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面临的机

发布时间:2023/3/28 20:04:29   
白癜风需要怎么确诊 https://m-mip.39.net/nk/mipso_7585648.html

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面临的机遇挑战壁垒构成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一定的的区域性特征。考虑到生产、交易成本和供货周期等因素,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一般围绕汽车生产厂商进行选址、布局,因此显现出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逐步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包括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省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为核心的的中部产业集群和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环渤海产业集群,并已逐步形成以上述产业集群为辐射中心的行业区域分布特征。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竞争格局

在汽车产业日益注重专业化、精细化生产的背景下,主机厂由传统的纵向经营、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向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根据与主机厂的产业链关系,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主机厂专注于整车新车型以及动力总成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研发,是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一级供应商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研发能力,能够通过配套开发的模式,参与新车型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研发,并具备系统化、模块化零部件供应能力,直接面向主机厂配套供货。而且随着主机厂逐渐向专业化整车开发模式转变,一级供应商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设计研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一级供应商在合作研发过程中逐渐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级供应商具备生产较为关键的零部件的能力,向一级供应商配套专业性较强的拆分零部件,通过一级供应商向主机厂供货;三级及以下供应商具备生产通用零部件的能力,向二级供应商供货。随着供应商层级的逐步向下,该层级的供应商家数增多,行业集中度降低,行业竞争程度升高。

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来看,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具体而言,我国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以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的跨国零部件企业和少数具备规模或技术优势的内资企业为主,二、三级供应商以内资企业为主。跨国零部件企业在资金、技术、经验、管理等方面具备优势,通过在我国设立独资公司或合资公司,为主机厂配套生产汽车核心零部件。

与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少数内资企业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与主机厂配套开发的模式,在众多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打破了跨国企业垄断的格局,汽车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得到众多主机厂的认可。特别是随着国六排放标准逐步实施,市场产生了对原有零部件产品更新迭代的需求,一些具备较强设计研发能力的内资零部件企业,凭借自身在新技术、新产品上的持续研发和前瞻性布局,抓住了技术、产品更迭的市场机遇,量产了多款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推动了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但多数内资企业,受到资金规模、研发能力、生产工艺和品牌认同度等因素的制约,仅能依靠成本优势争取部分低端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在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

2、行业主要产品的供求情况

(1)行业需求

1)我国汽车产业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汽车零部件行业对汽车产业的依存度较高,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产销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虽然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新冠疫情影响、消费信心回落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量、销量均有所回落,但是长期来看,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持续升级,我国汽车产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主机厂零部件采购国产化

与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少数内资企业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与主机厂配套开发的模式,在众多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打破了跨国企业垄断的格局,汽车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得到众多主机厂的认可。与进口零部件相比,国产零部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随着主机厂逐渐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国产汽车零部件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上升,也因此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能力的内资零部件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行业供给

1)合格供应商准入机制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

汽车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车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各大主机厂对于供应商的选择非常审慎。主机产普遍实行合格供应商准入机制,建立了完善且非常严格的认证体系。一般而言,零部件企业首先需要通过独立第三方的IATF: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然后接受主机厂全方位严格审核,在研发能力、采购管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达到主机厂的要求,才能成为主机厂的合格供应商。通过考核成为合格供应商后,零部件企业还需要配合主机厂进行产品开发,在完成开发设计、产品研发、工艺调试、样件制造、整车实验等一系列的流程后,才最终进入批量供货的阶段。

也正是由于主机厂对于供应商的认证过程要求高、周期长,因此零部件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才能成为主机厂的合格供应商,而双方一旦建立合作配套关系,就会倾向于长期稳定合作。

2)多层级供应商体系下一级供应商数量较少

在汽车产业日益注重专业化、精细化生产的背景下,主机厂由传统的纵向经营、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向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根据与主机厂的产业链关系,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

3、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渐呈现集团化趋势

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产业中的上游产业,在汽车产业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编著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在年就有超过10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销售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有1.3万家,产品基本覆盖汽车产业链近1,种部品。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作为汽车产销大国,我国的汽车产业也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渐呈现集团化趋势,少数龙头企业凭借自身竞争优势垄断部分零部件的生产,并提供给多家整车企业。

(2)模块化供货给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模块化供货是指零部件供应商不以单一的零件,而是以整个系统模块的方式向主机厂供货的模式,涉及模块化产品设计、模块化生产和模块化采购。在模块化供货模式下,主机厂可以充分利用零部件企业创新、开发和试验优势,把大部分设计任务向零部件企业转移,从而优化整车生产过程,降低整车制造成本,并通过缩短整车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加速新车型的迭代。汽车零部件企业则在模块

