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资源 >> 复调龙头,天味食品大单品创新能力领先,渠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华西证券寇星卢周伟)
1.天味食品:复调龙头企业,转型改革重新出发公司专注于川式复调,是中国领先的复合调味品生产商。
公司成立于年,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专注于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香辣酱等多个品种,主要品牌包括“大红袍”、“好人家”及“天车”。
公司年在A股上市,年公司实现收入26.91亿元,成为复合调味料行业的领军企业。
1.1.成立15余载,转型改革新周期
公司前身是年成立的成都市天味食品厂,其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年-年:品牌初创,起步探索。
年5月,邓文、唐璐夫妇出资成立成都天味。年,二人成立四川天味实业有限公司。年,公司品牌“好人家”和“大红袍”被认定为“四川名牌产品”。早期公司发展范围集中于川内,稳扎稳打奠定省内优势地位。
年-年:以大单品为发展基石,迅速实现全国化布局。
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制。-年间,公司持续进行新品研发与产品迭代,相继推出老坛酸菜鱼调料、青花椒鱼调料、四川火锅底料、回锅肉调料、宫保鸡丁调料等产品,其中,老坛酸菜鱼调料迅速放量,成为大单品。
借势大单品,公司业绩加速增长,年,公司营收突破10亿元,年,公司实现营收14.13亿元,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市场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稳固了公司在川味复合调味料市场的优势地位。
年-年:成功上市,借助资本力量快速成长。
年4月,公司成功上市,年11月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16.3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扩建生产基地。同年,公司正式提出“好人家”和“大红袍”两大品牌双轮驱动的新战略,将两大品牌定位细化,分别在不同细分市场运营。在此阶段,公司收入规模高速增长,年实现营收23.65亿元,同比增速达到历史高位36.90%,利润迅速增长。
年至今:调整战略,内部转型升级、持续变革。
年,疫情拖累消费,公司将营销体系进行重塑和优化,强化经营班子,成立营销委员会,下设品牌管理部、产品管理部、好人家事业部、大红袍事业部、餐饮事业部和新零售事业部。年公司改革初见成效,实现营收26.91亿元,同比增长32.84%。年筹划GDR上市。
1.2.专注复调主业,渠道网络全国扩张
1.2.1.竞争压力缓解,业绩持续改善
下游需求恢复,营收规模回升。公司营业收入从年的5.76亿元增长至年的约26.91亿元,CAGR达到15.04%。-年,得益于复合调味料行业的发展和公司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年收入规模突破10亿元。
-年,受益于前期渠道优化、持续营销推广和定制餐调业务拓展,手工火锅系列、张亮麻辣烫底料等单品带动营收高速增长,公司实现营收23.65亿元,同增36.90%;年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下滑,营收同比下滑14.34%;年需求逐步恢复,营收同比增长32.84%,规模达到26.91亿元。
净利润短期承压,持续改善。公司归母净利润从年的0.92亿元增长至年的约3.42亿元,CAGR为12.69%。剔除年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后,-年公司净利润呈递增趋势。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22.66%。
年营收下滑,叠加原材料成本上涨和费用投放延续高力度,导致公司利润同比下滑49.32%至1.85亿元。
年原材料成本压力得到缓解,公司积极实施降本增效,优化运营效率,费用投放趋于精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34%至3.42亿元。
成本压力缓解,毛利率触底回升。
公司毛利率变动较为稳定,从年的34.22%波动提升至最高点年的41.49%,增加7.27pct,期间小幅波动主要受产品结构、产品单位售价和成本变动、销售渠道结构等因素影响。
年,受疫情、原材料成本高位影响,公司毛利率下滑9.27pct至32.22%。年以来,主要原材料价格不同程度地下降,公司成本压力得到缓解,年销售毛利率为34.22%。
直面问题迅速调整,净利率修复。
公司利润率在-年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年达到高点20.67%,主要受益于年度毛利率提升和期间费用率降低。
年净利率受到股份支付因素影响同比下降。-年公司净利率连续下滑,从18.87%下滑9.77pct至近10年间的最低值9.10%,其中年主要受公司推进渠道去库存和销售费用投入增加的影响。年以来,渠道去库存初见成效,净利率水平有所恢复,销售净利率恢复至12.66%。
