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巧夺天工中国文化遗产,福建木雕工艺,八闽

发布时间:2023/1/8 14:14:48   
安海龙山寺

福建晋江的安海龙山寺正殿内,供奉着一尊明代中期的木雕千手观音,整尊观音以樟木雕成,神像最具特色的就是观音菩萨有只手,每只手掌中均雕着一只慧眼,并分别执书卷、钟鼓、珠宝、花果、乐器等法器。手势自上而下排列开来,宛如佛光四射,整尊立像刻镂既繁复入微又层次清晰。这尊精美绝伦、保存完好的千手观音于年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安海龙山寺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泉州地区现存最精美的木雕佳作之一。

安海龙山寺.千手观音

泉州的木雕雕刻何时被运用到建筑中,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根据泉州开元寺所藏志书记载,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年),现存建筑为明初重建。开元寺最富特色的是殿内两排石柱和桁梁接合处的二十四尊木雕飞天乐伎斗拱。这二十四位仙女手中或执管弦丝竹乐器,或捧文房四宝,翩翩凌空飞翔,姿态飘逸舒展,造型融中国飞天、印度妙音鸟、欧洲安琪儿为一体,为木构建筑所罕见。另据《鉴湖张氏族谱》记载:“十四世孙仕逊,字法参,官主簿三余,以木雕游寺观,所治皆绝品,如泉州开元寺飞天……”根据族谱排序推断,张仕逊是南宋时期人。从族谱和现存建筑实物来看,最迟在明代,泉州传统民居中的木雕技艺就已经达到非常高超的水平了。

安海龙山寺

到清代,泉州木雕技艺更趋成熟,艺术风格更趋于繁复,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惠安木雕匠师。此时的木雕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之上,在制作木质梁柱、撑拱、雀替、垛头、瓜筒、垂花、笼扇、门簪等建筑部件时,大量使用木雕装饰图案。清末民国时期,惠安地区出现了专业的匠村,如“五峰石雕,溪底木匠,官住泥瓦”。这些专业匠师走出泉州,建筑足迹遍及闽南和台湾地区,甚至走出国门、漂洋过海去到东南亚等地,在当地留下许多建筑珍品。

安海龙山寺

当时台湾多数建筑使用的材料都是到福建采购加工后,再用船运至台湾的,民间有“泉州买石、漳州买砖、福州买木”之说。清光绪十四年(年),享有“八闽第一木雕大师”美誉的惠安溪底派匠师王益顺,承建泉港峰尾东岳庙,设计制作了全木结构蜘蛛结网藻井并雕镂各种图案,此独创技法一经问世,便名噪一时。此后,王益顺在闽南及台湾地区承担了许多寺庙的改筑、新建工作,创作出许多精品,现在闽南地区由其设计、最为著名的建筑是厦门的南普陀寺。王益顺还独创了许多台湾现在寺庙中还常见的建筑技巧,诸如蜘蛛结网藻井、轿顶式钟鼓楼、龙柱上端出现希腊或罗马式柱头以及其它一些特殊技巧,这些建筑技巧成为台湾近代寺庙建筑文化的新里程碑。

安海龙山寺

根据细木匠师对于木雕作品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泉州木雕技法可分为混雕、剔地雕、线雕、透雕、贴雕几大类。民居的细木作雕刻一般以传统题材的混雕、剔地雕、透雕最为常见。

混雕相当于雕塑技法里的圆雕,具有三维立体的效果,可多面观赏,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这就要求匠师从各个角度去推敲它的构图,要特别注意其形体结构的空间变化。民居中的撑、垂花等部位,常利用混雕技法将形象刻画得非常精细、充满生气。

安海龙山寺

剔地雕是传统木雕中最基本的雕刻技法,即《营造法式》中提到的雕刻技法“压地隐起华”,通常指的是剔除花形以外的木质,使花样更明显突出。通常有两种刻法:一种是半混雕刻法,将花样做很深的剔地,再将主要形象进行混雕,成为半立体形象,常用于额枋上;另一种是浮雕刻法,花样周围剔地不深,花样不是很突出,然后在花样上作深浅不同的剔地,以表现花样的起伏变化。或者在花样上作刻线装饰,勾勒花形,增强装饰效果,或表现花瓣的轮廓和结构,多用于装板和裙板的雕刻中。

木雕工艺

透雕即在木材上保留图案花样的部分,将木板凿穿,背景全部剔除,造成上下左右的穿透,形成镂空效果。然后再做剔地刻或线刻,这种雕法需要有高超的技巧,刻成的作品正反两面都可观赏,常见于花罩、雀替、束随、木门窗、扇中,泉州传统民居木雕中最常用透雕。

泉州地区的民间木雕精致古雅、构思巧妙,有着中国绘画的意境和趣味。木雕主要装饰部位在构架、门窗和扇上。装饰题材丰富多样,如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虫草鸟兽、吉祥图案等,充满生活情趣。由于早期泉派大木匠师重结构、轻雕饰,室内构件的雕刻量少,梁枋多作素面,仅于吊筒、瓜筒、束随、弯枋等处略施雕刻,起点缀作用。形成布局疏朗、线条简练,刀口重视力度,比较朴素大方的特点。到了清代中期,泉州木雕雕刻技艺已趋成熟,加上当地很多人“下南洋”衣锦还乡后,携带大量资金回乡建大厝,雕饰日益繁复,花样繁多。在建筑内部,木构架中的通梁、瓜筒、斗仔、束木、束随、托木、座墩等,都成为木雕装饰的重点部位,这些特点在亭店杨氏民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木雕工序

(一)画草图

雕刻房屋细木构件时,细木匠师一般会根据屋主对于木雕的要求来雕刻,如果屋主没有特别要求,则由细木匠师自行发挥。画草图时,熟练的匠师胸中自有丘壑,构想好了就可以直接下刀雕刻。一般匠师则多用铅笔将所要雕刻的图案直接画在木材上,也有先在白纸上画出1∶1的大草图,然后转印在木头上,再根据草图进行雕刻。

(二)凿粗坯

凿粗坯即将要雕刻的图案之外的木材部分剔掉,使图案很明显地凸显出来,刻成半立体状,主体在木材表面突起较高,最高点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高低起伏较大,层次较为丰富。凿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中的造型结构,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留有余地,万一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还可以修改。

(三)掘细坯

掘细坯是雕刻成型的一道重要工序,这道工序可以修补凿粗坯工序中的不足,并加强细节部分的雕刻。掘细坯注意要先从整体着眼,由内到外,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雕刻内容的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形成。如雕刻人物时,刻出人物形体结构后,人物的面部表情、动作、服装等细节都要充分注意到,要将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眼睛和嘴角是最关键的部分。而要让人物有动感,则主要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来展示衣服的纹饰、皱褶的朝向等。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己趋明朗定型,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有充分的表现力。

(四)修光

木雕行语“打坯不足修光补”。修光工序讲究用削、剔、刮等技法,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密片法,按照木纹的顺序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达到细致完美、质感分明的艺术效果。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是圆转,或是板直,特别是在作品的起伏错落交界处,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用小刀和凿子刻画修好,力求将雕刻痕迹巧妙地融入木材纹理之中,把各部分的细微末节及其质感都表现出来。

(五)打磨

经过修光,所要雕刻的作品已经基本完工,为了更好地展现雕刻作品及木材的纹理,增强艺术感染力,让作品看上去浑然天成。雕刻完成之后,需要耐心细致地用粗细不同的木工专用砂纸,将木雕作品打磨得细润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顺着木纤维方向反复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显示出美丽的木纹。至此,一件细木雕刻作品方才算大功告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1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