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上海第一座遗址博物馆,深藏地下10年建成

发布时间:2025/6/24 13:22:26   
王家怀是北京哪个医院皮肤科医生 http://www.xftobacco.com/m/
大千世界一起看,我是万界,致力于探寻最角落的美景。这几年的旅行经历,让我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很多人都不太爱进博物馆。即便博物馆有着免费、冬暖夏凉、人少、能学到很多知识等等优点也是如此。我在上海跑过很多景区,有时候一个3A级古镇(很多建筑还是后建的)都人满为患,但是博物馆却总是冷冷清清。上海的博物馆大大小小零零总总至少有50座,例如上海铁路博物馆、上海印刷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消防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等等。今天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去年游览过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深藏地底听名字大概就知道它展览的主题——元代时期的水闸以及相关物件。这博物馆堪称低调。它是中国目前发现最大的元代的水利工程遗址,但其实一直到年之前,谁也不知道它的存在。一直到年的时候,专家们通过各种先进的仪器,才发现了这处地下遗址。开掘出来之后,人们对它如何处理产生了质疑。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决定以这个遗址为基础,建设一座博物馆,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这里都处于一个边开采研究,边修建博物馆建筑的状态,所以从年修建一直到年开馆,一共用了10年的时间。作为上海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却深藏在地底7-12米处,在15年之前,我在各种地图上面甚至都没有看见过它,即便当时它的旁边就已经修建有地铁口。位置在这里:延长西路和志丹路的交叉口。偶然发现专家们将其定性为元代水利工程,并不是胡乱猜的,其实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是宋朝的水利工程项目,但是后来偶然之下在部分地钉的底部发现了一种由忽必烈国师发明的一种文字(八思巴文),这种文字就是证明这处水利工程修建于元代的最佳铁证。下图是在游览的过程中拍摄的地钉,白色是工作人员为了保护它们而绕上去的。出于好奇,我在网上专门找了一下所谓的“八思巴文”,果然如同看天书一般,这里放上来大家一起涨涨知识:全程玻璃栈道要说国内的玻璃栈道屡见不鲜,但是你在地底走过吗?至今为止我也只发现这一处玻璃栈道是在地底处。走起来其实非常有新鲜感。头上和脚下就是元代先辈们用汗水和智慧铸造的水闸水利工程,行走其中,有一种恍惚的穿越感和眩晕感。因为地底的光线并不是很好,再加上当时用手机拍摄的,所以图片的美观度就不是很够,大家见谅,其实实际上真正肉眼看到的景观,比这个要震撼很多,可惜没有在图片上将那种于寂静之中听鸣声,在黑暗之中见火炬的感受表达出来。中国之最其实“中国之最”这种东西,我倒不是特别在意,一般我写文章也不会带上,只是我感觉上海这座遗址博物馆“太难了”,但是它所代表的古老文化传承却又是那么浓重,不得不把这样的名头搬出来,以此让大家对它的印象更加深刻。前文提及了一个,其次它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闸,是留存至今工艺最高,做工最好的元代水闸,是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闸。在博物馆内,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吴淞江和黄浦江成就了如今的上海,在一段复杂的历史时间段里面,因为这座水闸,才让吴淞江从猛兽变成了宠物,让城市得以快速发展。上图是水闸底部的过水石板,衬石枋,内里结构极其精巧,至少我看了半天模型和介绍都还是不很懂,实在是愧疚难当,而由此更是对古人在没有什么先进工具下制作出了如此巧夺天工的作品充满了极高的敬意。这是遗址内部的龙泉窑青瓷碗,当时发现水闸之后,也相继出土了很多元代或者元代之前的古老物件,这些东西后来都没有送到专门的博物馆藏,而是就势放在了这里,供人观赏和研究。这是其中一个模型,前方是一个多媒体幕布,在播放相关的介绍和历史,还有一些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等,如果你是家长,并且恰好在上海,还是比较建议后期有机会带孩子到这里耍一趟,地理、人文、水利知识、文学等等见识都能增长。下图是一个关于这个水利设施的未解之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着寻找一番答案。小结虽然博物馆不大,我大概只逛了1个小时左右就出来了,但是真写起来感觉还能写很多。因为位置比较偏僻,名气也不是很大,所以正常来说游客几乎是没有的。当然如果节假日的话,不是景点的地方都人挤人,那个情况就要另说了。全玻璃栈道+古老文化历史+全新的博物馆体验,我认为非常值得玩一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1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