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钢铁行业分析经济筑底双碳政策支撑钢厂利

发布时间:2022/11/23 16:38:45   

(报告出品方/作者:民生证券,邱祖学、孙二春)

1钢铁市场:否极泰来,下半年钢厂利润有望回升

1.1总览:疲软的需求与强势的原料“双杀”,上半年钢厂利润大幅回落

上半年需求疲软,钢材价格同比回落。年上半年,由于房地产市场疲软叠加疫情干扰,钢材需求表现不及预期,但伴随“稳增长“政策逐步推进,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给予了较高的预期。钢材市场一直处于弱现实与强预期的博弈中,价格先扬后抑。

原材料价格强势,钢企利润被压缩。相较于钢材,上半年原材料较为紧缺,价格相对强势,尤其焦煤上半年均价同比上涨幅度超过%,并支撑焦炭价格显著上涨。在钢材价格同比回落的背景下,原材料价格的强势使得钢企利润大幅下滑,截至6月24日,家钢铁企业盈利率仅为15.15%,而6月3、10、17日钢铁企业盈利率分别为51.52%、58.87%、41.99%。

年至今钢铁板块回落。由于下游需求的疲软,钢材利润维持低位,SW钢铁行业指数回落,年至今下跌6.74%,在31个SW板块当中排名第18位。钢铁行业板块又分位普钢、特钢与冶钢原料板块,其中特钢与冶钢原料板块分别下跌6.4%和11.46%,回落较多。

1.2钢材需求:“稳增长“政策推进,下半年需求有望回暖

1.2.1国内钢材需求以房地产为主

房地产市场是钢材需求中的主力。建筑领域是钢材需求中的主力,占比可达59%,房地产市场又是建筑领域中的钢材需求主力,在钢材需求中占比可达44%。分品种看,螺纹钢与线材几乎全部用于建筑领域,卷板类产品除一部分应用于建筑领域外,在制造业中的机械、汽车、家电、船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2.2房地产:开发建设指标同比回落,下半年有望回暖

年以来,“三道红线”加码地产调控。年8月,央行、银保监会等机构针对房地产企业提出“三道红线”,强调房企去杠杆、限制拿地/销售比值,加剧了房地产商资金紧张,使其“高杠杆,快周转“的模式难再复现,拿地意愿不强,年下半年以来百城土地成交表现低迷。年1-5月,房地产开发建设指标同比回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为-30.6%,施工面积累计同比为-1%,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为-15.3%。由于拿地到新开工的传导关系,新开工面积年下半年以来承压,并拖累施工和竣工面积走弱,而房地产开发进度的放缓又进一步拖累期房销售,使得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作为钢材需求大头,房地产上半年拖累了钢材需求。

房地产市场发展将更加稳健,下半年需求并不悲观。在“稳增长“基调下,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稳步推进,同时保障性住房和长租房市场持续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将更加稳健,房地产行业正在向着集约、高效、长期、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和转变。高频数据显示30大中城市商品房周度成交面积环比正逐步改善,预计房地产需求难以出现断崖式下滑,开发建设指标企稳后下半年有望回暖,从而支撑钢材需求。

1.2.3基建:“稳增长“支撑基建需求逐步释放

年1-5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8.2%,“稳增长“支撑基建需求逐步释放。基建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保障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年财政支出呈现出明显的“后置”特征,专项债集中于下半年发行,发行进度大幅慢于往年同期水平,预计约至少1万亿专项债在建项目将结转至年形成实物工作量。年财政支出则呈现出明显的“前置”特征。截至6月14日,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2.27万亿元,已发行比例62%。5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加快今年已下达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此外,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规模将达到26.7万亿,同比增长8.4%。预计下半年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以及优质项目的释放,基建领域将持续提振用钢需求。

