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发展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林都社区里的暖心事
□本报记者贾红路
坐落在林都社区的街道社工站内,各式各样的串珠工艺品在屋内一角的陈列架上摆得满满当当。
“这是特教中心的孩子和残疾人制作的,我们联络爱心企业和个人用元买下来。当社工将这笔钱送到制作者手中时,大家激动不已。现在,来这里学习手工制作的残疾群众越来越多,收入也不错。”伊春市旭日街道社工站的李瑞介绍。
爱心传递壮大志愿者队伍
“上周拿来的大衣穿没穿?暖和吗?”
“暖和!喜欢!”
近日,李瑞和社区里的孩子王泽仁一见面就开心地聊上了。
王泽仁患有脑瘫,可是他很开朗、聪明。
“妈妈,你把李瑞叫来呗,咱请她吃顿饭。”这是王泽仁最近的一个心愿,因为社工李瑞不仅常来看他并带他出去玩,还像好朋友一样和他相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街道帮助申请的廉租房,街道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几乎每周都来,看到缺啥少啥第一时间帮着解决,我们泽仁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王泽仁的妈妈爽朗地说。
包括林都社区在内的旭日街道属于老城区,年8月,街道社工站作为全省首批20家乡镇(街道)试点社工站之一正式启动。
运行15个月来,社工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快速形成一个近人的团队。目前已培育注册“韶华”志愿者服务队、“手拉手”关爱未成年人志愿者服务队和“小松树”小小志愿者服务队、林都社区红松艺术团、林都社区健身队5支队伍。
社工站积极探索“社工+网格+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先后开展“暖民心”“圆梦微心愿”等走访慰问、“志愿红+社工橙”环境卫生整治、专业志愿者特色咨询辅导、“志愿红+社工橙+未保绿”帮扶解困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让辖区内的残疾人、特困人员、低保家庭、困境儿童感到社会的关爱。
近日,志愿者按摩师李大姐来到白天才家,给他身体有残疾的儿子做按摩。听说有人来家,白天才急急忙忙赶回来开门,原来他去帮着别的残疾人家庭做家务去了。“大家对我们一家的照顾太周全了,我也要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以爱心作为纽带是志愿服务团队快速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李瑞说:“志愿团队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大家庭,闲暇时大家把社工站作为排解心绪的港湾,遇到难题志愿者都会伸出援手。”
助老生活圈实现居家养老
71岁的女儿刘传荣要照顾95岁的失明妈妈,常常忙得分身乏术。
9月份,林都社区的助老餐厅开业后,刘传荣和妈妈吃饭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只要一个电话,四菜一饭、有荤有素,每份只要8元的盒饭就按时按点送到家里。
旭日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林慧莉告诉记者,林都社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多人。社区开了全市首家助老餐厅,打造“15分钟助老生活圈”,重点服务对象是60周岁以上的低保、低收入困难群体。一份10元的盒饭,拿着助残卡的困难人群可享受8折优惠。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社工站和志愿者会免费送餐。
围绕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林都社区从精细服务管理入手,打造“大事不出区域,小事不出网格”的新型社区,紧盯与群众联系紧密的社会治安、矛盾纠纷、便民利民等工作,通过开通社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