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优势 >> 一纸窗上妙生花,散发出浓浓的民间艺术气息
剪纸窗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
纵观中国几千年,剪纸、年画、版画、刺绣、木雕等等传统艺术,除了刺绣、木雕上层社会到底层社会都是大受欢迎外,同时这些成本也相对高,但是剪纸、年画、版画这些则是在民间流传发展并壮大,我们的老祖宗不得不佩服,小小的一张薄纸却演绎出了剪纸、年画、版画这样的独特文化艺术。这儿我们只着重讲剪纸的延伸—窗花。
剪纸谁说百姓不懂艺术?这只是一帮所谓”大师“们胡扯,伟人说过: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现在”精英论“者老是想抛开百姓,来宣扬精英创造历史论。诚然,书法艺术因为其成本和古代教育上层化还加上其成本较高,还有书法需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多在上层社会及文人阶层所流行和推动,但是民间艺术一样生机勃勃茁壮成长,剪纸从汉代就开始登上民间艺术舞台,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即使时至今日,剪纸仍然在很多地区继续保持着传承,是春节祈福之重要节日氛围装饰。
剪纸在说窗花前不得不先说一下剪纸历史,因为剪纸和窗花是父与子的关系,剪纸的历史实际就是窗花的历史。
剪纸是伴随汉代造纸术而出现的,在唐代进入大发展时期,宋代因为印刷术、造纸术的高度发达,更是达到了迅猛发展的时期。
古代的纸张不会像现代这样会有防霉变的功能,多雨季节自然就腐烂无存,而且剪纸本就是图春节喜庆的,成本又低廉,没人会当成珍宝保存,即使现在贴的对联到了多雨季节也基本无存了,所以古代的剪纸发现的并不多,我们只在气象干燥新疆发现了保存比较好的北朝剪纸。
最早的的剪纸窗花是剪纸艺术的延伸,中国的民间的传统艺术领域它们都是互相融会贯通的,比如剪纸这个长盛不衰的民间艺术品,就影响到了年画、版画或者年画和版画影响到了剪纸,甚至木雕和陶瓷,很多木雕作品就借鉴了剪纸手法,宋代陶瓷上的图案也是用的剪纸方式来进行图案转印,通过上釉和烧制把图案固定下来,至今陶瓷还在大量采用这种方式。
陶瓷剪纸工艺同剪纸风格类似的年画剪纸福剪纸福现代借鉴剪纸风格的平面海报木雕类似剪纸的工艺剪纸对于古代纺织印染行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唐代就用剪纸技法制作出硬质材料的漏版印花板,将染料通剪纸花版漏印到布匹上,就在布匹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中国传统的蓝印花布,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印刷图案的。
蓝印花布至今沿用剪纸版蓝印花布宋代的造纸业的发达和成熟,出现的纸品也花样繁多,用途各有不同,这也促进了剪纸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不限于时间,在宋代脱胎于剪纸的以装饰为主要功能的“窗花”出现了,剪纸还扩展于照明灯笼的装饰。灯会上剪纸图案也是常用的制作工艺,灯光也透过剪纸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光影效果。
花灯的剪纸结合花灯的剪纸结合剪纸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物之一,影响是非常长久深远的,现代中国风体裁的一些艺术作品经常使用剪纸风格,当下比较流行的纸雕作品也应该深受剪纸手法影响或者说是异曲同工之妙。
一张薄薄的带颜色的纸,只需要一把剪刀或者刻刀就能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图案,不得不说祖先的创造力是非常令人钦佩的。时至今日,在北方有些农村仍然保留了除了贴对联外,还会在门框上贴上五颜六色的剪纸来装饰以营造节日气氛。
青岛崂山一带过年要挂得福字剪纸青岛崂山一带过年要挂得福字剪纸福剪纸福剪纸窗花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主要流传于民间:
窗花历史比剪纸历史略短,但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从宋、元开始流行,并逐步发展壮大成形。窗花是剪纸的延伸和扩展,并延续了剪纸的特征和手法,当然剪纸应用范围更大,窗花则是专指窗上装饰的剪纸。
众所周知在没有玻璃窗的古代,窗户大部分都是半透明纸张糊到窗上,富庶人物则是用丝绸类或者其它布来代替。颜色基本是以白色浅色为主,略显单调,窗花就应运而生了。
