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资源 >> 浅析中国古典茶道及其美学精神
茶本身即带有很强的文化色彩,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开篇就将茶称之为“南方之嘉木也”,直观地说明了茶生长于我国南部,更用一个“嘉”字赋予了茶高尚的品格,使其具有了文化的属性。
随着朝代的更新换代,中国茶道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国茶文化不断地吸收、改良、创新,拥有了全新的内涵和表达形式。
在其精神内核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儒释道”三家思想。发展出了独属于中国的茶道精神。
茶道起源与发展
(一)茶道起源
中国茶道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根据二重证据法的角度出发,陕西西安汉阳陵和西藏阿里故如甲墓地遗址出土的茶叶实物,与西汉王襄《僮约》中提及的“烹茶尽具”“武都买茶”的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后到了唐朝更是形成了一定规模,根据现有资料考据,唐朝的饮茶方式与流传至今日的方式并不相同。唐朝饮茶是将茶饼碾成粉末,过筛后煮成糊状并加入佐料,与其说是后世的茶饮倒不如说是饭食。
也难怪当时的人将这“茶汤”当作提神醒脑的良药。而如今的茶叶泡水的方式,也是自元朝才兴起的。
茶文化到了宋朝更是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人们对于饮茶的环境、礼节、做法等仪程都有了规范,茶宴更是有了宫廷、寺院、文人等席面之分,到了之后对茶道所代表的美学精神更是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宋朝文风鼎盛,这也造就了宋朝文化的蓬勃发展,其中“茶道”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茶饮在宋朝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茶饮,只以一种茶叶点泡而成;一类是混合茶饮,将茶叶与其他多种物品混合在一起,擂碎后,或冲泡或煎煮而成。
北宋就有记录晚上还提着瓶子卖茶的百姓,“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到了南宋则深夜为游人提供茶水饮品的商贩更是繁多,与此同时官府也开设了专门的茶肆提供饮水。
宋徽宗赵佶更是明确表达过对茶饮的喜爱,认为茶香能让人平心静气,趣味横生。
茶道最早诞生于中国,但却没有能明确以“茶道”的名义发展这项事业,导致近现代提起茶道想到的多以日本为主。但是茶道的发展也是有据可循的。
茶道发展
1.煎茶法
提到煎茶法,就不得不提到陆羽。陆羽唐朝人士,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作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茶的书籍——《茶经》。
煎茶法具体出现时间已经不知道了,幸好陆羽《茶经》中有详细记载。作为煎茶法的创造者,陆羽对于自己的茗茶方式极其推崇。用煎茶法做出来的茶也被称为“陆氏茶”“文士茶”。
煎茶法主要使用茶饼,经过烘烤后再切碎碾成粉末,再用筛子过滤,使得粉末细腻均匀,在水第一次沸腾之后将其投入,第二次放置作料,搅拌至第三次沸腾即可。头三碗最为适宜。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九步,除了前面的准备器皿和水以外,其他六步类如放置佐料、分茶等都可作为茶道启蒙看待,后世点茶法就是脱胎于此。
这种全新的饮茶方式,在诞生之初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抵制,但很快就受到了士大夫、文人雅士和品茗爱好者们的赞赏和效仿。这种品茗方式能够营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意境,对于上流阶层来说是很能彰显其身份的行为。
煎茶法首次提出了对茶品、水品的要求,火候的把握,茶礼、茶仪的表现,以及前后注意器具的选择和整洁。这些规范到了今日也具备这指导意义。
2、点茶法
茶道发展至宋朝已经有很多种形式,例如斗茶。斗茶文化的产生虽在唐时,但也只在高门圈子里传播。
到了宋朝斗茶文化才普及开来。宋代斗茶之盛行,上至天潢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喜爱,可谓是全民娱乐活动。斗茶不只可以两两厮杀,还可以多人进行。
而点茶法就是宋代斗茶所使用的方法,茶饮爱好者也多用此法。点茶法作为宋朝的主要饮茶方式,与唐朝的煎茶法略有不同。这个时候的茶饮已经不需要放在锅中熬煮,而是将茶叶粉末放置碗中,注入沸水冲成糊状,二次注水,搅打融合,产生浮沫,形成粥面。