1.2.2.火锅调料和中式菜品调料共同成长
聚焦火锅调料和中式菜品调料业务,其他业务规模稳定。
火锅调料产品长期维持公司第一大产品地位,收入规模从年的2.1亿元逐年增长至年的11.98亿元,营收占比在43%-52%之间浮动。
中式菜品调料在-年间逐渐放量,营收从1.6亿元提升至11.8亿元,占比由31.6%提升到43.9%。
香辣酱和鸡精营收规模保持稳定,占比基本稳定,年香肠腊肉调料、鸡精、香辣酱产品收入分别占比7.5%、1.7%和1.5%。
中式调味料、香肠腊味调味料和火锅调料营收高速增长。
公司主要业务中式菜品调料和火锅调料维持稳健增长,六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1%和17.2%。此外,香肠腊肉调料增速亮眼,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7%,规模达到2.12亿元。
火锅调料和中式菜品调料毛利率比较稳定,在公司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香肠腊肉调料和香辣酱毛利率十年中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
1.2.3.立足西南、华南地区,市场网络布局全国
西南、华中地区领军,基本实现全国化布局。
公司长期深耕西南、华中地区,两地营收占比50%。-年,西南地区营收从3.0亿元提升至7.42亿元,占比稳定在30%左右;华中地区营收由2.3亿元增长到4.5亿元,占比在20%上下波动。
另外,公司在华东、西北、华北、东北、华南地区也有布局,渠道网络已覆盖全国32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形成了四川、河南、东北三省、江苏、陕西、甘肃、新疆、天津、北京、上海等多个优势省市以及由浙江、江西、云南等组成的快速增长区域,已经基本实现全国化覆盖。
优势区域稳健增长,后发区域潜力巨大。
公司实行差异化销售策略,针对不同地区饮食习惯、不同市场竞争状况,结合新产品研发和不同渠道特点,同时推行涵盖服务营销、品牌营销、产品营销、市场推广以及终端促销的综合多层次销售策略。
-年,优势区域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是15.8%、11.4%。
华东、华北、华南地区快速发展,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9.6%、21.8%和19.5%,营收规模达到6.66、2.77和1.68亿元。
1.2.4.经销商模式为主,电商、外贸、定制餐调发展迅速
形成经销商模式为主,定制餐调、电商、直营商场为辅的营销架构。
渠道经销商模式是公司主要的销售模式,-年,公司合作的经销商由家增加至家,经销商的范围延伸至市县一级。
经销商模式收入由年的9.00亿元增长至年的21.66亿元,复合增长率15.8%。年,经销商渠道营收占比80.53%,定制餐调渠道营收占比8.96%,电商渠道营收占比7.57%,直营商超、外贸等其他占比2.94%。
各销售模式的毛利率水平保持平稳。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在公司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迅速切入潜在市场,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销商渠道稳定增长,电商和定制餐调业务快速发展。
-年,公司经销商渠道营收稳步提升,复合增长率为15.8%。年,公司将定制餐调业务作为重点项目开发,年,公司成立电商事业部。电商、外贸和定制餐调渠道发展迅速,六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6.2%、51.7%和29.0%。电商、直营商超和外贸模式毛利率水平较高。
1.3.股权结构明晰,股权激励激发积极性
股权集中,管理层从业经验丰富。邓文、唐璐夫妇是实际控制人,两人合计持有公司5.36亿股,持股比例达70.19%。邓文是公司董事长,唐璐任副董事长。截至年底,其他在任高管持股比例为0.52%。公司主要高管人员均在行业内从业多年,熟悉公司和行业情况。
精简组织架构,达到产品的高效开发、精简运营的目的。
公司处于转型升级、持续变革时期,自年以来,组织架构不断调整,公司将营销中心裂变为战略市场中心、品牌管理部、产品管理部、好人家事业部、大红袍事业部、餐饮事业部和新零售事业部,通过集中决策和信息共享机制等方式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年下半年公司再次对组织进行扁平化变革,将战略市场中心的职能进行拆解,强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品牌管理,将其他职能下沉到事业部层面,目前运行良好。
多次推出股权激励,增强现任骨干积极性。
