原理图可知,此时主机变频器供电正常,但控制回路未能供电,控制系统无法启动电梯自动平层。同时,还发现自动救援装置与紧急电动松闸装置共用电源和供电端口,在排除自动救援装置电源电压不足的情况下,自动救援装置处于供电状态,而电动松闸装置则无法使用。
二、问题原因及风险分析
(一)问题原因
由于安装人员未能发现自动救援装置存在问题及故障带来的风险,通过检验和分析给出的原因如下:安装单位未能按照设计要求将自动救援装置供电线路与控制柜电源线路正确匹配,制造单位将自动救援装置设置于井道内部,并且与紧急电动松闸装置共用一套电源的设计方案不合理,导致自动救援装置故障时,电梯处于非平层停梯状态下将无法实施松闸救援的风险。
(二)风险分析
1、自动救援装置与电动松闸装置共用一套电源和供电端口,每次只能启用一个装置,若电池组稍有亏空,自动救援装置启用时,电梯控制系统将报欠电压故障,且无法启用电动松闸装置,可能造成正常或停电下电梯故障困人风险。
2、自动救援装置供电线路连接不正确,外网停电时仍继续启用自动救援装置供电电路,此时电梯因供电异常无法启动自动平层,电动松闸装置失效,若电梯轿厢处于非平层位置,将出现无法实施松闸平层救援风险。
3、自动救援装置安装于井道壁顶部位置,在层站外无法进行接触,存在安装位置不合理、开关无法动作等问题,同时自动救援装置设计在电梯主开关之后,若自动救援装置出现供电异常或与外网同步供电等故障,将难以切断与电梯控制柜的供电联系,引起电梯故障或损坏的风险。
三、防范措施
(一)制造单位应重视对自动救援装置的设计。
1、加强研发,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应避免自动救援装置与其他电梯装置共用电源,以免影响安全部件或救援装置的正常使用。
2、对外部采购的自动救援装置,应进行一定的改进以减少对电梯控制系统的影响,比如设计在电梯主开关之前等。
3、对存在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设备进行整改,比如无机房电梯将自动救援装置设计于井道内的,应将自动救援装置开关引至井道外部,以方便操作。
4、对自动救援装置与电梯控制柜的电气线路连接,应完善安装标注和说明,并加强厂检。
(二)安装单位应提高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按照出厂要求对自动救援装置进行安装,并加强安装完成后自检;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自动救援装置应及时反馈给制造单位进行整改。
(三)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新检规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检验,加强对自动救援装置的安装与线路图一致性的验证核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要求相关单位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案例七:电梯紧急电动运行失效案例分析一、安全隐患状况
某特种设备检测院在近期的电梯安装监督检验过程中发现电梯紧急电动运行功能失效的情况。在做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时,电梯转为“紧急电动运行”状态,限速器电气开关动作之后,电梯未能紧急电动运行;短接K2插口中的和端子后,电梯可以紧急电动运行。
图1IO插板实物图
图2IO插板示意图
图3电梯安全回路原理图
二、问题原因及风险分析
(一)问题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电梯安装调试人员误将K1与K2接口调换错接。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K1与K2是电梯的IO插板端子,它们形状大小相同,是可以混插的。结合图3进行分析,K1对应和,K2对应和。K1与K2错接相当于把盘车急停开关和限速器开关调换,限速器开关动作相当于盘车急停开关断开,导致安全回路断开,电梯紧急电动运行功能失效。
(二)风险分析
K1与K2调换错接的直接后果是紧急电动运行功能失效,当电梯转为“紧急电动运行”时,盘车轮开关被短接,增加了盘车救人时的风险;接线错误会导致电梯的电气故障,甚至发展严重事故。
三、防范措施
(一)从制造环节入手,采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插口,从物理上杜绝调换错接的可能。
(二)安装调试环节,应加强自查自检,及时发现安装调试中的电气线路问题。
(三)重视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时对电气和电路的检查工作,如发现“紧急电动运行”失效的情况,要及时排查处理。
案例八: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失效风险案例分析一、安全隐患情况
