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市场 >> 山野芒草变废为宝村民巧手编织扫把增收
在涪陵区蔺市街道,坐美心红酒小镇景区观光索道3号线登顶泡桐村山顶,向后山走不到米,山头和田坎上遍野都是芒草花,苍茫如雪。
这一原生态的芒草花景观近日被摄影爱好者发现,拍照上网吸引市民和游客观光打卡,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在别人的眼里,这些芒草只能用来当柴草烧。然而,对于泡桐村的村民来说,芒草蕊却是个“宝贝”,编织成扫把深受市民青睐,成为创收的一条好门路。
12月10日,记者在美心红酒小镇泡桐村度假区杨素珍家的院子里看到,一堆1米多长的芒草蕊就堆在院子里,她正在用竹篾把芒草进行扎捆编织,用芒草蕊编织的扫把显得格外显眼。不到半个钟头,原本不起眼的芒草蕊在老人家的巧手下,变成一把美观大方的扫把。
“我编织扫把有几十年了,用马儿杆(当地人对‘芒草’的叫法)做成的扫把比用高粱做的还耐用,一个扫把可以用一年左右,很适合农村家庭。”杨素珍说。“以前编织好后,走很远的路,背到堡子场或蔺市镇上去卖。从记忆中的几分钱到几毛钱再到几块钱,那时买得多的很多都是乡场上的居民,他们拿去扫地用。”
美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付孝军在这一带负责泡桐村度假区的旅游生态开发,他告诉记者:在泡桐村及周边的连二和双井村周围的山坡上与林地间,到处长满一墩墩野生芒草。进入秋冬后,芒草蕊脱水干枯。草蕊经过阳光暴晒后,变得更加柔韧。以前当地不少村民秋收结束后,便三五成群地上山采收草蕊,用来编织扫把。
“当初,村里用草蕊做扫把自用。现在,观光索道进村了,主城游客和涪陵城区居民发现这种扫把很好用,就上门来买。”付孝军说,“像75岁的杨素珍婆婆,一天都还能采花编5、6把,多的可做15把。现在做好后不出远门可以拿到景区的乡村振兴集市上去卖,每把售价20元钱,一个冬天下来,收入不错。”
付孝军还补充说,“现在城里的游客买了拿去不做扫把用,买的是一件装饰品,买的是一‘乡愁’。”
以往芒草被当地村民拿来当草烧,现在景区发动他们利用丰富的芒草资源,变废为宝。以后还将引导他们开发出芒草花插花、芒草蕊彩绘、芒草杆工艺品。
上游新闻记者刘翰书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