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造飞机的那些事飞机是设计出来的,还是制造

发布时间:2024/8/12 14:42:00   

飞机是设计出来的,还是制造出来的?飞机制造中工艺的作用实质上不小于工程设计的作用。

飞机工艺在飞机制造中的作用在历史上都没有争议,但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数字化的过度解读,对数字化作用的过分夸大,飞机制造领域里的工艺被弱化,在飞机制造领域里出现了一些本不应该出现的混乱概念。甚至,还有人质疑起了飞机制造的总工程师是干什么的,飞机制造中的工艺起什么作用。

中国的航空工业体制所致,飞机设计归飞机设计研究院管理,属事业单位,飞机工艺归制造厂管理,属企业单位。无论大学培养专业人才,还是单位招收工作员工,设计与工艺各自都有自己的界限和去向,不相往来,导致设计研究单位没有工艺人员,也没有工艺能力,工厂制造没有飞机设计职能,只负责制造工作,所以,设计与工艺在飞机工业行业是两个各自为政的领域。

这一点和欧美地区航空工业体制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的飞机工业体制来源于苏联模式,设计单位只管设计图样,制造单位负责用设计的意图制造出能够实现功能的实物,而制造行业内,生成实物的策划是靠工艺工程师来做的,因此就有了工艺设计,而工艺设计则分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总体工艺设计,也就是所谓的主管工艺,这层工艺负责全机的工艺方案制定,协调飞机制造各个专业之间的工艺关系,制定全机协调方案,提出全机关键部位的协调工具,带领工厂各个专业工艺对飞机设计文件进行工艺审查,并负责工艺会签。如果涉及厂际制造,还要负责厂际交付状态和厂际协调技术。负责全机制造过程中重大工艺技术问题的组织处理和与飞机设计的沟通工作。

第二个层面是专业主管工艺,如工装研制、钣金工艺、机加工艺、部装工艺、总装工艺、试飞工艺等,这层工艺对所管辖专业领域的制造车间工艺进行整体控制,负责编制专业工艺总方案、专业制造协调方案,编制飞机制造领域内相邻专业之间的交接状态,以及处理专业界面的技术协调问题等。

第三个层面是车间或制造工段的工艺,这个层面负责按照设计技术文件和各类工艺方案,编制加工工艺规程或装配工艺规程,编制材料明细表,指导车间操作工人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零组部件以及整机。

这三个层面,在某飞机制造厂一直被集中在一个层面,即制造工程部门。后来硬性分成了工艺两级管理,即制造工程部门与车间的两级工艺管理。按照金字塔管理形式,应该是上小下大,现在实际情况是,制造工程部门的编制无限扩大,其人员队伍远远超过车间,大量的底层工艺工作仍然由上层工艺负责,形成主管在干基层的活,这样的工艺构成使工艺能力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

不但如此,该工厂工艺还在干着应该由工程设计来干的活,如构型管理,某一架飞机应该是什么构型,实际上是设计说了算,工艺只要按照设计规定的构型去实施即可,但现在要由工艺来比对把关。

现场大量制造不协调的问题应该由主管工艺牵头处理,但现在反倒是设计按照上级负责人的指令在牵头忙活,结果是“掏耳勺去舀稀饭——有力不得法”。这样,工艺发挥不了工艺应该发挥的作用,工艺在飞机制造体系中就缺少发言权了。

作者简介王建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专家,原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型号总工艺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会员,参与或主持过包括飞豹、运七、轰六、空警、大运、蛟龙、ARJ21系列、C等型号飞机的研制,获得过多项省部级成果奖以及国家专利。造飞机的那些事——中国飞机制造案例集王建华齐振超著ISBN1内容简介

《造飞机的那些事:中国飞机制造案例集》就飞机制造领域内所涉及的专业,从飞机工艺技术、飞机工艺装备技术、飞机零部件制造及装配技术、飞机售后服务、飞机质量适航、飞机制造供应商管理以及飞机制造文化等方面提炼出作者多年来工作经历中的一些经验,由背景、主题切入、过程和结果与思考四部分结构组成,相关案例通俗易懂、有浅有深,为读者阐述了宝贵的处理复杂技术和其他问题的技巧和实用方法,记载了中国航空制造发展的一个个事实,《造飞机的那些事:中国飞机制造案例集》目的是让中国的航空工业工程师在工作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少走弯路,是一本值得阅读和珍藏的专业读物。

