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优势 >> 非遗山东临沂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手工艺等8个文化产业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充分发挥非遗、民俗资源富集优势,鼓励乡村手艺人、非遗传承人等带动农民,结合实际开展手工艺创作,推动沂蒙布艺、费县手绣、高榆木梳等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也涌现了一批促就业、稳增收的典型实践。
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几块零碎的布料,经过巧手加工,就会变成“呆萌”的小饰品、流行的壁挂艺术品……沂蒙布艺是流传于沂蒙山区的民间工艺,传统产品涉及服饰、背包、手帕、头巾等,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兼具实用性、观赏性。近年,沂蒙布艺项目非遗传承人王昆琳在推动技艺传承的同时,以创意、创新赋能生产实践,推出DIY布艺材料包、电子视频教程等,让传统技艺与当代审美结合,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体验“手造”魅力。
从传统虎头鞋、虎头帽到“潮品”手绣礼盒,临沂费县手绣非遗项目如今也实现了创新发展。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卞成飞一方面深入农村寻访老艺人,学习几近失传的针法,一方面在创作过程中吸收打籽绣等新绣法,让作品更加立体饱满。为让牡丹、喜鹊、麒麟等传统图案“潮”起来,她还为费县手绣文创产品的市场化做了推广实践。“通过费县手绣项目带动,目前,费县设立了崔家沟社区扶贫车间等8处手绣传承、就业基地,帮助位村民实现就业,制作手绣工艺品达多个品种。”卞成飞说。
为深挖传统资源、实现创新转化,临沂市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十个双百”评选活动,从乡风民俗等10个方面评选个具有临沂印记的文化元素,对入选名录项目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同时,与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广泛对接,加强工艺设计等门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多方合力开发适应当代人审美需求的精致化、精品化、高附加值产品,既探索了一些新理念、新路径,也为培育项目、人才提供了保障。
手工艺专业村“多点开花”
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东高榆村有“中国木梳第一村”的美誉,木梳制作技艺在该村已传承多年。在村党支部书记丁明文带领下,该村依托优势技艺,建立木梳传承实训基地、工艺品公司,打造木梳文化展销中心,注册“高榆”“清越坊”等商标,实现了关联领域抱团发展。该村还牵头成立了莒南县木梳专业合作社,统一原料、进货渠道、质量标准、销售价格等;并建成东高榆木梳电商园,招募专业人员负责运营,开拓“非遗+电商”渠道,打破了产品销售单一依靠传统市场的瓶颈。据介绍,东高榆村年全年生产木梳4万把,木梳产量占全国市场的70%,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木梳加工专业村。
近年来,临沂市各级文旅部门以手工技艺为依托,带动乡村开拓创业就业新路子,比如选聘手艺精湛的非遗项目传承人、手工艺人为工艺导师,将其所在企业作为示范场所,开展传技授艺活动;推动“非遗+电商”平台建设,带动辐射贫困群众增技、增收;支持非遗特色乡村建设,培育了以草柳编、中国结等为代表的一批专业镇、专业村。目前,临沭全县9个镇(街道)中有7个以柳编加工产业为主,关联产业从业人员10万余人。
修建二胡博物馆、举办二胡制作大赛……临沂市郯城县乐泉村发挥旅游特色村、二胡制作专业村优势,将二胡产业发展为“一村人的技艺”,变家庭作坊式生产为集制作、展销、游览体验等于一体的联动发展模式,形成乐器制作专业户60余家、从业人员多人,二胡产销量占全国市场50%以上。
融合发展带动村民稳步增收
张凤兰是费县费城街道东胡家村村民,因双腿行动不便,曾一度找不到就业门路。在卞成飞的帮助下,她学习手绣技艺,通过灵活就业方式,每天在家做绣活,平均年增收七八千元。在费县,许多留守妇女、老人和残障人士等像张凤兰一样,通过学习手艺增收致富,其中收入最多的每月达四五千元。在临沭县,乡村手艺人刘长龙将柳编产品搬到网上展销,其网店年销售额逾万元。他以电商途径分销了多个乡村手艺人的柳编产品,还通过手把手培训,带动十几个年轻人经营网店致富。
围绕“非遗+扶贫”模式,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动建立了稳定、长效的非遗保护资金保障机制,向重点项目、濒危项目、深度贫困地区以及带动困难群众就业增收的项目倾斜;持续助推乡村好手艺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手工艺品、非遗产品融入景区,让乡村旅游激活手艺关联产品消费,实现双向赋能。
位于该市沂南县的朱家林村秉持“创新、三美、共享”理念打造田园综合体,齐备的吃、住、行、游、购、娱及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极富吸引力。在其非遗文化体验馆,游客可以跟着手艺人学习绣鞋垫、绣香包,还能制作木版年画、面塑手工艺品等。项目运营团队还串联这些“打卡点”,开发主题旅游线路及研学课程,既丰富了业态布局,又通过“旅游+文创+生态建筑”创新共享的扶贫模式为村民提供增收机会,让昔日的“空心村”迎来“返乡潮”,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驻山东记者孙丛丛)
责编: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