善茶之人还会在上面勾绘图案,也被称之为茶百戏。这种清水画丹青的技艺,在文人圈子里极受推崇。
由点茶法延伸而来的茶百戏将茶道艺术推向了高潮,茶百戏以液体表现笔墨丹青的艺术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
茶百戏是宋代茶饮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兼具了书画、饮食、经济等多方面能够体现宋代当时社会环境的活动。对于史学家研究宋代饮食生活等多方面提供了有效佐证。
、泡茶法
泡茶法最初并不是像如今这样用散茶冲泡,而是用粉末冲泡,流行的茶叶也多是茶饼。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发现茶饼制作工艺耗时耗力,于年下诏废弃龙凤团贡茶改为散茶后,民间风向也随之变化。点茶法衰落,泡茶法兴起。
随着泡茶法兴起,属于泡茶法的茶艺也随之发展。泡茶法的巅峰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中期,在这段时间里泡茶茶艺也分出了三种形式:撮泡、壶泡和工夫茶。此外还专门为茶道设计了专用茶室——茶寮。
泡茶茶艺分为五大环节,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相较于前两种方法,泡茶法更为方便,也更能走进千家万户。
不过这种简洁,在喜好饮茶的人看来,又是需要细分考究。
随着新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茶道也愈加受到人们的欢迎。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茶艺文化都是表现当下社会文化内涵的形式之一。
茶道美学精神研究
(一)做茶之美
要论最具有美学特征的做茶方法,当属我国南宋时期流行的点茶法,宋徽宗赵佶曾在其著作《大观茶论》中详细描述了这种当时盛极一时的做茶方法,并将其直观地表述为“七汤点茶法”。
宋人茶道的艺术,点茶的升华,以茶为墨,在茶汤里作画,称为“分茶”,“水丹青”。只有茶与水,只需一把小茶匙,就可以画出精巧绝伦的山水青色。点点飞鸿,孤山寂亭。
点茶法不仅是一种视角上的审美享受,更是一种味觉享受,让人物体验到其中缥缈、清雅的意味,进而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洗礼。
(二)茶器之美
在中国古代,茶具是饮茶品茶的重要工具,在茶具中制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瓷茶碗,它的造型多样,质地通透温润。
随着中国手工艺技术的发展,除了青瓷以外,白瓷也因做工精良,造型各异,和青瓷并驾齐驱。除了这两类,还包括其他瓷器,各有特色,展现了中国茶具不同的审美特征。
(三)茶室之美
宋朝茶文化最为兴盛,就拿宋代茶室设计的审美特征为例,宋朝文人追寻的是由内而外的洒脱自由,注重内修和精神层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讲究清雅、脱俗,追求与环境“天人合一”。
而茶者最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对于茶室的氛围有着很高的要求,往往都会从不同的层次或者角度去体验不同的饮茶乐趣。
所以在茶室的设计和布置过程中,对于色彩更加追求和谐统一,简单舒适的自然风格;对于器皿的摆放更追求合理性。从内到外,达到一种自然的效果。这些细节造就了属于宋朝茶室的独特美学。
而这种美学理念在后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环境、摆设、选址等等。
(四)茶礼之美
中国茶道的修养方式离不开“礼”。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铸就了我国礼仪之邦的称号,所以“礼”之一次贯穿整个历史长河,哪怕是茶文化也不能例外。
茶世仪礼成为了茶文化显著的美学特征。“礼”是一种人情导向。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也铸就了我国底蕴深厚的茶文化,饮茶的礼仪正是茶文化在饮茶活动中的体现之一,展现出了茶事活动的文化之美。
在茶事活动需要注意四种礼仪;分别是鞠躬礼、伸掌礼、寓意礼和叩手礼。
鞠躬礼多运用在茶道表演的开始和结束之时,主客需要行鞠躬礼;
伸掌礼则是在主人向客人传递物品时需要注意手掌姿势,体现出邀请的含义;
而寓意礼顾名思义则是指一些带有寓意的礼仪;叩手礼多用于表示对敬茶人的感谢,来源于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留下的一个说法,并被逐渐流传发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