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市场 >> 电子行业投资策略消费内卷倒逼制造转型,科
(报告出品方/作者:西部证券,王凌涛,沈钱)
一、电子行业回顾
1.1、电子行业业绩回顾
选取当前申万电子行业板块的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回顾年前三季度电子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年前三季度,电子行业(由于三季报未发,剔除中芯国际)实现总营收.06亿元,同比下滑0.96%,实现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下滑25.28%,其中,全行业亏损公司55家,占比13.1%,12家上市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占比2.9%,44.2%的公司(家)实现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0%的公司(84家)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50%,业绩下滑的家公司(占44.4%)中,下滑幅度超过50%的有53家(占12.6%)。单季度看,受全球经济以及智能终端需求下滑的影响,电子板块上市公司中,业绩亏损以及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数量明显增多,同比小幅增长的公司数量相应减少。
盈利能力方面,进入年,电子板块整体盈利能力逐季度下滑,单三季度电子板块整体毛利率为15.78%,环比下滑0.86pct,同比下滑2.52pct。各个细分板块中,电子化学品和消费电子整体毛利率逐季度小幅提升,元件板块较为稳定,光学光电子板块逐季下滑幅度较大。半导体方面,今年三季度功率器件的缺货状态有所缓解,分立器件、模拟芯片设计以及集成电路制造等细分行业的盈利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这使得整个半导体板块的毛利率在三季度环比下滑1.79pct。
印制电路板方面,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上游铜箔、树脂等原材料相继开始回落,毛利率回归至正常水准,但由于今年消费电子、通讯、服务器等领域的景气度均较为一般,行业整体毛利率相较年四季度反而有所下滑,三个季度均维持在20%左右。面板方面,由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等智能终端的需求较为疲软,今年开始面板一直处于降价趋势中,因此面板行业的毛利率连续逐季度下滑,三季度的板块整体毛利率已仅为11.02%,环比下滑1.96pct,同比下滑12.49pct。
整体而言,在全球经济下滑造成终端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叠加贸易摩擦、地缘冲突、终端品牌内卷等负面影响,本土的电子产业链仍展现了不错的韧性,大部分细分板块的营收和盈利能力保持了较佳的水准,这是未来国内电子产业链在进行制造转型、本土替代时不可或缺的秉性。
1.2、市场表现及估值分析
由于下游需求疲软造成的产业链企业预期下修,今年年初以来,电子板块的整体表现较弱,截至年11月20日,申万电子板块整体跌幅达-31.26%,跑输上证指数16.35pct,跑输创业板指数3.18pct。申万行业板块中,电子行业涨跌幅排名全行业第30位,各个细分板块中,受益于下游晶圆制造厂扩产以及国产替代,半导体和电子化学品的表现优于电子整体板块,光学光电子、消费电子和元件板块则对电子板块的表现造成了拖累。
估值水平方面,我们回溯年至今整体法计算下电子行业动态市盈率表现,整体而言,-年,电子行业的估值水平呈现下行盘整趋势,从年年初的50.71倍下降到年11月18日的30.78倍,该动态市盈率已经接近年底的最低点。截至年11月20日,电子行业个股涨幅较大的个股为宝明科技(.38%)、盈方微(.44%)和传艺科技(.98%),涨幅靠前的个股以半导体以及积极开辟第二赛道的企业为主;跌幅较大的个股为则成电子(-88.13%)、硅烷科技(-68.38%)和歌尔股份(-65.65%),跌幅靠前的标的中,剔除三板转北交所的影响,主要为与消费电子相关的半导体企业为主。
