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潘鲁生透过民艺之门发现人间大美

发布时间:2024/12/8 13:33:34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年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手艺农村”展上,潘鲁生与观展的小朋友合影。中新网2月15日电据《中国新闻》报报道,近日,“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接受本报专访,畅谈民间艺术蕴含的生活之美,以及民艺的传承与保护。另外,作为北京年冬奥会开幕式视效设计团队的专家顾问,潘鲁生解读开幕式的视觉符号语言,称其体现了中国美学特色,也传递了交流联通的开放视野。《中国新闻》报记者:“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以您的民艺收藏、民艺研究与艺术创作为主体,展出余件(套)传统民艺作品和当代艺术创作。此次办展初衷是什么?展览具有哪些方面的特殊意义?潘鲁生:“到民间去”民艺主题展是我多年来收集、研究民间艺术以及开展设计创作的一次系统性展览。几十年来,我有幸在学业、职业、事业的选择中“到民间去”,从民间艺人身上学到了人生大爱,从民艺研究中看到人间大美,收获到很多研究与创作的快乐。这次办展的初衷也是回溯“到民间去”的理念,与观众一道形成生活之美的再发现、民艺美学精神的再倡扬。这个展览和人们一起回望生活传统,重叙乡愁记忆,共同交流民族的、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和机制。我们不仅要守护和传承,还要创新和发展,在飞速发展的物质生产和技术理性之外拥有一种生活的意境、温度和牵挂,在老手艺、旧物件之外生出新的创意。这也是我们民族生活文脉的一种延续。今年1月29日,一名小女孩在国博“到民间去”民艺展上与门神装置合影。我们将民艺藏品和民艺元素作品并置展出,一方面呈现乡土民艺的质朴之美,一方面展示民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索路径。我也特别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小学生参观展览,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认知,培养乡土情怀,播撒民艺的种子,坚定一代人的文化自信,增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能力。《中国新闻》报记者:展览中有哪些展项尤为值得推荐?潘鲁生:展览举办之际适逢农历新春,我们用杨家埠门神《神荼郁垒》装饰展厅入口的形象墙。民间习俗农历新年贴门神于门上,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门神是民间祈福纳祥情感愿望的表达。“门神”也是本次展览着意突出的文化符号,除了门神年画藏品展示,《拓福纳灵》展示单元还置放了一件《门神》装置作品。这件作品为传统木构门扇双面镶嵌门神织绣,最初创作于年。这件装置作品传递的观念也在于,重启民艺之门,美化当代生活。这二十年来,它贯穿于我对民艺价值的思考。门神装置多次出现在我所举办展览的重要位置,呈现形式不断创作迭代。门扇上的门神画像由最初的木版年画替换为手绣图像。如果说杨家埠门神年画呈现了葆有原真性的民艺之美,那么门神装置则承载了“创造性转化”的表达意图。在光阴流转中,透过民艺之门,发现深嵌于人类情感世界的永恒之美。《中国新闻》报记者:去年夏天,“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在国博举办,展出的1余件(套)展品中有您的奶奶用来存放鸡蛋的土陶罐,有花纹取材于《孙膑兵法》中迷魂阵法的“斗纹布”。山东乡土文化与其他乡村有何不同?潘鲁生:民间艺术具有本源文化的特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共同体中文化多样性的精彩呈现。齐鲁大地的乡土文化富有特色,比如杨家埠的年画,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风格鲜明;鄄城的手工织花布,斜纹、条纹、方格纹灵活组合,色彩鲜亮热烈,浑厚中见艳丽、粗犷中见精细;菏泽的小孩模,塑、刻、捏多种手法并用,造型生动活泼,千姿百态,富有质朴天真的装饰趣味。就像山东人淳朴实在的性格,山东民艺具有质朴、洒脱、明快的艺术特色。《中国新闻》报记者:您走遍全国各地深入乡村调研,能否介绍民族地区民艺的发展和保护情况?潘鲁生:民族地区的民间工艺传承发展是我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5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