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建功新时代年柳州市ldquo

发布时间:2022/7/9 16:24:22   

壮族绣球的“前世今生”

“抛绣球”是广西三月三最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同时也是男男女女传达情谊的媒介。一群年轻男女分列两边,女孩唱山歌向男孩提问,男孩以山歌答之。几轮问答,当女孩有了心怡的男孩时,则将绣球抛过去。男孩接住绣球后,若是两情相悦,便可将定情信物绑在绣球上,抛回给女孩。

抛绣球,在许多人眼中都带有故事性的浪漫色彩。但别看这小小的绣球,里面却装满了壮族人民的大智慧。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领略这小小绣球里的大文章——走进壮族绣球的“前世今生”。

前世篇

历史上的绣球是什么样的呢?绣球原为五彩豆粟新囊,宋代的朱辅在《溪峦丛笑》中就告诉了我们:“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抵。”原来,宋代的绣球以五彩的谷物塞满球囊,与现代绣球十分相似。绣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青铜古兵器——“飞砣”。“飞砣”是一种投掷型武器,多在作战和狩猎中应用。壮族抛绣球的习俗,宋、元时代就已有之,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布囊,互相抛接娱乐。关于绣球是“飞砣”的文字记载,则出现在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上巳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已定。”在周去非的文字里,完整记录下了农历三月三时,壮族青年男女聚会,对歌传情,以绣球定情,结为连理的习俗。绣球内部填充着豆粟,这与壮族的农耕文化紧密相连。壮族是一个稻作民族,稻谷被视为壮族人民的生命之源。在绣球内部填充上豆粟、水稻之类的谷物,既有“生育兴旺”之意,又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今生篇

如今,“抛绣球”是广西三月三最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精巧,全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其中以3瓣为一个平面。这样的三角形结构是任何多边形中最稳固的。并且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在壮族的文化观念中,壮族始祖母六甲为花婆,是掌管生育之神,在绣球上绣12种鲜花,便代表着对繁衍子嗣的祈求。我们再来看看绣球的造型:绣球呈球形,不仅能体现出团圆、圆满的美好含义,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物理学理论。绣球球形的外形,更便于抓握,投掷,并且在空中受阻力小,受力方向均匀,落点准确。这样,抛出的绣球才能准确无误地落到意中人手上。

绣球的传说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绣球的美丽传说......壮乡一位勤劳而勇敢的年轻人“阿弟”与邻村美貌善良的姑娘“阿秀”深深相爱。但是一个恶少却看上了阿秀的美貌,要强娶为妻,并将阿弟关进地牢,判了死刑。阿秀抵死不从,终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为表达对将逝爱人的至死不渝,阿秀为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却让绣球上的花儿更艳了。在见阿弟最后一面时,阿秀将缝制的绣球戴在阿弟的脖子上。他们的爱情感动了上苍,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便来到了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绣球就慢慢变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编在此也借着美丽的绣球,

祝愿大家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有情人终成眷属!

柳州少数民族风情陈列馆

壮族的山歌、苗族的节日、瑶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筑,素来被誉为柳州民族风情之“四绝”。柳州博物馆二楼《柳州少数民族风情陈列馆》,由壮乡、侗寨、苗岭、瑶山和综合展示区五大部分构成,在这里我们将带您走村窜寨,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情。

壮族

壮族源于我国古代越人中的“西瓯”、“骆越”,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最多的民族。壮族展示区域以情景展示方式还原壮族人民的习俗与服饰。除为人熟知的“三月三”歌圩,壮族同胞们还保留着其他具有地域色彩的民俗。

三月三歌圩

歌圩是壮族人民定期举行的歌会,以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歌圩期间,各地的壮族人民纷纷赶来参加,场面非常热闹。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柳州民间流传着刘三姐在鱼峰山骑鱼升天的故事。相传歌圩就是为了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寄托着人们对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爱情、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壮族牛车接亲

在柳江县穿山、里雍、百朋等壮族地区,曾流行用牛车接亲的习俗。结婚当天,男方赶着挂有蚊帐的牛车去接亲,到了女方家,女方设阵唱起拦门歌,百般盘问阻挠,直到女方觉得满意,才让男方进屋接走新娘。到了男方家门前,男方两个青年把牛轭卸下,各用一只脚踏在牛轭上,攀肩搭背唱起迎亲歌,随后迎新娘进门,整个过程喜庆而热闹。

壮锦柳州博物馆藏

壮锦是壮族重要的传统技艺,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锦以棉、麻、丝绒交织,组成几何图案、花卉和吉祥瑞兽纹饰,结构严谨、色彩鲜明。

师公面具柳州博物馆藏

师公舞,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师公是民间宗教师教的传承者和宗教法事活动的主持人。在祭祀活动中,师公的人戴面具扮神,边跳边舞,以祈福消灾或丰收酬神。所戴面具以木或纸为材料,表现师公系统中诸神的面相,形象丰富多样,造型古朴,色彩艳丽。

此外,展厅中陈列精致的壮族银饰,体现出壮族同胞们的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壮族心形龙凤纹银胸饰柳州博物馆藏

壮族银马挂饰柳州博物馆藏

图文编辑:陈列群工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3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