公司于-年连续推出激励计划,但受宏观经济影响,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公司决定终止激励计划。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管理团队和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年2月公司再度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涉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共计人,考核年度为-年两个会计年度,业绩考核目标均以年营业收入为基数,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2.25%,并设置个人层面考核要求。
2.复调行业快速成长,需求与日俱增2.1.复合调味品处于发展初期,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复合调味品是指在科学的调味理论指导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础调味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制作,从而得到的满足不同调味需要的调味品,具备便捷性、标准化、口味稳定性的特征,近年来成为调味品行业中增速最快的品类。
复合调味料主要有鸡精、火锅底料、中式复合、西式复合几大类,其中鸡精占比最多,约为29%;西式复合调味料、火锅底料和中式复合调味料各占19%、18%和17%;其中中式复合调味品和火锅底料是近年增速最快的两大细分板块,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两者-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6.9%和15.0%。
复合调味品能满足餐饮快速出餐和年轻家庭的做饭需求,消费以餐饮消费、食品加工和家庭消费为主。
从销售渠道来看,我国复合调味品消费主要集中在餐饮消费、食品加工和家庭消费。
家庭消费占比逐步提升,调味品的复合化解决了年轻人不会做饭和不想花太多时间做饭的问题,更符合年轻家庭的做饭需求。同时,近年来外卖餐饮及预制菜等行业兴起,餐饮的连锁化发展和规范化经营推动标准复合调味料的需求快速增长。
在我国,受益于火锅、快餐、方便食品的快速普及,火锅底料、复合调味料包的消费需求在快速释放,复合调味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复合调味料市场还在发展初期,渗透空间广阔。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品消费国,单一调味品的发展已经接近成熟化,但复合调味品却有着极大的市场机遇。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年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为亿元,同比增长14.46%,预计年将增至亿元。根据艾媒咨询数据,年中国复合调味品渗透率为26%,远低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73%、66%和59%。
2.2.火锅底料百亿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2.2.1.火锅底料主要用于火锅餐饮,消费场景持续扩容
火锅底料是以动、植物油脂、辣椒、花椒、食盐、味精、香辛料、豆瓣酱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配方和工艺加工制成的,用于调制火锅汤的调味料,是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中重要细分领域,工艺相对简单,以炒拌为主,口味主要由原料品种及配比决定,工艺影响较小。
火锅底料主要用于火锅餐饮端,与火锅业态的成长息息相关。
同时,火锅底料的用途还延伸至麻辣香锅、麻辣烫等许多菜品制作。六大火锅派系中川渝火锅最受欢迎。结合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火锅发展出了六大门派,分别是北派火锅、粤式火锅、云贵火锅、川渝火锅、江浙系火锅和其他类火锅。随着各地口味相互融合,原本饮食清淡的消费者对辣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且川渝火锅的辣味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因此广受消费者喜爱。从门店数量来看,川渝火锅数量最多,门店数占40.0%,北派火锅占14.0%,粤式火锅占比为11.8%。
火锅底料行业上游集中度高,中游品牌效应明显,下游应用广泛。
就火锅底料产业链整体而言,上游牛油生产商集中度高。牛油主要来自牛屠宰后附着在两边的牛肚油,供给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牛肉的需求量,且根据海关总署规定,我国禁止从部分国家进口牛油,因此供给不够稳定,牛油供应的波动也影响中游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
行业中游品牌效应集中,主要企业包括颐海国际、红99、天味和红太阳等。下游以餐饮端为主,占比超七成,主要原因是火锅餐饮口味易标准化,开店门槛低,属于易复制的经营模式,容易形成快速扩张,倒逼需求提升。除火锅外,火锅底料还向炒菜、麻辣香锅、麻辣烫、串串、冒菜、毛血旺等消费场景持续扩容。
2.2.2.消费复苏,BC端需求的形成为火锅底料增长提供支撑