本书结合作者四十多年的飞机制造的亲身体会,在成千上万的经历故事中,仔细挑选对飞机制造技术有实际意义的片段,用通俗的语言和智慧的思路,采用案例的形式,为读者阐述了处理复杂技术及问题的技巧和实用方法,记载了中国航空制造发展的一个个真实案例。

本书的读者主要为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航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有国内航空事业发展意向的各类中小企业业主和员工,相关航空学会以及国内行业媒体等。

目录速览

前言

第一章制造工艺1案例1.1一个飞机制造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工艺设计是选择题,还是必答题?1案例1.2飞机是设计出来的,还是制造出来的?—飞机制造中工艺的作用实质上不小于工程设计的作用2案例1.3改姓名改不了血统—在MBD环境下不需要工艺设计?4案例1.4方案是纲,纲举目张—一份工艺总方案的作用6案例1.世纪中国大型客机的第一份装配协调方案出笼记—大客装配协调方案的编制8案例1.6总是不能自圆其说的一个惯用语—“数字量传递为主,模拟量传递为辅”背后的秘密10案例1.7一个不值得长期争论的问题—AO细化到底有没有必要?11案例1.8道不同,的一致—飞机工程设计与工艺设计的侧重点不同13案例1.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设计与工艺合并的大工程理论15案例1.10法律制定者与法律执行者—飞机制造工艺与制造质量保证谁听谁的?17案例1.11帅之强,则业之广—论总工艺师在飞机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18案例1.12新环境下的工艺纵横捭阖—3D下的工艺员应该做什么19案例1.13练兵练什么?—几经磨难的工艺大练兵20案例1.14公婆都有理—中国航空制造工艺与欧美航空制造工艺的区别22案例1.15缺钙补钙,缺铁补铁,补基础的维生素多吃—如何使工艺员的腰板硬起来24案例1.16供应商的事情就是主制造商的责任—主制造商工艺如何指导供应商工艺开展工作?26案例1.1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飞机制造基准之争27案例1.18正所谓“水到才能渠成”—飞机制造技术准备的输入和输出28第二章工艺装备31案例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飞机制造企业中,为什么说研制飞机就是研制工装?31案例2.2苏联模式转欧美模式,观念大转变—飞机工艺装备基准转变的点点滴滴33案例2.3DNA一致,才能保持血统一致—装配工装与零件工装之间的协调关系如何策划?34案例2.4衣物搭配得当,才能人是衣裳马是鞍—零件工装决定了零件的未来装配?37案例2.5实体标准工装是否代表了落后生产力?—长期以来对标准工装的一种“歧视性”误解39案例2.6实事求是,协调为大—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发挥实体协调工具的作用41案例2.7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工艺装备编号引起的风波43案例2.8傻大笨粗重到精雕细刻轻—工装材料的变迁44案例2.9一个值得记忆的过程—工装设计CAD的演变45案例2.10分则专,合则乱—工装设计与工装制造工艺的合合分分47案例2.11社会资源可贵—来自社会资源的工装设计与制造48案例2.12工装精,则产品精—适合工装制造的加工设备为什么是高精度设备?50案例2.13阶段不同,程度有别,可靠为上—工艺装备的大检和小检51案例2.14你给我粗心,我给你偏差—工艺装备基准点设置在地板上的怪事52案例2.15隔壁邻居家的事情就别管了—关于GSE到底该谁管理的争论54案例2.16关公面前耍大刀—一次标准工装对合的趣事55案例2.17大有文章可做—飞机制造生产准备都做些什么?56案例2.18卸磨杀驴,日子不过了?—飞机结构更改,原结构装配工装该如何处理为好58案例2.19生产线不是工艺装备吗?