1.2.4制造业:制造业投资尚有韧性,疫情影响消退将提振下半年需求

制造业投资需求尚有韧性。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1-5月累计同比为10.6%。伴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后消费的复苏,下半年相关制造业投资将持续改善。同时在国内友好的信贷环境及“双碳”国策的推动下,企业的“绿色转型”以及高新制造业相关投资将持续受益,从而将提振制造业投资,利好钢材需求。制造业细分领域中:汽车与家电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大,1-5月产量受累计同比分别为-7.2%与2.18%。下半年伴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与消费的复苏,汽车与家电产量有望持续回升。船舶耗钢需求大增,1-5月我国船舶在手订单累计同比21.71%。在全球运力短缺背景下,年中国船舶新接订单大增.84%,年有望持续支撑船舶耗钢需求。

1.2.5需求总结:”稳增长“政策推进,下半年需求有望回暖

板材类需求表现好于长材。年上半年钢材需求整体表现较为疲软,但在国内良好的信贷环境支持下,制造业投资尚有韧性,板材类需求底部仍有支撑;而建筑领域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由于政策监管较严,且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需求表现不如长材。结合目前国内的政策导向,预计板材类需求表现未来将长期好于长材。“稳增长”政策持续推进,下半年需求有望回暖。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年的经济工作要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推进以及疫情影响的消退,下半年房地产、基建与制造业需求均有望得到提振,钢材需求预计将持续回升,消费边际改善预期增强。

1.3钢材供给:粗钢产量继续压减,废钢需求明显下滑

上半年铁水与粗钢产量累计同比下滑。由于年四季度粗钢与铁水产量处于低位,钢厂复产需要时间,叠加需求相对疲软,使得上半年铁水与粗钢产量累计同比下滑。年1-5月,全国粗钢产量累计4.35亿吨,同比减量万吨,同比下滑8%;生铁产量3.61亿吨,同比减量万吨,同比下滑5%,而炼钢端废钢需求预计同比下滑18.5%。废钢供给紧缺提振铁水需求。粗钢的铁元素供应主要来源于生铁和废钢,上半年废钢供应较为紧缺,价格居高不下,抬高了短流程成本,在钢材需求较为疲软的情况下,使得短流程钢厂即便是谷电生产亦难有利润,被迫大面积减产;而长流程端,废钢较高的价格相较于铁水逐渐丧失了性价比,使得钢厂在转炉中下调了废钢使用比例,并不断提升铁水产量,年5月,粗钢产量同比下滑2.9%,而铁水产量已同比增长3%。

河北、山东、江苏地区粗钢产量下滑较多,福建、江西等地同比增加。年1-5月,作为钢材主产地,河北、山东与江苏地区粗钢产量分别同比下滑、和万吨,下滑较多;而福建、江西地区粗钢产量受供给约束较小,1-5月同比分别增加和43万吨。

国内钢铁行业碳排放占比达到18.92%,是减排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年9月“碳达峰、碳中和”被提出,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的大户,年碳排放量达到18.5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18.92%。因此,为实现我国碳排放“年前达峰,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钢铁行业是主要发力点之一。

“双碳“大背景下,持续贯彻粗钢产量压减任务。“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使得钢铁市场供给格局正逐步发生改变。年粗钢产量同比下滑万吨,钢材供给受到强约束。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称,年,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下半年粗钢和铁水产量有望同比增加,环比回落。在“稳增长“基调下,叠加疫情影响消退,基建、地产、制造业钢材需求下半年有望回暖,粗钢产量也有望同比转正,但考虑到今年全年需求难有增量,且粗钢产量继续压减,则铁水和粗钢产量大概率环比回落。(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4原料端:下半年供应有望修复,表现或将弱于钢价

1.4.1废钢:疫情影响消退后废钢供给逐步增加

废钢短期供应偏紧,短流程钢厂亏损。3月初再生资源财税40号文新政正式落地,叠加4月份开始上海地区疫情扩散,废钢回收、物流持续受到影响,市场废钢供应偏紧,价格相对强势,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炼钢企业普遍亏损,截至6月24日,Mysteel调研的85家独立电弧炉钢厂产能利用率下滑至43.85%,远低于年6月份81.26%的水平。近期随着上海疫情得到控制,制造业、物流等行业复工复产加速,废钢到货量开始回升,供应有望逐步宽松,下半年价格表现或将弱于成材,从而助力钢厂冶炼端利润修复。