火锅是中国餐饮业第一大菜系,餐饮消费回暖,火锅餐饮消费火热。年以来消费回暖,但整体仍不及疫情水平,数据显示,年全国人均餐饮消费元,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为18.6%。
据《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显示,年,全国餐饮业总收入达亿元,而火锅的市场规模在中式餐饮中占比达到14.2%,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品类。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除年外,火锅行业的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亿元,预计年将达到亿元。
火锅门店开店增速快,火锅赛道品牌化、连锁化的大趋势下,火锅底料在餐饮端的需求逐步增大。B端占比我国火锅底料70%以上,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场景。
近年来我国餐饮门店快速增长,并且餐饮连锁率不断提升。截至上半年,中国火锅连锁化率为27.4%,其中川式火锅连锁率高于平均水平,达到31.5%,粤式火锅仅有22.3%。
随着更多餐饮企业向连锁化发展,催生火锅底料标准化生产需求,B端客户对产品品质、口味稳定性和供应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对价格的敏感度也较高,知名大型底料厂商更具品牌和产品优势,火锅餐饮连锁化B端市场对火锅底料的采购需求将不断增长。
C端家庭火锅消费习惯逐渐养成。
C端消费火锅底料占比不到30%,疫情推动了家庭火锅消费习惯的养成,未来占比有望提升。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调研,有一半的消费者偏好在家里吃火锅,火锅底料有望在C端打开市场。此外,伴随着懒人经济的爆发,消费者为节约时间、追求方便,更多地将火锅底料用于菜肴的烹饪上。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在B、C两端多重因素驱动下,未来我国火锅底料市场将逐渐打开,预计到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亿元。
2.2.3.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中高端火锅底料竞争格局相对集中
行业集中度在提升,头部企业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中国火锅底料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行业仅有颐海国际、天味食品等少数企业上市,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
年火锅底料行业CR5为30.9%,其中红九九、颐海、天味、德庄、红太阳市占率分别为9.20%、7.90%、7.00%、4.10%、2.70%。年行业CR5提升至41.6%,除前三大行业参与者以外,其他火锅底料生产商市场份额均在5%以下。
随着餐饮连锁化加速,下游餐饮企业对底料的产品品质、供应稳定性和供应规模等都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未来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会倾向于使用大厂的底料及定制产品,集中度提升的空间较大。
大众火锅底料占据主要份额,中高端火锅底料占比不断提升。
火锅底料可以分为中高端火锅底料和大众火锅底料,中高端产品多以植物油为基料,大众产品则以牛油等动物脂肪为基料,大众火锅底料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但是近年来,中高端火锅底料因其减油减盐的优点逐渐吞并部分大众火锅底料市场,市场份额由年的15%增长至年的28%。中高端火锅底料市场占比相对集中,年CR3为51.1%。公司品牌“好人家”在年重新定位后,专注中高端市场,“大红袍”定位大众市场,同时覆盖头腰部市场,成长空间广阔。
2.3.中式复调成长迅速,竞争格局仍未成形
2.3.1.中式复调品类丰富,工艺简单
中式复合调味料指具备包装形式、针对中餐研制开发而成的方便型复合调味料。
常见的中式复合调料有酸菜鱼调料、鱼露、鱼香肉丝调料、粉蒸肉调料、宫保鸡丁调料、红烧肉调料、京酱肉丝调料、麻婆豆腐调料、炖肉料、十三香等,其中鱼调料包、小龙虾调料包格外火爆。
中式复合调味料在生产阶段就完成了厨师在烹饪过程中的调料配比工作,具有便捷性、标准化、口味稳定等优势。
以川菜调料为例,整体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混合、炒制和包装等,加工时间较短,整体行业壁垒较低。
2.3.2.下游需求攀升,带动中式复调需求持续提升
川菜辐射全国,带动川味复合调味品增长。根据雀巢专业餐饮《中式餐饮行业报告》,川菜在中式正餐细分赛道中占比最高,达到24%。
由于消费者对辣味的成瘾性,川菜具有高复购率,近几年以四川、重庆为中心向其他区域不断辐射。伴随川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普及,可以降低家庭场景下制作难度的川式复合调味料也迅速扩容。