化供货模式下承担起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工作,更早、更深入地介入到

整车的设计、研发、生产过程中,在设计初期就对新车型的开发提供专业化建议,积极配合主机厂进行配套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主机厂在产品、技术上越来越依赖于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则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掌握产品设计、生产的核心技术,并在汽车产业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我国汽车零部件采购国产化

随着汽车制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消费市场逐渐饱和,为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开拓新兴市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加速向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给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增长空间。虽然与来自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内资零部件企业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得到众多主机厂的认可。同时,合资厂商为了迎合我国消费者的需求,降低采购成本,更多地选择研发能力、工艺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的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从而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替代原有高成本的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机会。

(4)汽车零部件产业向节能减排、新能源化方向发展

在全球节能环保趋势下,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渐呈现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化的发展趋势。在汽车节能减排领域,主机厂一方面通过改进发动机、变速箱以及优化车身空气动力学结构,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降低油耗,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推动汽车的轻量化发展,通过减少车身自重的方式来降低油耗、减少碳排放。有关数据表明,汽车自重每下降10%,油耗可以降低6%-8%,因此减少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重量是汽车节能减排重要的措施之一。具体而言,目前减少车身自重的主流方式包括用塑料、铝合金等材质的零部件替代主流的钢材零部件,通过优化车身整体布局形式减轻自重等方式。

新能源汽车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而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各项扶持政策的推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49万辆,销量为.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8%。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在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配套产品领域能够占据先发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呈现向新能源化发展的趋势。

(5)具备核心技术且拥有较好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在我国汽车零部件竞争格局中,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围绕在汽车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机厂开展业务,只有通过主机厂严格的认证过程,零部件企业才有资格成为主机厂的合格供应商。目前,部分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在部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进口。未来,随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主机厂将对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工艺、产品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具备核心技术且拥有较好资源整合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4、面临的机遇

(1)我国汽车产业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汽车零部件行业对汽车产业的依存度较高,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产销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虽然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新冠疫情影响、消费信心回落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均有所回落,但是长期来看,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持续升级,我国汽车产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主机厂零部件采购国产化

与来自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少数内资企业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与主机厂配套开发的模式,在众多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打破了跨国企业垄断的格局,汽车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得到众多主机厂的认可。与进口零部件相比,国产零部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随着主机厂逐渐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国产汽车零部件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上升,也因此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能力的内资零部件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3)汽车零部件轻量化

随着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汽车轻量化作为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油经济型的有效措施,成为了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带动着汽车零部件行业向轻量化发展。传统的汽车多以金属零部件为主,而金属零部件重量相对较大,因此使用重量更轻、设计灵活性更强、性能更为优异的塑料零部件替代金属零部件,成为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

研究显示,欧美国家平均每辆汽车的改性塑料用量大约-千克之间,而我国乘用车单车的改性塑料使用量仅有-千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十分明显的增长空间。未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设计与制造水平的持续提高,汽车平均塑料用量预计会继续提高,塑料零部件生产企业也会迎来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4)节能减排细分领域持续增长

自年开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及《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陆续开始实施,推动了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水平的持续下降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是贯彻落实《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措施,旨在推动中国汽车先进节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持续降低中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使中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在年下降至4L/km左右,对应二氧化碳排放约为95g/km。《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旨在通过设定燃料消耗量限值,与相关节能标准相互协调,淘汰落后产品,促进中国乘用车燃料经济性的全面提升,从总体上控制汽车燃料消耗的增长。通过改善汽车零部件构造方式、优化进气效率、减少热损失来提升发动机热效率是传统汽车节能减排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路径,也会给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5、面临的挑战

(1)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及贸易摩擦升级

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海外市场受波及程度较中国市场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制造业全球化进程受到欧美本土贸易保护主义的阻力。受整体经济形式下行的影响,全球汽车销量有所下滑。若未来贸易摩擦继续升级,加征关税的税率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因此该类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对美国出口业务将面临更大挑战。

(2)行业结构向电动化方向变化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巨大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对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主要国家相继出台油耗法规,推动全球碳排放的降低。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年,国内传统燃油车销量占比达92%,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未来,新能源车型的占比将不断升高。