国内进入钢铁报废加速期,预计年废钢回收量将达到3.33亿吨。废钢来源主要包括三部分:自产废钢(钢铁及产品制造环节新废料)、社会回收废钢(加工废钢和老旧废钢)和进口废钢。其中社会回收废钢是主要来源,年占比达到83.3%。根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中国钢铁制品的平均使用周期为20-27年,中国自年前后钢铁消费量开始快速增长,目前钢铁制品报废量进入加速期,根据贾逸卿等学者《中国废钢资源化利用趋势:-年分析预测》使用生命周期法预测,在不考虑进口废钢的情况下,到年中国废钢利用量有望达到3.33亿吨,社会回收废钢占比上升至86.6%。废钢中有大约85%左右可用于炼钢(转炉+电炉)。考虑到废钢进口量,据此测算,到年可用于电炉炼钢的废钢有望达到2.89亿吨,能够充分满足国内电炉发展的原料需求。

1.4.2铁矿:主流矿山发运有望逐步增加

上半年供需紧缺,港口库存快速去化。由于上半年废钢的短缺,使得相对有性价比的铁水产量持续增加,且从4月份开始已同比转正,使得上半年铁矿需求超市场预期;而供应端上半年较多的降雨量,因为疫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以及新旧产能转换期间的生产的调试,使得四大矿山以及非主流矿山供应相较去年明显缩减,而俄乌冲突、印度上调铁矿出口关税,更加剧了铁矿供需的紧张,使得铁矿港口库存快速去化,价格持续攀升,普氏价格最高达.75美元/吨,较四季度最低点87.2美元/吨反弹86.64%。

主流矿山发运有望回暖,价格表现或将弱于成材。随着雨季的结束,巴西与南非矿山铁矿发运大概率回暖,淡水河谷、英美资源、河钢资源等矿山下半年发运将持续回升,尤其是淡水河谷正逐步恢复因年矿难而关停的产能,将成为未来铁矿供应增量的主力。澳大利亚方面,6月财报季是必和必拓与FMG发运高峰期,力拓伴随着新矿区Gudai-Darri的落地,下半年发运量也将明显增加。因此,主流矿山发运有望逐步增加,而需求端铁水产量将大概率环比回落,铁矿供需紧张有望得到缓解,下半年价格将跟随钢材波动,且表现或将弱于成材,从而助力钢厂冶炼端利润修复。

铁矿石集中采购有望实施。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身为钢铁原料的铁矿价格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耗国,且进口矿依赖率高达80%。然而,自年淡水河谷发生矿难以来,铁矿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严重侵蚀了国内钢厂的利润。年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仅41.5%,相对于美、日、韩等国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四大矿山铁矿产量占全球比例近50%,较低的集中度使得我国钢企在铁矿议价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若实施铁矿石集中采购制度,成立集中式管理团体整合国家铁矿进口业务,将有效提升我国对于铁矿石的议价能力,从而提振我国钢厂盈利能力。

1.4.3双焦:焦煤进口有望回升,焦炭成本支撑减弱

焦炭成本支撑逐步减弱。由于铁水产量仍处于高位,且焦炭产量不高,库存维持低位,焦炭短期供需仍维持紧平衡状态。但正如前文所言,下半年铁水产量大概率环比回落,而成本端焦煤的供应有望得到修复,从而改善焦化厂利润,焦炭现货成本支撑逐步减弱,下半年表现或将弱于成材,从而助力钢厂冶炼端利润修复。

进口仍有增量,焦煤供需紧张或将缓解。需求方面,下半年铁水产量预计将环比回落;供应方面,国内焦煤产量维持稳定,进口端蒙煤5月以来由于疫情影响减缓通关量持续回升,俄罗斯焦煤进口维持高位,而中澳关系释放回暖信号,引发市场对于澳煤进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7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