经过年至今多年的高速发展,行业内涌现出酸菜鱼调料、水煮鱼调料、小龙虾调料等一批标准化大单品。其中天味食品推出的标准化酸菜鱼调料是公司的大单品,规模持续增长。
便捷性、标准化、口味稳定推动中式复调快速增长,未来空间广阔。
中式复调是整个复合调味品行业中近5年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年CAGR高达16.5%。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复合调味料可以使年轻的家庭消费者获得方便快捷的烹饪体验,另外餐饮业的规范化、连锁化经营也推动复合调味料需求快速增长。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年中国中式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达亿元,同比增长12.27%,预计年中国中式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将突破亿元。
2.3.3.中式复调集中度低,龙头企业有优势持续提升市占率
中式复调集中度低,竞争格局仍未成形。中式餐饮菜系林立,川菜发展相对较成熟,广东菜、江浙菜等菜系发展程度低于川菜,每个菜系对应多种品类复合调味料,导致中式复合调味料品类繁多、集中度低。年行业CR3仅为8.5%,年提升2.7pct至9.8%,其中天味食品、颐海国际、日辰股份分别占比5.2%、2.7%、1.9%。
龙头企业市占率将持续提升。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以及国家对企业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部分规模较小、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优势企业发展将更加迅速,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速,企业规模化经营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天味食品专注于川味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目前占据中式复合调味料市场份额第一,颐海国际近年也发力中式复合调味料,份额提升较快。龙头企业凭借品牌、研发、渠道、供应链等竞争优势能够持续提升市占率。
中式复调细分品类较多,需求多元化,有待挖掘。
不同于单一调味料市场,复合调味料市场品类繁多,新品层出不穷,川菜、酸菜鱼、麻辣香锅、冒菜和小龙虾等复合调料随着下游餐饮的爆火而快速增长。
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挖掘,产品品类日益丰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将得到释放。
3.转型升级,经营加速好转3.1.营收端:大单品裂变创新,渠道精细化管理推动经营恢复
3.1.1.产品多元推新和技术研发实力为营收奠定基础
坚持大单品策略,积极开发区域性特色产品作为补充。公司产品包括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香辣酱等多个品种,主要用于家庭、餐饮的烹调,满足消费者对烹调风味多样性和便捷性的追求。同时,公司定制餐调涵盖火锅/中餐/快餐/特色菜等多个场景,满足连锁餐饮客户对产品标准化、食品安全性及口味稳定性的需求。
大单品延展创新,在营收中起重要贡献作用。
公司年推出的老坛酸菜鱼调料,期间多次进行产品升级,从推出至今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为公司贡献较大收入;年推出的手工火锅底料,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成为公司典型的大单品。
公司核心产品火锅调料和中式菜品调料占所有品类的85%以上,重点大单品包括手工火锅底料、酸菜鱼调料、小龙虾调料等,其中前两大大单品鱼调料和手工火锅料占销售收入35%以上。
此外,其他较受市场欢迎的单品如青花椒鱼调料、小龙虾调料和麻辣香锅调料等也增长迅速,特别是小龙虾料在年表现亮眼。
研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多款产品快速增长。
公司目前拥有8大专业实验室、3大专业品评团队、12个专业研发小组、13个应用厨房,同时组建了一支80余人的核心研发团队,每年均会推出新产品或新配方,以1-3年为周期,销售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持续打造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大单品。
除新品开发外,公司也不断进行现有产品优化和迭代,保持产品竞争力,大单品老坛酸菜鱼调料自年推出后,多次进行产品升级,至今仍保持快速增长。此外,其他较受市场欢迎的单品如青花椒鱼调料、小龙虾调料和麻辣香锅调料等也增长迅速。