窗花的主要体裁:
在古代耕织是主要的生产力,也是主要产业支柱,从事农耕的人数占据社会上大部分人,窗花自然就是广泛流传于农村地区的,窗花的主要体裁就是表现农耕文化。
窗花随着古代文化艺术的从上层到民间的扩展,窗花上的体裁逐步扩展到那些耳闻能祥的戏剧人物、历史传说、历史典故及历史名人。
从另个角度来看,剪纸窗花也是中国传统民俗绘画的用另一种方式的呈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会取一些谐音、寓意等等动植物来讨吉利,做为一个表达美好期盼的民间艺术,具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动物、吉祥纹样自然也会大量做为剪纸窗花的主题。
比如大量使用了“吉祥喜庆”、“丰年求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连年有余”、“贵花祥鸟”等为主体,当然少不了“龙凤呈祥”这个中国民间艺术的永远主题。而且不只是喜庆节日会有窗花做装饰,在嫁娶这类喜庆之日也同样会用窗花和剪纸做装饰。
龙凤呈祥剪纸福新婚剪纸和窗花体裁方面南北也有所差异,江南地区以“精致”为美,特点是玲珑剔透;北方以朴实生动为美,其特点是天真浑厚。窗花剪纸的工艺特征已超越了民俗活动单纯的装饰功能,从而改变了剪纸单一形态的发展格局。西北地区的甘肃是用的浮雕窗花剪纸,运用纸扎的工艺;河北的染色窗花则是借鉴了民间染色技法,先刻后染;南通的丝织品窗花则把纸与纺织品有机结合在一起。
窗花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魅力:
剪刻方式是主要分为:单色剪刻,多使用大红色纸剪,应用地区最广。二是套色剪纸,属于成本较高的,多用于宫廷、商铺子的大窗或厅堂和门面的窗户。三是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的浮雕剪纸,剪刻与纸叠工艺完美结合,可以称为纸雕类的艺术风格了。四是彩色窗花,彩色窗花又有染色和衬色之分。染色窗花以河北为代表,先刻后染;岭南地区则以佛山为代表,用金箔纸和锡箔纸剪刻出主体纹样,背衬各色彩纸。现代对联的剪纸浮雕方式应该是结合了甘肃青海和佛山的特色进行了融合。
线条要有连有断:剪纸和窗花都是一样的方式,镂空为主。所以就分为阴阳,阳纹就是保留的图案,阴纹就是要镂空的图案,这就要求阳纹要线线相连,阴纹必须线线相断。玩过纸艺的都知道,比如上学的手工课剪连续的手拉手的小人,剪不好就断了。因为剪纸窗花图案的复杂性,这个是个精细活,必须熟练,要经过长期锻炼才能掌握。
构图要求更高:剪纸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而且会糅合各类不同的图案,而剪纸是平面化的图案,表现现实三维图案就有一定的难度,实现起来自然就会相当困难。所以古代祖先智慧是无穷,就采用现代艺术理论上的:散点透视。虽然有艺术加工和夸张和用平面来表现三维在现实是不存在的,甚至不协调,但是在剪纸窗花这个却得到了完美解决,不但解决了平面解决三维问题,还让它们完美协调的呈现在眼前。不得不说这是古代的创举。时至今日这个方式仍然影响到中国其它艺术设计领域,而且更具中国特色。
样式:因为地区差异,窗户的窗棂也有所不同。如山东地区是直棂窗所以窗花多直条式,西北的窗户中心有一个十字格,所以窗花逢中用“十”字将完整的剪纸分成四大块。
刀法和剪法:窗花的产生自然离不开两大工具:刀和剪。剪刀法使用非常多,也最受民间欢迎的。比如把纸进行一次对折或者多次对折,用剪刀几剪下去展开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图案,对于纸张厚薄要求没有那么高,当然也需要有很丰富的图形构成经验,民间做剪纸虽然不会受到专业培训,全靠口授手教相传,但是却一点没有影响到这些民间艺术的魅力。而刀法则是针对一些剪刀很难剪出来的图案,进行雕刻,对于纸张和手上功力要求更高,因为纸张的厚薄会影响到刀的流畅,这需要有手上功力深厚才能做到。
剪纸工具剪纸艺术窗花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是非常有魅力的,当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了解越来越深入,越会感觉到我们中国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无穷的。虽然传统的文化艺术在现代科技、工业化冲击下,所用材质和工艺逐步消亡,但是其技艺却同现代工业、科技相融合,也算是获得了新生。窗花和剪纸也从传统的材质变成现代的材质和批量化生产,遗憾的是缺乏了手工艺者的那种独特性、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