年某特种设备检验院检验人员在对某工厂货梯进行监督检验时发现,以型式试验速度上行并人为触发夹绳器时,夹绳器无法制停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失效。该电梯额定载重量为kg,额定速度为0.5m/s,制造单位为珠江某电梯有限公司。
二、问题原因及风险分析
(一)问题原因
通过检验人员现场检验查看,分析原因如下:
图1限速器触发装置与拉绳连接图
图2拉绳与夹绳器连接图
1、安装不当,未能正确通过拉绳将限速器触发装置与双向夹绳器匹配连接(如图1、图2所示)。该夹绳器采用双向楔块卡紧形式,安装于曳引轮的轿厢侧,由于安装单位未能将拉绳连接限速器触发装置的上行方向端和夹绳器的下端楔块连接,而是错误地将拉绳连接到了夹绳器的上端楔块,导致当钢丝绳在夹绳器中上滑时,夹绳器上端楔块无法夹紧钢丝绳,最终使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失效。
2、制造单位提供的试验方法不对(见图3),只能验证检测子系统的有效性,无法验证制停子系统的制停能力;该电梯采用了默纳克控制系统及异步主机,而试验方法采用了默纳克控制系统同步主机,该程序依赖主机抱闸作为制停部件,当UCMP自动测试程序启用后,模拟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时会优先触发主机抱闸制停电梯,此时夹绳器并未夹紧电梯钢丝绳,因此,安装人员依据该错误试验方法进行自检,无法发现限速器触发装置与夹绳器连接不匹配问题。
图3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试验方法
3、制造单位出厂的安装说明图有缺陷(见图4),安装图纸未注明如何通过拉绳连接限速器触发装置与夹绳器,容易造成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安装不正确。
图4夹绳器的安装说明图
(二)风险分析
1、此类采用默纳克控制系统及异步主机的货梯,若控制系统自带了同步主机UCMP测试程序(无法验证夹绳器等制停子系统),容易导致相关人员在验证UCMP功能时只采用系统自带的程序而判断错误,可能造成轿厢开门意外移动时人员剪切、坠落的风险。
2、此类限速器和双向夹绳器组合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容易出现诸如拉绳松动或弯折、夹绳器安装位置错误等安装问题,导致夹绳器虽能触发却无法完全制停轿厢,使相关人员验证UCMP功能出现误判,可能造成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失效带来的人员剪切、坠落风险。
三、防范措施
(一)安装单位应提高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按照出厂要求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进行安装,并加强安装完成后自检;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试验说明和安装图纸,应及时反馈给制造单位进行整改。
(二)制造单位应重视完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试验方法和安装图纸的标注。
1、对采用限速器+双向夹绳器等UCMP组合方式的异步主机电梯,UCMP试验方法应注明检测子系统及制停子系统部件,取消适用于同步主机的UCMP自动测试程序,以免误导安装、检验人员对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功能的正确判断,同时对存在不匹配实际UCMP组合方式的试验说明进行修改。
2、对双向限速器与夹绳器的机械线路连接,应完善安装图纸的标注,根据夹绳器安装于曳引轮的轿厢侧还是对重侧进行不同的接线,确保夹绳器楔块能正常卡紧钢丝绳,并加强安装后厂检。
(三)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新检规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检验,加强对轿厢移动移动保护装置的模拟试验,并验证UCMP测试说明是否有效,发现问题应及时要求相关单位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案例九:无机房电梯电动松闸装置缺陷案例一、安全隐患情况
肇庆某妇幼保健院的3台无机房,制造单位为广东某电梯有限公司。年7月,肇庆检测院检验发现,电梯在断开动力电源情况下,轿门会自动开启4cm左右的缝隙(见图1),合上动力电源轿门会自动闭合(见图2);在断电情况下,按照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上的应急救援程序操作,电动松闸失效。
图1轿门在门机断电后的情况
图2轿门在门机得电后的情况
二、问题原因及风险分析
(一)问题原因
检验人员详细查看轿门处的机械和电气装置,门机失电后,图3所示的黑色金属撞块与门锁触点触头分开。观察发现机械锁锁钩下方有一弹簧装置(图4),失电后,弹簧将轿门弹开,出现4cm左右的间隙,轿门门锁触点断开。