技术及工艺优势凸显。公司致力于采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食品工业,积极进行复合调味料自动化生产技术和关键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在复合调味料全自动炒制、全自动输送灌装、火锅底料称量和冷却成型、全自动外包装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公司研发的火锅底料冷却成型生产系统、牛油火锅底料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等已获得国家专利,火锅底料灌装工序自动化技术及装备获得了中国调味品协会“新工艺”奖,公司的生产工艺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领头行业发展。公司凭借先进技术水平,作为火锅调料、辣椒酱、炒制辣椒酱标准起草单位,积极参与川式调味品标准的制定与修改,现共参与3项国家标准和8项地方标准,并作为牵头单位制定4项团体标准包括《牛油火锅底料》《减盐火锅底料》《老坛酸菜鱼调料》《川式火锅底料》。
此外,公司也参与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锅底料、酸菜类调料等地方标准的起草。研发实力强劲,加强“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方面,在技术开发过程中,申请45项发明专利(授权12项),34项实用新型专利,保护产品具备独特的知识产权。
同时,公司以成果转化为纽带,强化产学研结合,整合企业技术、高校、科研院校、资金、人才,积极与多所大学展开产学研平台合作,共同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引进和新工艺的改良等创新工作,保障公司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1.2.经销商渠道精细化管理,定制餐调、电商、外贸贡献增长
渠道基本完成全国化布局,仍有较大空间。
公司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合作的经销商的范围延伸至市县一级。
年二季度,公司经销商数量开始快速增加,年末,公司共有经销商家,较年年末的家增长近2.9倍。
年开始,经销商扩张趋于平稳。
经销商队伍的急剧膨胀带来了经销渠道营收的快速增长,公司经销商渠道收入增长趋势和经销商数量增长基本保持一致。公司覆盖终端网点超过40万家,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优化经销商经营管理模式,渠道去库存保障持续经营能力。
经历年的经销商队伍快速膨胀后,公司面临着渠道库存问题。
因此,公司调整经销商管理策略,更重视经销商的有效贡献率,不再追求数量上的增加,推出优商和扶商的经销商分级运营模式,在大商策略方面采取了精细化运营的优商模式,通过销售动作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保障基本盘的增长,赋能经销商生意发展,建立利益共同体。
在成长型客户的策略方面采取了扶商模式,通过资源和关键动作聚焦的方式进行扶持成长,精准施策有效投入。
销售组织设计也相应匹配客户分级运营,保障优商和扶商模式的顺利推进,目前渠道库存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餐饮连锁化成为公司定制餐调业务发展的支撑力量。
连锁化是餐饮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连锁经营可以提效降本,帮助餐企突破管理瓶颈,中国餐饮连锁市场的连锁化率从年的13.3%提升至年的18%。同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对产品标准化、食品安全性及和口味稳定性的需求也推动了复合调味料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具有一定口味特色要求的连锁餐饮企业。
对于复合调味料行业而言,具有较强的口味还原能力、产品研发能力以及产品标准化能力的头部企业将有较大竞争优势。
定制餐调业务实现转型升级,增强服务力。
公司还积极拓展经销商渠道以外的其他销售渠道,建设包括定制餐调、电商等多层次的销售网络。2
年起,公司发力定制餐调业务,年由纯定制业务模式升级,从纯定制业务模式转向为标品大单品销售+头部客户定制,从单一业务销售型定制模式转向为餐饮定制+餐饮应用解决方案,对重点客户产品横向拓展、产品升级、定制业态拓展,增强客户粘性。
目前公司定制餐调业务营收接近2.5亿元,提供火锅、快餐、中餐、特色菜四个系列的定制服务,服务了超过几万家餐饮连锁单店,大客户包括张亮麻辣烫、味千拉面、盛香亭等。
外贸业务占比小、增长快,海外空间广阔。
公司外贸业务快速拓展,产品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比利时等国家,营收由年的0.03亿元提升至年的0.3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1.7%。
目前公司外贸产品有西式复合调料等,主要面向B端、用于连锁餐饮定制化服务,市场多在华人聚居的国家和地区。
在产品出海的策略上,公司会让中式菜品调料走出国门,同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