—飞机制造生产线的发展与变化59案例2.20主导与策划—规划生产线时,主管工艺如何提出工艺要求?60案例2.21价低价高,够用就好—在最低价中标情况下,如何选择满足要求的生产线61案例2.22讲究维护成本—生产线也要避免“万国牌”63案例2.23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对于国外采购的生产线,如何变成自己的维护对象64案例2.24见识波音移动生产线—移动生产线是怎么回事?65案例2.25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滋味难受—万的一个小小修改引起的思考66案例2.26移动始于批量生产时—总装生产线什么时候移动起来才最合适68第三章零件制造70案例3.1水有源,树有根,协调有其本—钣金粗放生产与精细钣金70案例3.2鱼米之乡是需要环境条件的—复合材料制件生产基地选对了吗?71案例3.3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技术进步—数控加工的金属制件不允许无授权打磨!73案例3.4投机取巧不是提高效率—一次放七张薄板进行加热成形的趣事75案例3.5节约怎能取代科学?—数控铣床的主轴转速越低越省床子?76案例3.6微观往往影响大局—零件加工后的应力应变问题77案例3.7被许多人误解的观念—零件加工一定要符合工程数模尺寸吗?79案例3.8难得到不等于得不到—加工复合材料制件的刀具真难得到80第四章部件装配82案例4.1十四年的悬念—一个十四年没有解决的质量问题82案例4.2追根寻源找钥匙—当飞机产品装配出现问题时,该如何查找零件原因?86案例4.3路线正确,才能坦途—装配问题引起的发散与收敛88案例4.4你敢踏在眼珠子上干活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飞机产品89案例4.5合适的机器人还没有出生—机械手代替人工铆接?90案例4.6数字在实物面前无可奈何—为什么按照同一套工程数模制造出的三个同一产品定位器互不协调?91案例4.7鲁班也无可奈何—这个APU舱门就是不愿意和门口协调贴合93案例4.8貌似真理多走一步?—理想化的“电子标工”与实际相差倍94案例4.9内敛好过内卷—把困难推给别人,把方便留给自己的后果95案例4.10术业有专攻—谁才是解决互换协调问题的合适责任者?97案例4.11顽疾难治总得治—撤保留,管理出问题的突出表现98案例4.1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飞机大部件运输的方方面面99案例4.13改掉形成的习惯是痛苦的—批量生产了,还在手工划线制孔?案例4.14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必定会乱了套—这样的应急门和门框怎么能协调起来?案例4.15不要认为大地就是静止不变的—厂房地坪在变形,型架精度出现问题案例4.16亡羊补牢,犹未晚也—19个互换协调方案的出笼案例4.17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个油箱口盖装配不协调带来的思考案例4.18饮鸩止渴,毁灭性解决—无限度地请飞机设计放宽配合公差就能解决制造问题吗?案例4.19总师云集,何处寻路?—一次门类协调问题的总师专题会案例4.20龙之舞,机之韵—飞机机身成龙对接的关键技术案例4.21专家都想象不到的原因—雷达罩装配出现顺航向逆差的故事案例4.22好事多磨—钻模板的使用风波第五章总装案例5.1飞机上不需要你!—飞机多余物的控制(FOD)案例5.2不要过度理解和使用—水平测量点案例5.3只具有还远远不够—电气布线艺术案例5.4飞机漏油是危险的—气密油密试验及涂胶案例5.5曲项向天歌—飞机尾部坐地下了案例5.6面子都不要了—踏在飞机表面干活,不怕客户骂你吗?案例5.7都是别人的错—成品件坏在谁的手里案例5.8密密麻麻的像瀑布—电气导通试验工程宏大案例5.9一碰失万金—飞机被工作梯撞坏了案例5.10好看不好吃—现场标准工作法案例5.11轻轻地你来了—气垫技术在总装工作平台上的应用第六章售后服务案例6.1立场决定思维—客服工程师对机上可拆卸件的互换要求案例6.2手册越全越理想—飞机运营过程中,该如何进行维修?案例6.3用户至上原则—如何做好备件储备案例6.4“半夜机叫”惊眠人—半夜被叫醒的质量负责人案例6.5见怪不怪—新飞机天天在报警案例6.6这里是飞机的服务之家—为什么专门成立了一家实力结构庞大的客服中心?第七章质量与适航案例7.1时冷时热的质量管理—飞机质量管理在制造公司的地位犹抱琵琶半遮面?案例7.2灵丹妙药失灵了—为什么“双五归零”在飞机制造中归零不灵?案例7.3该来的终归会来—出现质量问题,要追查谁的责任案例7.4庙不同,住持不同—Ⅲ级CAB主席应该由谁来担任案例7.5一个可要可不要的“重要”组织—Ⅱ级CAB为什么发挥不了作用案例7.6两家人说一家话—质量与适航的关系案例7.7出发点是好的—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靠质量通知单就控制住了吗?案例7.8不得其解?