二、消费电子景气下行明显,供应链变数重重
年对于整个电子板块而言,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全球经济的下滑,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视等消费类智能终端的需求负面影响相当明显,终端的疲软向上游传导,使得相关的被动元器件、PCB、芯片、面板和零组件等环节均面临了较大的压力,产业链亦频频传出下修产量的声音。尤其是智能手机端,与-年相比,今年的市场可谓是急转弯:在华为受美国打压淡出智能手机市场后,既存的国内安卓系品牌厂商均希望得到华为的市场份额,因此或多或少进行了超预期的备货,而在今年的需求状态下,以及荣耀的回归,使得过去两年的备货变成了今年产业链库存高企的导火索之一,今年前三季度产业链订单交付量和进度的调整并不少见,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产业链压力。
贸易摩擦、地缘冲突、国内防疫、以及突发的高温限电等负面因素,则使原本便已压力重重的产业链,需要额外去面对无法预测的不确定性和无序的状态。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美国的遏制步步收紧,迫使本土产业链需要寻求全方位的突围,其难度可想而知。所幸,在面对种种内忧外困的情况下,本土的电子产业链其实反而展现了不错的韧性,同时积极寻求转型,布局新能源车、智能驾驶、光伏、AR/VR领域,与智能手机、笔电等领域相比,新能源车、VR/AR等领域尚处于成长阶段,未来有望形成接力,助推电子产业链更上一层楼,已经实现较佳横向拓展的企业,正静待新的“黄金十年”的到来。
2.1、消费电子主体需求依然寡淡,年H1亦难见好转
安卓手机,尤其是国内头部品牌份额的持续下滑,令智能终端组件市场前景难言明朗。全球手机市场从年第2季中下旬开始,受到国内市场销售表现低于预期的影响,前景变得愈来愈不明朗。而年在全球疫情蔓延、经济下滑、通膨、俄乌冲突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需求逐渐走低,主要出货量集中于苹果、三星等头部品牌,尤其是决定产品获利的高端机型,国内头部安卓系手机品牌的表现持续黯淡,年全球高端手机市场苹果和三星市占率都有增长,但国内的头部品牌业者则相普遍下滑。
苹果的出货表现持续稳定,但郑州疫情的发生,为苹果Q4出货量预期造成一定影响。面对全球经济衰退,苹果的表现已展现很强韧性,但10月中下旬后,苹果的出货表现,尤其是在国内的周销量也呈现出环比下滑趋势,尤其是11月前后的郑州疫情对富士康的生产亦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最受市场青睐的iPhone14Pro系列产能,苹果的官方发言也表示预期消费者拿到手机的时间将会延长,给Q4苹果供应链的整体预期带来了些许不确定影响。
笔电与电视机:相似的行业后周期,相似的疲弱去库存。电脑与电视,作为疫情受益终端品种,在疫情后周期的表现非常相似:(1)疫情带来的居家效应推高了~年的终端需求,前两年的快速冲货,带来的预支效应,本身就需要时间沉淀。而年的缺料和塞港又使部分年下半的终端出货递延至年,待品牌厂Q2发现需求骤降已为时较晚。(2)NB与PC的整体库存水位,进入年后就一直在一个季度以上,并且仍在逐季上升,当下所有的电脑品牌厂都在积极消化库存,但无奈市场买气冷淡。年各季度的同比下滑均已是定数,但无论从总量还是下滑速度仍未见收敛。
(3)电视销售所面临的情况比电脑要好,渠道库存量也没有笔电那么严重,但同样面临需求下滑的问题。不同之处在于,电视品牌厂对于年的需求下滑早有准备,而且过去两年的出货数据一直都在下滑。值得注意的是,OLED电视在展现出逆风成长的表现。
今年全年发布的机型很显然比去年多,但是整体销量下滑不少,意味着单款机型的平均销售量比去年有相当下滑。年折叠机型的发布量显然比去年有明显提升,每家品牌都有推出自身的折叠机型。从售价角度来看,不少安卓品牌在推出后一个月左右就开始折扣促销,三个月左右就会出现较高折扣率的现象,反映出今年品牌方去库存的急迫心态。恰逢今年10月,华为官方(因为无法制造新的5G机型)推出了翻新Mate40pro,售价,该款机型三年前上市时售价元。对比而言,三年仅贬值不到5%,从保值率也可以看出看不同安卓品牌的创新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品牌认同度的差距。
