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城门,庙门,棂星门

发布时间:2023/7/18 18:27:58   
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站在城门和庙门的空间地带,整个身心都被天空飘来的阴雨淋湿,有些空冷的感觉。也许因为下雨,游人少了许多的缘故,平常这里则是导游肆意张扬的天下,人们拥挤在这里,莫名地追随着前面的脚步、惊恐地望着满大街的小商小贩、无奈地听着各地旅游者无休止的吵闹朝庙门走去。我渴望着能有一场大雨,清醒清醒大家还在混沌的头脑,因为历史需要清醒的理性,任凭感情只能坏事。针对近代以来中外文化信仰的对峙与较量,民族信仰最后被冲击和肢解,乃至弃之如敝屣,终于造成今天所谓信仰丧失的严重问题。对于近代所造成的这种信仰文化的历史空白,到了该反思和矫正的时候了。四孔庙门前的游人走得很慢,一个个漂浮的花伞,在金声玉振坊泮水桥棂星门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圣时门间荡来荡去,颇有些时空交错的感觉。脚下石板上翻出明亮的雨色,站在泮桥上望进去。

庙门

可以清楚地看见庙里面老远的壁水桥、弘道门,甚至殿宇碑石,迷蒙的阴雨天气中,感觉庙宇特别幽深。大门前后层层叠叠的门坊桥栏,无一处无来处,实在不乏典雅和气度,不用介绍,瞅一眼门楣上题款的年代,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里是孔庙整体布局中的明清院落。最早的弘道门,建于明代洪武十年;最晚的棂星门,建于清代乾隆十九年。告诉我们走进历史深处,走过近代的空白地带,要从明清两代穿过,沿着历史甬道回溯前行。在曲阜这么多年,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对曲阜的了解加深,翻阅了曲阜及孔庙这部大书不知多少遍,最深刻的感觉之一,就是观念上会时常发生颠覆性的转折。比如对于明清两代的理解,开始的时候,每每迎着一阵又一阵的老屋气味走进孔庙,抬脸看到明清两代在中轴线上留下的几座空荡荡的院落,满眼尽是荒草苍苔,几棵孤独的古松柏静静地立在其中。

庙门

总会快速从第一处院落走进第二处院落,不知为什么,感觉院落如此的空荡,空荡得令人生悸。开始的时候认为,或许是时间太近的缘故,明清两代没有能够充填更丰富的内容,后来又觉得好像不是或不全是这个原因,至于到底什么原因,则说不清楚。曾站在院子里无边无际地遐想,看着几只不知趣的麻雀在荒草丛中蹦来蹦去,身上泛着尘土,用尖尖的嘴在羽毛和翅膀上使劲地撕扯着什么,也许是几个快要僵死的虫子和摇落的草籽吧。它们的身影多么像大清帝国的文人们,几百年一以贯之,除了几个考据家好像也考证出了些三皇五帝踪迹之外,真的从儒学历史的本身,除了更为凸显的实用主义,让儒学为可怜帝国大厦支撑着门面,几乎没留下什么更值钱有用的东西。至于到了晚清,予人更多记忆,则是那令人无法抹去的民族屈辱和症痕。所谓寂寞锦鸡坊外柳,空留夜夜月明多。

庙门

的建筑,鬼使神差地将明清两代的历史做了如此传神刻画。所以,当时觉得用考据和虚张声势书写的历史实在不难读也不需读,只需一小会儿,就可以从明清两座院落轻松地走过去。院落的空落活画出明清王朝儒学历史的真相,外表看似热闹,里面则是空洞无物。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历史浅见和误识,明清两代远不是如此简单和萎缩。他们对于曲阜孔府与孔庙不仅用了真心,也下了大力气,现如今孔庙能有这样的规模和气度,就完全是明清两代人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孔庙建筑的文化设置与创构上,他们动了一番大心思。或许看厌了历史的繁芜与嘈杂,便采用删繁就简沿波讨源的方式,就像洁净的明式家具,以最精确的理解和工艺水平,以建筑方式将时代与历史相接合,补齐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学说的历史链条,使人置身孔庙之中,通过建筑这一种特殊的文化读码。

