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前景 >> 透过这座岭南古墓,我们发现南越王不仅是个
南越王墓的规模大、保存十分完好。这里出土了各种各样的烹饪工具,同时拥有两百多件珍贵玉器。考古学家发现,南越王不仅是枚“吃货”,还是一位狂热的“文物收藏者”。通过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千年历史,我们见证了岭南文明的开端…
出品:格致论道讲坛
以下内容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全洪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是全洪。很高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南越王、南越王国跟南越王墓的一些历史故事。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南越王墓于年发掘。年之后,南越国宫署遗址大规模地发掘,积累了大量的考古资料,为我们研究岭南文化的发展和岭南文明的开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由于材料太多,内容也很丰富,所以今天我选择了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来分享。
如果文物会说话
已完成:10%//////////
南越王墓规模大,出土的文物数量众多,材料非常丰富。但是大家首先感兴趣的,应该是这座墓葬的墓主人是谁?
我们通过南越王墓的规模和等级,大体推测这是一座贵族墓葬,并且很可能是王墓。但是究竟是哪一个王呢?幸运的是,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些文物已经自报家门。
▲上:墓主身上放置的九枚玺印
左下: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右下:赵眜玉印
通过考证,我们知道这个墓的墓主是南越文王。墓主身上出土了9枚印章,有官印、有私印。官印就是大家图片上可以看到的“文帝行玺”,还有“帝印”“太子印”。
这文帝可不是汉文帝,而是南越的文帝。南越王在国中就自称为帝,但其实对于汉朝来说,他就是一个诸侯王。对应文献的记载,文王就是第二代南越王。
那么问题就来了,史记里面明确地记载第二代南越王的名字叫“赵胡”,可是我们发现出土的私印上面的名字叫“赵眜”,为什么这两者对应不上?目前在学术界对于如何解释,还没有得到一个共识。
南越文王跟汉武帝是同时代人,年龄也差不多,可能南越文王比汉武帝稍微年长一点。在汉武帝继承帝位,做汉天子之后四年,这个赵眜也做了南越王。
赵眜当了王之后就派太子到长安“宿卫京师”,也就是给皇帝做护卫、做保镖,跟随着皇帝进行一些活动。从南越国的角度来讲,这就是让太子去做人质。这也可以反映出,南越国跟汉朝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往来也比较多。
南越国的建立是在秦朝统一岭南的基础之上的。秦在岭南设了三个郡,南越国基本上的地域就是这三个郡。它的政治架构、政治制度、官僚体系这一系列的基础都是来源于中原,来自于秦汉。
▲左:秦文字
中:景巷令印、华音宫
右:长乐宫器、中府啬夫
这张图上大家能看到,南越这种帝制就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皇帝制度,很多官名、官职都跟秦汉是一样的。甚至赵眜的宫殿名有“长乐宫”“未央宫”,与长安的宫殿名称也是一样的。当然赵眜自己也命名宫殿,比如“华音宫”。
南越王墓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来没有被盗扰,保存非常完好,这在中国秦汉考古领域是非常特别的。而且它是目前岭南地区最大的一座墓葬,也是唯一的一座石室墓。加上这个墓室有彩绘,这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罕见。
▲左:东侧室
右:南越王墓布局
这个墓有7个墓室,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就是类似于办公朝政的地方,后半部分就是生活饮食起居的位置。古人将这种格局叫做“前朝后寢”,中原的宫殿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布局。这体现出南越国的宫殿格局反映到了墓葬格局里。
▲左:车马坑
右:秦始皇陵铜车马
南越王的生活当然是比较豪华的,而且生活方式也跟中原的基本上一致,有车马出行。在中原,一般是用活马来殉葬的。虽然我们在南越王墓没有发掘到活马、真车,但是在墓里面也发现不少车马器、也就是车马的构件。
▲上:西耳室编钟编磬及铜壶放置
西侧室器物出露
下:越式鼎、汉式鼎
南越王的生活是非常典型的钟鸣鼎食。在墓葬里面出土了两套编钟、一套编磬,就是用来奏乐的,还有很多食具、炊煮器,也有很多用来装酒、装粮食的铜器、容器。
▲上:提筒、壶
下:鼎、瓿
在铜器以外还有很多陶器,图片上可以看到,陶器非常特别,它是越式器,是越人习惯用的一种器皿。在南越王墓里面,这些也是随葬品,体现了南越王在管制这片地域的时候,把汉文化跟越文化融合了起来。
▲上:烤炉、防蚁挂钩
下:煎炉、镬鼎
南越王还是一个“吃货”,很爱吃。南越王墓里面出土了大量的炊具,比如用于煮的大鼎,用于蒸、烤的炉具等。可以说,“食在广州”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渊源了。
▲左:宫署遗址出土的动物骸骨
右:禾花雀(黄鹀)
那么他们吃什么呢?无论是南越王墓、南越王宫,还是广州郊区的一些汉墓,都出土了很多动植物的遗骸。比较常见的有猪、牛、羊、鸡、鹅、鸭,还有鹿和龟鳖。较为特殊的就是禾花雀了。禾花雀历来都是广东人非常喜欢吃的一种候鸟。但注意现在不能吃了,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禾花雀的遗骸反映了南越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在南越王墓的一个陶罐里面出土了多个禾花雀的个体。能大量捕捉到这种飞禽,说明当时水稻的种植是连片的、成规模的。
▲上:杨梅、乌榄
下:罗浮柿、荔枝