图3轿门处的机械和电气装置
图4机械锁装置结构
电动松闸电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MSO为门锁信号输出引脚,当按动电动松闸启动按钮后,MSO会输出24V直流电。只有当MSO~EPB(1,9)~MSC/1~JMK轿门门锁~厅门门锁~TK11-EPB(4,12)~MSI形成闭合回路,MSI检测到相应电压信号时,才能有效的电动松闸。EPB为电动松闸门锁继电器,EPB触点为常闭触点,当EPB线圈得电(及检测到L、N线路得电),EPB继电器常闭触点断开,不能形成通路;若轿门门锁或者厅门门锁断开,也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便不能有效地完成电动松闸。
图5电动松闸电路示意图(检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绘制)
经过与维保单位和制造厂家的沟通,这三台无机房电梯机械锁下方的弹簧装置出厂设计有缺陷,断电时,弹力不能很好的被吸收,轿门被弹簧弹开,门锁触点断开,不能实现电动松闸,为制造厂家产品设计缺陷。经排查,肇庆市其他区域没有发现该品牌型号的无机房电梯投入使用。
(二)风险分析
无机房电梯紧急操作和动态试验装置,在停电或停梯故障造成人员被困时,相关人员能够按照有关的应急救援程序及时解救被困人员。由于断电情况下轿门门锁触点断开,不能通过电动松闸移动轿厢,存在安全风险。一是困人风险。停电或停梯故障造成人员被困,此时不能有效的通过电动松闸移动轿厢,影响困人后的救援工作,延长救援时间。二是剪切风险。停电时轿门自动弹开一定缝隙(4cm),此时轿厢里有被困人员,会增加双手扒门的概率,电梯若恢复供电,轿门会自动闭合(图3所示的门锁触点触头有一定的伸缩空间),手指被挤压,若不能及时抽出,手指很可能会随着电梯运行发生剪切。
三、防范措施
(一)制造单位应对该型号电梯修改设计,消除缺陷。
(二)检验人员对电梯紧急操作、动态试验装置以及应急救援试验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跟踪,并上报当地特种设备案例监察机构。
三、井道及相关装置风险案例案例十:一起限速器-安全钳试验失效案例分析一、安全隐患情况
某特种设备检测院在检检验时发现,年3月某企业安装的电梯(额定载荷为kg,额定速度为0.63m/s,10层10站10门,限速器是上海某公司生产的谐振摩擦式结构,安全钳为瞬时式安全钳,安全钳采用双楔块双提拉方式(图1)),在对其进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检验时,轿厢内装载额定载重量,人为操纵轿厢以检修速度向下运行,触发限速器,发现限速器钢丝绳在限速器轮槽打滑,轿厢无法制停的安全隐患。
图1限速器-安全钳结构图
针对本次安装监督检验现场发现的问题,检验人员查阅了电梯的产品合格证,安装质量证明文件,限速器和安全钳的型式试验证书,限速器和安全钳的调试证书,以及整机制造厂提供的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并仔细与现场相关部件进行核对。该限速器绳槽属于V型槽,张紧轮采用悬臂式结构,谐振摩擦式限速器张紧力为~N,产生的提拉力范围为~N,选用安全钳的所需力为~N,未发现限速器轮槽磨损、轮缘缺损以及限速器-安全钳联动机构机械卡阻等情况。现场拆卸张紧轮配重称量仅为15.7kg(图3)。
二、问题原因及风险分析
(一)问题原因
该类型限速器无压绳机构,设置在限速器轮外侧一个尼龙材质的凸轮与限速器轮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凸轮转动时会拨打带有甩块的橡胶轮,甩块摆动幅度取决于凸轮的角速度(见图2)。安全钳的提拉力完全是依靠限速器钢丝绳与其轮槽的静摩擦力来产生的。根据物理力学公式F=μ×,限速器钢丝绳与限速器轮槽产生的静摩擦力主要与限速器钢丝绳和轮槽之间的摩擦系数μ以及钢丝绳与轮槽之间的轮压FN正相关,要提升钢丝绳与限速器轮槽的静摩擦力F,在不改变轮槽槽形的前提下,只能加大限速器涨紧轮配重重量才能提升限速器钢丝绳与轮槽的轮压,增大静摩擦力,从而增大安全钳的提拉力。根据《机械设计手册》查阅对应V型槽的摩擦系数μ取0.8,计算出静摩擦力F=.6NN。因此,这台电梯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失败的原因如下:限速器张紧轮配重重量过小,导致限速器轮槽与钢丝绳的静摩擦力不足以提拉安全钳楔块,轿厢无法制停。
图2限速器局部结构图
图3限速器张紧轮装置
(二)风险分析
1、制造单位安装调试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按照电梯制造单位的相关作业指导书和工艺手册的流程进行安装调试和厂检,及时发现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失败的隐患。容易造成电梯由于超载或制动器失效时发生超速、意外移动等极端情况下无法通过限速器-安全钳可靠制停轿厢,造成电梯超速蹲底、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2、整机制造单位没有对采购回来的限速器、安全钳、限速器张紧轮装置每一批次核对是否和型式试验证书内容一致,对采购回来的部件进行严格把关,导致部分产品中限速器选用不合适的张紧轮配重重量,产生的静摩擦力小于提拉安全钳机构的最小提拉力要求,未能及时消除存在的设备隐患,无法保证群众的乘梯和载货安全。
