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新峰面孔民间工艺徐志伟用我一生,探索非

发布时间:2022/11/19 14:24:29   

“浙江省‘五个一批’文艺人才孵化项目·新峰人才”致力于培养一批德艺双馨、锐意创新、勇攀高峰、富有潜质的青年创作人才,形成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人才培养机制。省文联自年实施以来,已覆盖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四大门类,培养青年艺术人才人,其中美术类92人,书法类90人,摄影类90人,民间工艺类72人,这些人逐步成长为我省相关艺术门类的创作骨干人才。

本期“新峰面孔民间工艺”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志伟的青瓷世界,看看古老的“非遗”文化,如何在生活中活化。

新峰面孔

徐志伟

年生,工艺美术师、龙泉市首席技师、丽水市绿谷新秀,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第八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获浙江省第三届青瓷技艺比武金奖、首届中国杭州亚太传统手工艺博览会金奖、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浙江省第四届青瓷传承与创新设计评比金奖等,参与设计G20杭州峰会国家领导人青瓷礼品。

作品欣赏

百年孔明碗之一

25cm×17cm

百年孔明碗之二

28cm×16cm

残荷茶器

尺寸可变

千叶孔明

30cm×18cm

千叶大盘

40cm×4cm

石上清泉

直径30cm

创作感言

这次参加展览的几组作品,集中体现了我对青瓷创作的探索,于我自身而言,是一段创作历程的总结。

最近几年,我一直从事青瓷刻花作品的创作,作品主要施以梅子青釉,运用阳刻浮雕的技法。

《残荷茶器》是我将刻花装饰与器物造型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其创作构思源于传统龙泉窑中的荷叶题材作品,并在传统审美和制作方式上进行突破创新,结合现代生活中的器物使用方式而创作。

它以美化人们的生活为目的,是对古老“非遗”文化的活化,使其产生一种新颖的艺术面貌,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亲切感。

这组作品一方面利用荷叶自由翻转的外观形体特征,根据器物实用功能的需要,对器物造型进行巧妙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对荷叶表面叶脉纹理和颜色的仔细观察,有效地提取了点、线、面的表现语言,施以苍翠欲滴的梅子青釉色,采用雕刻、镂空、玲珑工艺等手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独特新颖的面貌。

另外一部分展览作品,我采用比较简洁的造型,以盘子、碗的器型为主,雕刻的画面大多为单个图像元素的重复排列:一类是井然有序的编织纹理,追求视错觉的趣味性;另一类是通过叶片的相互缠绕,交叉反转,描绘盘面空间层次和动感的视觉效果。

龙泉青瓷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艺术营养,仅刻花一类技艺就足以让人穷尽一生探索挖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挖掘和传承龙泉窑蕴含的传统技法、工艺特点、人文精神,对推动龙泉窑青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评论

韩程程

黄昏,青瓷宝剑园的工人们结束一天的工作,纷纷骑上电动自行车回家。接着就是各个青瓷作坊此起彼伏拉下卷帘门的声响,繁忙的青瓷一日就这样结束了。

龙泉当地的青瓷匠人就这样循环往复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徐志伟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最初只依稀听得懂一点龙泉话,现在几乎已经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在这过程中,他对青瓷的认识从开始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到逐渐把握青瓷真正的精髓,粉青、梅子青、铁胎、玉质感、水头……他在无数遍的劳作中,对这些概念有了深入的体会。

年,徐志伟大学毕业来到龙泉,开始用龙泉青瓷的材料和工艺进行艺术创作。

龙泉青瓷有着独特的语言特征,其温润如玉的釉面质感和苍翠欲滴的色泽是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徐志伟以这一特殊材料语言作为载体,运用既写实而又超现实的表达手法,创作了这组《残荷茶器》。

作品以荷叶作为重要元素,旨在衬托出画面的活泼、祥和;同时结合当代饮茶方式设计外形,符合新时代具有中国文化魅力的生活方式。

整套作品根据使用功能的需要,设计了20个款式,手感轻巧灵动,器物口沿线条的处理活泼飘逸,作品打破追求完美的传统青瓷审美标准,通过镂空填釉的玲珑工艺,表现残荷的形态,与器物表面叶脉的线条有机结合,整组作品呈现的效果宛如一片荷塘,自然清新。

器物的形态集中体现了人们当下的生活方式,其造型、装饰,都是使用者现实生活的反映。龙泉青瓷手工制品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青瓷匠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极大地丰富了青瓷的表现语言。

陶瓷艺术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名片,龙泉青瓷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珠。在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需铭记“非遗”文化担当和传承创新的责任,以实现手工艺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转型升级为目标,做好器物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的表现研究,实现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徐志伟对龙泉青瓷的创作探索,丰富了当代龙泉青瓷艺术创作的表现语言,不仅为现代龙泉青瓷手工艺的发展注入生机,也启发人们对古老“非遗”文化的新思考,为未来的青瓷手艺人提供技术借鉴,进一步弘扬民族手工艺产业。

来源/省民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6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