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雕漆价比黄金,万里红妆不如你

发布时间:2023/2/11 17:13:02   
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 http://m.39.net/pf/a_4792653.html

雕漆,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和精华。它是以大漆为原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是不可多得的雕刻艺术品。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

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

雕漆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至少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明清两朝还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历来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

雕漆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

宋代统治阶级过份沉溺于奢迷生活,他们对于珍贵工艺作品无度的追求,也迫使工匠们极尽所能为皇家生产制作出大批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作品,宋代宫廷内府对于雕漆倍感兴趣,用黄金白银制作雕漆内胎的现象在当时变成一股热潮。

由于金、银的压延性能好,容易敲制成各种器皿胎体,而且不易氧化,因此漆层也不易胶脱落。从工艺制作来看不无好处,但价值昂贵。用贵重的金属当成雕漆的内胎,是宋代特有的发明,它在宋代宫廷的地位明显高于其他工艺品。因此,有“价比黄金”的说法。

元代雕漆的工艺在宋代的基础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传世的张成、杨茂、张敏德的雕漆作品代表了元代雕漆的最高水平。宋元时期雕漆作品的特点是刀痕不露,磨工大于雕工。

由于元代雕漆巨匠张成之子张德刚主持果园厂的漆器生产,故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雕漆仍保持着元代雕漆的风格,漆层肥厚,花纹层次感很强,刀痕不露,磨工大于雕工。果园厂发展了雕漆的工艺技法,其表现是髹漆层较厚,多者厚达百层,尤其是花果题材的作品,有的花纹起伏竟达三、四层之多,花果纹饰更加凸显。

明中期以后,雕漆技艺出现了新的艺术倾向:雕漆漆层减薄,作品层次感不强,有些作品的纹饰与锦地漆的层厚度相当;雕刻刀法上虽保留着早期雕漆的磨退,但已难掩饰刀锋快利、磨工不细的痕迹。嘉靖、万历时期的雕漆,雕工精细,刻后不磨,锋棱清楚有力。

清朝乾隆时期的雕漆技法集前代之大成,融会了明代的风格特点并有创新和发展。原在造办处“牙作”当差的南方牙匠,乾隆时命他们雕刻漆器,他们自然追求雕牙般的精细纤巧。乾隆时期大量的雕漆交由苏州制作,苏州匠人则将雕刻竹木逸品奇俏清新、气韵生动的风格带到雕漆中来。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乾隆时期雕漆的技法形成了新的风格。

一件完整雕漆作品,可能要耗费三年时间!工序经过制漆、设计、制胎、作地、光漆、印画、雕刻、干燥和打磨等道,其中每一道出了错,一件作品就可能毁于一旦,除了需要大师有高超的技艺外,原材料“大漆”处理也很讲究。一件雕漆作品完成,对温度和湿度也有严格要求,湿度必须在80%—85%度之间。可想而知,雕漆作品完成的难度之高。

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体现了雕漆工匠精湛的设计水准和把握生漆性能的非凡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殿堂的瑰宝,年,雕漆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入被保护的范畴,成为重要的保护和传承对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4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