三、防范措施
(一)制造单位应根据选用限速器、安全钳部件的型式试验证书配置表上的对应参数来正确选型张紧轮配重重量,制造单位检验人员严格按照TSGT第8.4条款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规定的方法测试其有效性。
(二)维护保养人员应按照TSGT-《电梯维护保养规则》附件A-D规定的项目和要求,按照制造厂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规定,结合该品牌电梯的使用特点,定期对电梯安全部件进行维护保养,对进行过调整、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易损件,应符合制造厂家的相关要求,保证电梯各安全部件的可靠性。
(三)检验机构检验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GB-《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TSGT-《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含第1号和第2号修改单)相关条款的要求,了解不同类型限速器-安全钳联动的动作机理,特别是在定期检验时需要提防更换张紧轮配重块后,是否仍满足限速器钢丝绳与限速器轮槽的静摩擦力大于安全钳提拉力的硬性要求,也可以通过带载荷进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等检测手段来验证限速器-安全钳的联动可靠性。
(四)型式试验机构对于取得制造许可证的电梯整机制造单位自制自用的安全保护装置和主要部件,严格按照电梯型式试验规则每四年对制造单位进行一致性核查,对于其他制造单位的安全保护装置和主要部件,每两年对制造单位进行一致性核查,对于一致性核查不符合要求的,型式试验机构应当及时收回型式试验报告和型式试验证书,并且在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上公布其相关信息。
案例十一:铁钉穿透线路PV管短接电梯对重缓冲器案例一、安全隐患情况
中山检测院对某使用单位电梯进行定期检验时,当手动使动作重侧缓冲器开关后,电梯仍继续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检查发现对重缓冲器电路端口(图1)在断开后安全回路仍导通。原因排查发现,保护线路的PV管墙角转弯处有一铁钉穿透(图2),经通电测试,该处铁钉穿透内部两根导线绝缘层导致线路在该处导通,意外短接了对重侧缓冲器。更换线路后(图1),对重侧缓冲器开关动作正常,电梯运行正常。
图1原接线端口和新接线端口
图2铁钉穿透线路PV管
二、问题原因及风险分析
(一)问题原因
电梯在维保时,该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员在跟随维保人员查看底坑时,发现保护线路的PV管未固定墙上,要求维保人员进行固定,维保人员弯折PV管用铁钉穿透PV管固定。在其后维保过程中,又由于对重侧隔障观察口开口位置不当及缓冲器开关位置朝向内侧不方便操作等原因,其后维保人员在对电梯维护保养的过程中并未查看对重侧缓冲器开关是否正常,导致电梯带病运行。
(二)风险分析
由于电梯对重侧缓冲器被意外短接,在电梯出现故障有冲顶风险时,若再发生由于电梯极限位置动作不当或极限开关失效问题时,此时对重缓冲器电气开关也处于无效状态,则出现安全回路未切断,极易出现抱闸不及时高速冲顶事故,影响电梯的安全运行。
三、防范措施
(一)安装单位在安装部件时应结合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后续维护保养人员的可操作性及便捷性;对重侧隔障观察口应合理布置,使维保人员易于操作观察。
(二)使用单位及安全管理员应落实好对电梯维保工作的监督,对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及记录签字确认,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安全意识。
(三)维保单位应严格依据《电梯维护保养规则》附件A的要求,对电梯进行维保,耗能缓冲器电气安全装置属于季度维护保养项目,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在维护保养时应认真对照检查,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切忌走过场。
(四)检验机构定期检验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