—停产10天带来的启示案例7.9这里管理有讲究—论主制造商对供应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步骤案例7.10水土服才身体健康—中国适航条例的来龙去脉第八章供应商管理案例8.1弱势管强势?—我国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情况如何?案例8.2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供应商如何对待主制造商?案例8.3实力换来尊敬—一次颇有趣味的供应商现场问题处理案例8.4优化成功与否重在落实效果—供应商如何落实设计优化?案例8.5数字成海,作用如溪—无休止地让供应商对产品进行数字化测量,结果如何?案例8.6三个和尚无水吃—构型管理出现了什么问题?案例8.7一个成功的案例—我在供应商那里住了半年案例8.8供应商的问题就是主制造商的问题—都是供应商惹的祸案例8.9歧路难同行—“两总”系统与“主制造商-供应商”之不畅通案例8.10飞机产品要求高—想成为供应商为什么这么难?案例8.11不合格就是一票否决—一次无入册供应商材料使用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九章制造观念创新案例9.1回顾历史,总结规律—当年的飞机如何从图样转化成实物案例9.2过渡的产物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辅助电子经纬仪昙花一现案例9.3大胆预测,果断引进,迅速普及—激光跟踪仪的引进故事案例9.4高等决策尤其重要—自动钻铆机引进得与失案例9.5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工装的技术改造是夯牢飞机制造基础的根本案例9.6眼前一片新景—主持国际先进飞机生产线技术交流,大开眼界案例9.7实事求是,面对现实—在数字化传递的形势下,为何引进数控绘图机案例9.8总算看到了—带队考察汉堡空客,看到了最先进的飞机生产线案例9.9换汤不换药—好制造名词的诞生与工艺性的关系案例9.10仔细研究,区别很大—配套与齐套有何区别?案例9.11自力更生,以我为主—对标国际,对标国内?航空制造向什么标准对标?案例9.12碳中和与碳达峰之飞机制造如何做?—飞机制造是如何实现绿色的?案例9.13借鉴历史,开创未来—飞机制造的历史发展阶段案例9.14很少人敢正确面对的一个问题—数字化带来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浮躁案例9.15可以作为奠定基础的动力—飞机制造与智能化案例9.16循序渐进,一步也不能省—我国航空工业要达到智能制造不能漏掉的几步路案例9.17目标明确才能实现—智能制造对航空制造现状提出的要求案例9.18手拉手,一起走—智能制造环境下“主制造商-供应商”面临的新问题与解决方法案例9.19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论虚拟协调与实体协调之道案例9.20隔布袋买猫—数字量传递带来的问题案例9.21最好与我无关—当飞机制造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时,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案例9.22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三天会议解决不了十分钟就可以解决了的问题案例9.23翻车都不明白是如何翻的—当基础还不扎实时,就想弯道超车案例9.24这都敢忽视?—互换协调技术到底算不算核心技术?案例9.25说重要也未必—飞机制造企业中总工程师的作用与重要性案例9.26隔行如隔山—飞机设计师遇到制造工艺问题的尴尬案例9.27正确认识,才能有效借鉴—欧美飞机制造文化与中国飞机制造管理方面的不同案例9.28其兴也昔焉,其乱也始焉—会议纪要满天飞案例9.29想,跟我来(FollowMe)—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个飞机制造厂?案例9.30虚拟与现实的激烈碰撞—研制批量生产都做了哪些事情?案例9.31车走车路,马行马道—批量生产显然与研制批有很大不同案例9.32攻关很关键,关键是组织—如何组织结合型号的技术攻关案例9.33不能用于生产的科研攻关等于零—科研与生产后记

(本文编辑:王芳)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视听科学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7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