(3)行业高端人才缺口较大

汽车零部件行业有知识技术密集的特点,在产品同步设计开发、自主研发、生产工艺、质量管控等方面都需要高端人才来保证产品能够满足整车厂的配套需求。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逐步进入智能制造时代,汽车零部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向着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目前,符合汽车零部件行业需求的高端人才缺口较大,相关人才仍主要依靠企业内部培育,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6、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构成

(1)技术壁垒

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技术融合了机械设计、材料工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子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系统工程技术,而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因此主机厂对于发动机相关零部件的要求较高。零部件制造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发动机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配套产品的设计方案、工艺流程和参数标准,因此对其知识储备、经验积累、技术掌握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缺乏多学科综合能力、行业经验不足、技术储备有限的发动机相关零部件制造企业将难以适应该等领域的竞争。

(2)客户认证壁垒

汽车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车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各大主机厂对于供应商的选择非常审慎,实行合格供应商准入机制,建立了一套完善且非常严格的认证体系。一般而言,零部件企业首先需要通过独立第三方的IATF: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然后接受主机厂全方位严格审核,在研发能力、采购管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达到主机厂的要求,才能成为主机厂的合格供应商。通过考核成为合格供应商后,零部件企业还需要配合主机厂进行产品开发,在完成开发设计、产品研发、工艺调试、样件制造、整车实验等一系列的流程后,才最终进入批量供货的阶段。

也正是由于主机厂对于供应商的认证过程要求高、周期长,因此零部件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才能成为主机厂的合格供应商,而双方一旦建立合作配套关系,就会倾向于长期稳定合作,因此行业具有较高的客户认证壁垒。

(3)环保准入壁垒

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公众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步提升,汽车废气排放处理技术面临不断升级的需要。为严格实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对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机动车产品进行型式核准,而随着年7月1日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主机厂客户对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环保要求进一步提升。因此,对于新进企业而言,由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环保准入门槛较高,申报周期较长且前期投入较大,缺乏相关研发实力和前期投入意识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主机厂的配套零部件供应商难度较大。

(4)人才壁垒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车型迭代周期的逐渐缩短,汽车主机厂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同步开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也对供应商的人才储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汽车零部件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拥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较为稀缺,大多数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自身培养而成,因此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取经营所需大量专业人才,使得汽车零部件行业形成较高的人才壁垒。

(5)资金壁垒

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业参与者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一方面,汽车零部件行业实行合格供应商准入机制,而供应商的企业规模,也是主机厂遴选供应商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行业的新进入者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成本,才能满足合格供应商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检测仪器、生产设备以及各类工程软件来保障开发设计、产品研发、产品生产的顺利开展,后期还需要持续投入资金以开发设计保障产品更迭,以工艺优化保障产品性能,以强化管理保障产品质量,才能使企业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

(6)管理壁垒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下游主要是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厂商,其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要求呈现出研发要求高、交货周期短、供货数量大等特征。因此,对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而言,其需要在原料采购、产品研发、产品生产、销售供货各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并通过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管理方法的持续改进,来满足下游客户在产品迭代、质量管控、交货速度、服务响应等方面的需求。一方面,通过良好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保障产品性能和质量,为客户提供优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凭借精细化的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规模优势做好成本管控,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成熟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管理机制需要企业在长期经营中依靠不断地积累来形成,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较高的管理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目录

第1章:汽车零部件行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汽车零部件行业界定

1.1.1汽车零部件界定

1.1.2汽车零部件相似概念辨析

1.1.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汽车零部件行业归属

1.2汽车零部件行业分类

1.3汽车零部件专业术语说明

1.4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管部门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自律组织

2.1.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

2.1.3政策环境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2.2.1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2.2.2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2.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2.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分析

第3章: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3.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历程介绍

3.2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宏观环境背景

3.2.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经济环境概况

3.2.2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政法环境概况

3.2.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环境概况

3.2.4新冠疫情对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分析

3.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体量分析

3.3.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概述

3.3.2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体量

3.3.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3.4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格局及重点区域市场研究

3.4.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格局

3.4.2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发展状况

(1)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德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5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案例研究

3.5.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3.5.2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3.5.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案例

(1)企业A

(2)企业B

(3)企业C

(4)企业D

(5)企业E

3.6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及市场前景预测

3.6.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3.6.2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第4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出口贸易状况及对外贸易依存度

4.1全球及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差异分析

4.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出口贸易整体状况

4.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口贸易状况

4.3.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口规模

4.3.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口价格水平

4.3.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口产品结构

4.3.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口来源地

4.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贸易状况

4.4.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规模

4.4.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价格水平

4.4.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4.4.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目的地

