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赵孟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句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业在慢慢的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化生产。在当今时代下,一个传统手工业者,一年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还比不上机器一天的生产量。传统手工业有一个缺点,就是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它们的质量大多优越,但因为过于低下的生产力,逐渐被时代淘汰。在以往的年代,整个社会能使用的传统手工业产品比较少,因为它们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生产出的产品也比较稀少。在工业化生产来临后,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相当数量的产品。那么,传统手工业的衰落究竟是好还是坏呢?这个问题要上升到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之上来看。比如本期要讲的77岁大爷一身绝技无人传承,每月拿三千元退休金,倒贴钱收徒传艺。一、传统手工艺的衰落我们国家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光之中,也诞生了无数璀璨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如果脱离了这些文化,那我们就如无根之萍,只会慢慢地迷失在时代的浪潮之中。这些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们是有实实在在的载体,而这些载体,一方面体现于各种文化古迹之中,另一方面就体现在传统手工艺品上。我们的国家很大,人民的数量也很多,相对应的需求也极其的多。在此背景下,传统手工业根本不可能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只有工业化、标准化、产业化、资本化的生产模式,才能满足全国人民日益旺盛的需求。所以传统手工业的衰落是必然的,因为时代在变化。传统手工艺以往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但在现在这个社会,有它没它都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发展。现在很多传统手工业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老一辈的手工业者找不到接班人,很多传统手艺即将消失。这种手工艺文化是不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因为它们的制造流程极其的繁琐,生产效率低下。而且由于复杂的制造模式,它们的接班人一般是一对一的形式。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如果让他们去从事这些传统手工业,那所能获得的薪资,根本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慢慢的,很多传统手工艺走向了衰落,甚至是消失,是他们想自己消失吗?根本不是这样,因为根本就找不到接班人了。二、汉绣的衰落汉绣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这种绣法是以楚绣为基础,再加以容纳、整合全国各种绣法,而形成的一种优秀的艺术,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其它的几种如苏绣、蜀绣、楚绣等等,它们的绣工大多以女性为主。而汉绣的绣工主要以男性为主,这是因为汉绣需要追求阳刚之气,追求饱满自然。所以汉绣也成了我国现在几种绣法中,操作最繁琐,技术最繁杂的手法之一。这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发展,首先愿意去当绣工的男同胞数量就很少,其次它的工艺极其的复杂,一个人想要入门至少得十年往上,而且天赋如果不够的话,也很难有成就。最关键的是,这种文化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往往技术就算入了门,也很难得到一些想要的东西。到了今天,汉绣已经快要消失了,因为它找不到接班人了。现在汉绣的当代接班人,是一位叫做张先松的的老先生,今年已经77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叫做“古稀之年”,因为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与医疗水平都比较低下,活到70岁的人非常的稀少。虽然现在生活水平上去了,但77岁的年龄已经绝对算是高龄了。老先生现在非常的苦恼,因为他为之奋斗,为之守护了一辈子的汉绣文化,即将消失在他的手里。原因也不复杂,因为找不到接班人了。老先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汉绣了,到了现在这个古稀之年,汉绣的技术早已出神入化,登峰造极。这样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找徒弟会困难吗?实际上很困难,老先生现在也面临着找不到徒弟的窘境。三、尽自己所能保护汉绣的老先生“我已经七十多了,绣不了几年了”,“如果不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我就是汉绣的罪人”,这是老先生在生活中最常说的几句话。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老先生想尽了一切的办法。甚至还拿出了自己微薄的块退休金,专门开办了一个主要教授汉绣的学校——荆楚汉绣传承园。老先生在学校里免费当老师,只希望将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一个可以免费学习传统优良文化的汉绣学校,但依然没有什么人来报名。这所老先生付出了无数心血的汉绣学校,到现在也只有8个学生。而且这8个学生中,有7个只是因为业余的爱好前来学习的,业余爱好这种心态很难学习到汉绣的真正精髓。而剩下的那一个学生,虽然也有真正学习汉绣的想法。但老先生认为,这个学生也肯定学不长久,无法传承汉绣。因为即便花很多的时间来学习汉绣,在现在这个社会,依然很难保证基本的生活。想要依靠汉绣买车买房不太现实,年轻人很难坚持下去。现在的荆楚汉绣传承园,依旧还只是靠着老先生微薄的退休金在支持。当有人问老先生,您认为汉绣能传承下去吗?面对着这样的提问,老先生总是无奈的笑一下,很少会发表什么意见。但老先生的意见真的没有表现出来吗?所有的意见都已表现在了那苦涩的神情之中,很显然老先生对汉绣的未来持悲观态度。结语:现在汉绣虽然已经被国家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依然陷入了无法传承下去的窘境。在现在这个时代,老一代的手工艺者还在苦苦的坚持,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则大多不会再选择从事这一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项死循环,如果一项传统手工业无法获得足够的收益,那它就无法传承下去。如果这项传统手工艺,适应了时代的潮流,那这项工艺就不再纯粹了,又会演变成为工业化浪潮的一片浪花,无法再追寻它的背影,它的底蕴,它的文化。参考资料:《赠放烟火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