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来的瓷器,为何让人千金难买?
一千年来的景德镇,为何来者络绎不绝?
一千年的文化,我们年轻一辈是不是不应该忘记?
3分钟短片,带你看中国瓷器、瓷上中国的前世今生。
20年前,他第一次到景德镇,就觉得如果一定要在江西选个城市工作生活的话,那一定是景德镇。
那个场景大致和现在他每天工作生活的浮梁工作室几乎一模一样
——远山流水,翠竹鸟鸣,白鹭渔船。
20年后,我们在昌江边见到涂睿明,他给人的感觉是谦谦君子,温文儒雅,读书、写字、做瓷是他生活的日常;
他是一个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
但他说他首先是个读书人。
涂睿明是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的“理科生”,梦想曾是“考上北大哲学系”;放弃海关系统高位,醉心陶瓷工艺:一手做瓷,亲历制作过程中的七十二道工序;一手著书,出版了《制瓷笔记》、《捡来的瓷器史》、《纹饰之美》、《古瓷之光》、《瓷器里的文明碎片》五本陶瓷书籍。每月,他读书少则五本,多则十本以上,既为了积累,也为了写作。种类不限,既“杂”且“闲”。涂睿明读书“没有明确的计划”。兴之所至,随意翻拣。但因为心中“对传统文化和美学的兴趣”贯穿始终,阅读往往是解答心中疑惑的过程。正如他对陶瓷的研究一样,“虽然集中在很窄的一个领域里,但它涉及的范围特别广”。他说,读书给了他两点启示:一是怀疑精神;二是视野。怀疑精神,是研究陶瓷的“必需品”。陶瓷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关于工艺的史料非常少。“道听途说,以讹传讹非常普遍”,所以要时常向工匠考证,甚至亲手尝试,因此“心里常常有一个问号”。视野也是一样。做研究时,他“一旦涉及到某个具体点的时候,不太会陷于传统意义上的陶瓷学术界看法”,而是站在一个更开阔的地方,从历史、文化、美学和工艺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它,辨明真正的价值。在此之外,更是以“制作者”的身份,身体力行去实践它、验证它。小小一片瓷器,包含了人文、历史、经济等种种方面。入得门来,才发现天地如此广阔。正如他自己说的,“瓷,是我的一个‘出口’。凝聚了我的审美经验、审美能力、知识储备,能让我以它为契机,去写作,去实践,去创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