第5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给状况及市场行情走势预判

5.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历程介绍

5.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特性解析

5.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主体类型及入场方式

5.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主体数量规模

5.5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给能力分析

5.6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给水平分析

5.7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行情走势预判

第6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需求状况及市场规模体量分析

6.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渗透状况分析

6.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饱和度分析

6.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招投标市场解读

6.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需求状况

6.5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体量分析

第7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

7.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7.1.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分析

7.1.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关键要素的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7.1.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7.1.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7.1.5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替代品风险分析

7.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融资、兼并与重组案例

7.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7.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7.5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

7.6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海外布局状况

7.7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国产替代布局状况

第8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全景梳理及供应链布局诊断

8.1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属性(产业链)分析

8.1.1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结构梳理

8.1.2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生态图谱

8.2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价值属性(价值链)分析

8.2.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8.2.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价值链分析

8.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上游供应市场分析

8.3.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上游市场概述

8.3.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上游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8.3.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上游金属材料市场分析

8.3.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上游非金属材料市场分析

8.3.5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上游新材料市场分析

8.3.6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上游检测市场分析

8.3.7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上游供应的影响总结

8.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游细分市场分析

8.4.1中国汽车零部件细分产品市场格局及特性对比

8.4.2中国汽车发动机市场分析

8.4.3中国汽车传动系统市场分析

8.4.4中国汽车转向/悬架/车轮和轮胎市场分析

8.4.5中国汽车车桥/制动器/车身控制市场分析

8.4.6中国汽车车身与外装部件市场分析

8.4.7中国汽车内装部件市场分析

8.4.8中国汽车温度调节控制市场分析

8.4.9中国汽车驾驶辅助与无线通信系统市场分析

8.4.10中国汽车电子/电装零部件市场分析

8.4.11其他

8.5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游细分市场前景

第9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下游需求场景分布及发展潜力分析

9.1中国汽车零部件下游需求场景分布状况

9.2中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9.3中国汽车行业细分市场发展现状

9.4中国汽车行业轻量化发展趋势及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分析

9.5中国汽车低碳化发展趋势及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分析

9.6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发展趋势及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分析

第10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域布局状况及重点区域市场解读

10.1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资源区域分布状况

10.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注册企业数量区域分布

10.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10.4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及产业园区建设状况

10.4.1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0.4.2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建设状况

10.5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10.5.1浙江省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环境

(2)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现状

(3)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市场竞争状况

(4)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市场前景

10.5.2江苏省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环境

(2)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现状

(3)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市场竞争状况

(4)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市场前景

10.5.3山东省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环境

(2)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现状

(3)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市场竞争状况

(4)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市场前景

10.5.4广东省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环境

(2)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现状

(3)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市场竞争状况

(4)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市场前景

10.5.5湖北省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环境

(2)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发展现状

(3)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市场竞争状况

(4)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市场前景

第11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痛点及产业转型升级布局动向追踪

11.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11.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1.2.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营收状况

11.2.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

11.2.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成本管控

11.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痛点分析

11.4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11.5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布局动向追踪

11.5.1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动向追踪

11.5.2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信息化管理布局动向追踪

11.5.3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数字化转型布局动向追踪

11.5.4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低碳化/绿色转型布局动向追踪

第12章: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布局案例研究

12.1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布局梳理

12.2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布局案例研究

12.2.1A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汽车零部件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销售情况

(4)企业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2.2.2B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汽车零部件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销售情况

(4)企业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2.2.3C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汽车零部件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销售情况

(4)企业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2.2.4D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汽车零部件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销售情况

(4)企业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2.2.5E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汽车零部件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销售情况

(4)企业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2.2.6F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汽车零部件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销售情况

(4)企业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2.2.7G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汽车零部件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销售情况

(4)企业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2.2.8H公司

(1)企业概况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汽车零部件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销售情况

(4)企业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13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潜力评估及趋势前景预判

13.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SWOT分析

13.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潜力评估

13.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第14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价值及投资机会分析

14.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

14.1.1汽车零部件行业人才壁垒

14.1.2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壁垒

14.1.3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壁垒

14.1.4汽车零部件行业其他壁垒

14.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风险预警及防范

14.2.1汽车零部件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14.2.2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14.2.3汽车零部件行业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分析

14.2.4汽车零部件行业关联产业风险分析

14.2.5汽车零部件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14.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第15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1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