南越王墓还有很多岭南佳果,说明岭南佳果实际上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比如说我们发掘出来的有杨梅、乌榄,现在也是珠江三角洲的人喜欢吃的食物。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荔枝,另外还有本来生长在北方的红枣。因为南越王赵佗、赵眜本身就是北方人,于是引进了这种水果,南越王宫的木简里面就有种植枣树的相关记载。
贵为一国之主的收藏爱好者
已完成:50%//////////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南越王墓出土的,非常高端珍贵的一些文物。南越王墓的玉器有多件,这些玉器保存得非常完好,而且数量众多,在中国的秦汉考古领域是非常罕见的。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
现在大家看到的环形玉佩,其主题是一条龙和一条凤。构图非常美,制作也非常的精巧,用料是典型的和田玉。这个玉佩一出土,大家就把它选为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因为其龙凤呈祥的图案寓意着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
▲左:漆木屏风(复原)
右:屏风构件
屏风也是中原地区常见的室内家具,但是南越王墓的屏风非常特别。它的构件是根据越人穿着短袖、短裤、打赤脚的形象设计的。因此,这个屏风也是南越国汉越文化融合的一种表现。
画面上是一个铜承盘高足玉杯,由五到六件器物组合,构成一个铜盘托的玉杯。它出土的时候就是这样,最能体现当时使用这个杯子的真实的形状。如果它不是如此完整地出土,我们恐怕需要准备好多种复原的方案。
▲左:凤纹牌形珮
右:玉龙金钩、玉盒
南越王已经贵为一国之主了,但是好多用过的器物,即使被打破了或者破裂了,他也舍不得丢弃。尤其是这几件玉器,第一个原因是它的材质非常难得,很珍贵,要再找这些材料并不容易;第二个原因是其经过精工细琢之后,即使在使用过程当中破损了,还可以把它补起来继续用。这也可以看出南越王的生活情趣。还有很多文物其实并不是他生活那个年代制造的,他应该是一位文物收藏者。
▲组玉、串珠
有点遗憾的就是,在南越王墓里的各种丝织品都已经朽坏、炭化掉了。但是我们却发掘出很多身上佩戴的装饰品,若干件玉器和珠宝。不仅南越王身上有,殉葬的四位夫人和其他殉葬的人身上也佩戴着这种组玉佩,就反映出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一些服饰款式。
▲上:玉衣出土情形
下:玉衣复原图
我们再讲讲最重要的一件衣服——玉衣。玉衣是专门给死去的人用的,古人认为玉可以使身体保持不朽。
▲玉衣内外上下放置的玉璧
南越王的身体在玉衣的上面或者说里面,在玉衣的背后还有上铺下垫的十几件玉璧,也是为了保护尸体不腐不朽。但是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这个愿望似乎没有达到。
我们在玉衣里面找到了南越王的遗骸,有头盖骨、有牙齿。经过体质人类学家鉴定,墓主人是一个40来岁的中年男性,跟文献的记载是吻合的,更加确证了墓主就是第二代南越王。
窥见海上丝绸之路
已完成:70%//////////南越王除了管理自己的国家、维护社会的安定平稳、推动经济发展外,也努力去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推进海外的交通贸易。
▲左:南越王墓青铜印花凸板
右:马王堆汉墓“金银色印花纱”纹样
在南越王墓里,出土了制作丝织品、印制图案的工具。很多墓室里面还有大量的丝织品的残骸,虽然已经炭化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就是用丝织品把一个铜壶包扎起来,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用包装纸包器物那样。这里的丝织品的量特别大,反映了南越国时期已经能够生产足够的丝织品进行对外贸易。
▲上:波斯银盒、焊珠金花泡钉
下:炭化乳香
除了输出丝织品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之外,南越王墓里还出土了比较珍贵的海外输入的产品。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波斯银盒,也有来自于地中海的一种金花饰,更重要的是还有乳香。乳香是一种在高温、干旱的环境生长的植物,现在常见于阿拉伯半岛和红海两岸。乳香在公元前后基本上是被罗马人垄断的,乳香的贸易也就体现了从南海到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贸易。
▲上:南越王墓玉角杯
下右:玉角杯龙纹、希腊人称为“来通”的角形杯(Rhyton)
在各古代文明之中,中华文明是最喜欢使用玉的。图片上的这件玉杯是用中国的玉雕琢而成的,它的雕刻工艺、图案构图也都是中国的,但是关于它的形制,我们却在西方,在希腊、古波斯找到它的这种母体。所以南越王的工匠生产制造的玉杯,形状很有可能是吸收了海外的一些文化因素。
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就是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形成了,南越王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广州在西汉中期是古番禺,就已经发展成为全国19个都会之一。到现在为止,广州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城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也是设在广州,反映了广州多年以来的悠久海上贸易历史。
我们通过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这些材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南越国是中国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见证,也是岭南文明的开端。
我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获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格致论道讲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