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些紫砂壶

发布时间:2023/11/28 17:59:58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约三十五万件,其中我们有幸能看到的紫砂器物也不过寥寥几十件。今天就由我带领各位爱壶的朋友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几百年前紫砂壶的魅力,欣赏下那时紫砂壶的泥料特点和制作工艺。注:本篇所用部分图片和文字来自故宫博物院!紫砂圆壶紫砂圆壶、清雍正紫砂圆壶,高8.5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7厘米。壶敞口,直颈,鼓腹,下部略收,圈足,盖微鼓,圆珠钮。口、足、盖上的三条弦纹线条流畅,壶流弯曲有致。砂质坚实,深紫色砂泥中掺杂细密的黄砂点,看似很粗,抚之极细。壶形制古朴,不入妍媚,紫砂的泥色之美得以完美地展现,代表了雍正时期宫廷紫砂壶文雅脱俗的风格。在此壶的基础上后来者又有新的创作。行有恒堂款诗句壶、清道光载铨(-)是乾隆皇帝的玄孙,道光皇帝的兄弟,极为受宠。定府主人载铨雅好收藏,是当时盛名一时的皇家收藏大家。他在清代道光、咸丰二朝设计定制了大量的艺术品。“行有恒堂”是其专用的堂名款,故带有“行有恒堂”款的器物即是亲王订制作品。其作品制作之精、门类之广俨然一个小造办处。亲王载铨定制的紫砂壶,据传世作品及文献记载可知,作品均由高手如杨彭年、申锡、邵权寅、吉安、邵友廷等制作。此壶作者为申锡,字子贻,为清道光至咸丰年间人,善雕刻,属清晚紫砂八大家之一。当年因游宜兴玉女潭有“帝命主苏山,功成有申锡”之句,故名。其所制壶,壶底多钤“茶熟香温”闲章阳文篆书方印,盖内有“申锡”阳文楷书小印。申锡常和瞿子冶、朱石梅等文人合作。《阳羡砂壶图考》评:“阳羡壶艺能蔚为名,当推其为后劲,后此则有广陵绝响矣。”可见评价之高。子冶段泥小石瓢(瞿子冶、文鼎合作、申锡制)、清此小石瓢以段泥调砂而制,壶身一面镌刻“吾得此石昼夜未眠”,书法刀工老辣,将壶转至另一面“奇石菖蒲宜钧盆”跃然而出,靠壶把一侧落“秀水文鼎题”,靠流一侧则落边款“子冶”。是两位时代文人合作之精品。(申锡制、邓符生刻)段泥石瓢壶、清道光这件段泥石瓢壶泥色,色泽古雅,流、把与身一体所成,乳钉为足。壶身一侧由邓符生仿古铭刻曼生壶铭“煮白石,泛绿云,一飘细酌邀桐君”。所刻十三字行楷铭文,布局错落有致,刀法遒劲,饶有神采。此把行有恒堂款诗句壶,壶身呈圆球式,短颈,嵌盖,单孔曲流,圆柄,平盖。壶盖、口结合紧密,严丝合缝。砂泥呈紫色,光滑细腻。盖下钤“申锡”二字。壶腹正面刻行书四言诗:“挹彼甘泉,清泠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瓯作配,斟斯酌斯。”落款“道光丁未春,行有恒堂主人制。字体介于欧柳之间,刻工精细,楷法精严,与壶妙色,下镌“定邸清赏”印章款。此壶造型、泥料、纹饰、做工都非常精美,不仅文气盎然,又不失官气风范,不愧为名家之作。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清乾隆泥绘松树壶底、无底款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高9厘米,口径5.6厘米,足径6.6厘米。壶扁圆形、鼓腹、弯流、曲柄、圈足。附圆盖隆凸,盖顶置圆珠钮。砂泥呈紫红色,色调纯正,砂质细腻。壶腹一面泥绘松树山石图,另一面长方形开光内题乾隆御题《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七言诗:“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做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句末钤圆形篆体“乾”字及方形篆体“隆”字印章款。此诗作于乾隆皇帝乘船游览江南的途中,时为乾隆七年(年)。泥绘和堆绘是一样的装饰手法,简言之就是把泥料当做是画料,在紫砂器上作画。堆绘通常指本色泥料作画,立体感丰富。泥绘则是用不同颜色的紫砂泥,讲究色彩的变化和搭配,并不讲究立体感。这两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搭配使用。杨季初泥绘笔筒、清雍正紫砂彩泥绘技艺,也开始于清雍正时期,以不同颜色的紫砂泥为墨,以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为基础,运用刀、笔在有一定湿度的坯体上堆绘成画。以泥片的厚薄在展现层次感,表达远近高低,并以不同的泥色来表达中国传统笔墨画的韵味和意境。现代的泥绘紫砂壶,与清代的紫砂壶相比,颜色的选择更多,泥性的收缩比更容易控制,但画面的布局和绘画技艺各有千秋。描金题诗山水图方执壶紫砂描金题诗山水图方执壶、清乾隆紫砂描金题诗山水图方执壶,高9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10厘米。壶方口、蝉肩方体、三弯流、下承四方折角包边足。附四方盖,盖顶置桥形钮。紫色砂泥,通体金彩篆书装饰,腹一面绘金彩山水人物纹,另三面题金彩篆书乾隆御题五言诗《雨中留余山居即景杂咏》节选:“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径穿玲珑石,簷挂峥嵘泉。小许亦自佳,昨来龙井边。”壶外底钤印篆体“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款。此壶的金彩御题诗文笔势古峭,布局适宜,古雅中见富丽,是御用紫砂茗壶的优秀代表作品。描金、鎏金是一种工艺手法,其历史比上期介绍的髹漆描金要早的多,远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一把描金紫砂壶的基本流程大致是这样:1、做好紫砂壶,进行第一次素烧后,在壶体打好线稿。2、将金与汞混合,金汞比例大致为1:6,形成液体合金(金汞齐)。3、在壶体描绘图案和写字,再经过℃至℃低温烘烤,令汞蒸发,只剩下金层。4、对紫砂壶整体进行抛光,使金字金画光鲜亮丽。整个制作过程中因为需要用到汞,而汞又带有毒性,所以壶最终是否有毒性残留,我几经搜索,目前也无相关论文论证经过℃至℃低温烘烤,汞是否完全蒸发,而描金装饰的紫砂壶在这么多年的使用中也未见有“汞中毒”“汞超标”的新闻报道,可能是我杞人忧天吧。江苏宜兴古称荆溪、阳羡,境内水土利陶,砂壶宜茶。宜兴紫砂陶创始于宋,兴盛于明清。明代万历年间,紫砂陶盛极一时,由日用陶逐渐演变为工艺美术品,并以其深邃的文化品位和精湛的手工艺闻名于世,将中国陶器之美发展到极至。也是从这时起,宜兴窑制品同样受到皇帝的青睐,开始进入宫廷。“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些紫砂壶”系列将分为十期叙述,作者希望能以孱弱的笔力更好地便于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欣赏和学习。感谢您的收藏、点赞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0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