庙门

可以完整而又深刻地阅读到孔子思想精华,理解儒家原来如此构成。明清两代创新或有不足,但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沉积与悟解,他们对于历史的理解与呈现绝对准确精妙。首先,那座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的金声玉振坊,明代在庙门前专建这样一座三间四柱冲天式的石坊,孔庙便具有了开篇意味。不仅彰显出孔庙的卓越文化高度,也投射出孔庙建筑尽善尽美的品质,还标识出入庙祭祀的应然4L、怀,所谓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因为世间的至高精神义理一般无法用理性思维获得,只能通过音乐这样的直感方式,才能够得其仿佛。建筑历来被称之为立体的诗篇和流动的音乐,所以在明清人看来,孔庙的至深内涵根本不能通过讲授理解和把握,需要有智慧的人沉潜其中,用心去聆听感受,所谓乐也者,其感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庙门

金声玉振就是提示人们应该像欣赏音乐一样,走进孔庙去领略那一抹形而上的意味。不仅如此,金声玉振还借用中的话语,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无论怎么看,孔庙都是孔子集大成的深度体现,唯其如此才会将庙中的核心殿宇称之为大成殿。明清人看得很清楚,孔子之所以能够取得集大成的成就,就在于有金声玉振做基础。此处专设一座金声玉振坊,既可以将孔庙建筑的开端和结尾相呼应,即开篇用此坊总括点出议题,终篇用大成殿予以深化;同时也以此便完成了孔庙建筑的内在逻辑构成,金声玉振是孔子大成的前提和基础,明代人提示前来的人们,孔庙本身有着内在的条理,顺着目录一页页翻看下去,才能够看懂看清孔庙的意蕴。所以,在金声玉振坊之后,明代永乐年间。

庙门

又建造出一道三间四柱火焰冲天式的石坊棂星门。据说原为木质结构,后来清代乾隆年间,衍圣公孔昭焕修缮孔庙时,将其换成了石柱铁梁。孔庙里的石碑记载,孔庙之所以在此处设立棂星门,在于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认为此处设立棂星门,因为门扇釆用棂子结构,以示内外疏通,便有了招引天下文人学士聚学于此的含意。此种说法有何依据不得而知,在我看来,这纯粹是望文生义,因为用了棂字,便认为取其窗棂之意,进而释为招引学士前来。孔庙原本就是大门紧闭,何来的招纳文人学士之说?此处之所以设立棂星门,查阅史书得知,棂星就是灵星,又名天田星、龙星。原为上天主农事之星,因此上古时期便有祭祀灵星以祈求丰谷的习俗。记载,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曾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以至于到了宋代,宋仁宗在郊祀的祭台外垣建造灵星门。

庙门

以此象征天之体,用灵星门象征着上天。后来将灵星门移于孔庙之中,正如袁枚在中所说,因为灵星祈年与孔庙无涉,所以,人们只得将灵星改名为棂星。也就是说,孔庙中的棂星门,其本意就是灵星祈天,此处设立棂星门,旨在彰表上天之意,不只是以尊天者尊圣人,而是表明孔庙本身就内含着上天,或者说天道,如孔子所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棂星门从本源上揭示出上天、天命的命题,以此表明这是孔子及其儒家的哲学与信仰之源,走进儒家本庙,走进历史深处,从天道开始。面将这个院落的文化内涵再次强化和加深,表明其关于天与地、古与今的深质思考。然后在棂星门的后面,再建造一座太和元气坊。如果说棂星门说的是天道,那么太和元气坊则说的是地道。

庙门

太和即大和,取之:保合大和,乃利贞。元气即原气,古人认为元气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生成的根源。太和元气具体描述了按照天道原理地上万事万物的生成来源及过程。也就是天道与地道合二为一,儒家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以载物。睿智的明清两代用一个院落,两座门坊,严格意义上来说四座门坊向我们讲明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学说的深度内涵,从文化信仰上说,基元就是天地之道。如此,接下来的那座至圣庙坊,提示你将由此走进孔庙大门,你将从天地之道进入天人之道,由大千自然走向现实人生,这是一条至深也是必然的理论路向。就像那座建于永乐十三年的圣时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智慧命名。因为圣时是孔子的代称,孟子所谓:孔子,圣之时者也。圣时门不仅表明你已经进了孔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5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