终端综合:年电子行业依然并无大的β基础。终端行业除了新能源汽车,其余细分领域或仍陷衰退泥沼或增速有限。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虽然同比过往有所下滑,但仍有不少细分领域具备明确空间。年是过去几年中新能源汽车增速最迅猛的一年,~虽然增速未创新高,但一个尚处进化的行业,还会有很多细分市场的强α。年行业依然难见大的复苏空间。易见,占消费电子主体的智能手机、PC、TV等关键产品出货量都在年出货量有明显下滑,年虽然预期有复苏,但空间不大,并且仍存不确定性。物联网和云计算虽有成长,但体量和空间都不大,对行业全维度的带动也有限。
2.2、供应链制造业南迁已经成为明确趋势,“全球化”供应链转向“区域化”分割
贸易摩擦开启后,历经疫情推升,产业链集腋成裘。中美贸易摩擦与疫情的发酵、5GLTE技术的长期演进、以及新技术诸如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已经成为~科技产业的重要分水岭;贸易摩擦所带来的的产业分工与体系变化,直接结果是供应链的区域化,已经是不可回避的重要改变。集中于制造业,三星很早就将供应链重心南迁至越南,苹果近年来重心逐渐偏向印度。在地缘政治的牵动下,不同的产业变迁、企业战略,包括分工重构,决定了整个东亚科技产业未来的发展注定变数重重。
从三星和苹果的变化看制造业的快速转移。三星的手机组装中,近八成已经移至大中华区以外的制造基地,中国国内仅仅保留JDM的代工份额。苹果在东南亚的供应商数量过去两年增加了50%,这还不包括中国台湾供应链转移过去的新增数量。据法新社,年上半,越南进出口表现取得显着成长,其进出口总额达到约3,.2亿美元,较年同期成长约亿美元。以EMS/ODM模式为主的行业国际公司,大多过去两年都有在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建立生产工厂的布局或计划,而且随着东南亚下游终端厂承接力的逐渐加强,规模化趋势和产业集群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2.3、贸易摩擦所带来的本土化替代需求,在成熟制程下空间明确
美国半导体技术封锁意志坚定,替代部署将成产业重点策略。10月7日禁令所体现出的变化:精准大范围打击,全产业寒蝉效应蔓延。相较于前几次的出口禁令,美国此次的命令不仅涵盖范围更广,打击也比过往更为精准,强度令业界更难判断产业未来的可能走向。
芯片来源检查与制程工艺溯源检查已经展开:规避模式只有成熟制程。各大终端消费性品牌业者,开始启动检查自家芯片采购状况,除了溯源自家产品采用的芯片有多少是来自国内IC设计公司之外,也检查其他国家的IC生产链,确定有多少部分来自国内供应链(制程工艺溯源直接关系上游材料全产业链)。过去业界对制裁的判断是:国内和非国内双体系并存的长期趋势,根据产品的终端市场来决定投片对象,通过国内在地供应链的合作,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随着国内本地的IC制造被直接溯源,为了分散相关风险,业界只能通过成熟制程寻求其他替代方案。
成熟制程包含领域:1.应用面:国内相对兴盛的传感器、PMIC、MEMS、MCU四大细分领域,与对应的上市公司,但投资需考虑当前面临的终端去库存与渠道去库存。2.软件面:EDA工具的发展与CIM(MES,晶圆制造厂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3.面板、分立器件、封装、关键部件侧,美系(包括Chip4)供应商占主导的应用领域,譬如IC载板与AMOLED前道材料等等。4.关键制程与测试设备、关键部件等相关领域,我国本土设备企业在28/45nm以上相关成熟制程的整体国产化能力已经进入可试产导入阶段。5.美系材料厂商所把控的特种气体、特殊化学试剂、超高纯度原材料、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以及对应的安全源与运输设备或工艺。
2.4、智能终端供应链向车载部件或光伏新能源等延伸或跨界已成常态
2.4.1、Micro/MiniLED应用面因素快速聚集,产业整合开启
MiniLed的打件良率快步提升,成本迅速下降。MiniLedCOB封装打件良率快速提升。国内以兆驰为代表的LED芯片厂采取倒装COB的封装方式,大幅提升打件良率。大尺寸企业会议与教育面板方面下游终端厂开始导入LED显示屏幕。会议用互动电子白板第一大生产业者视源开始进军LED会议一体机市场,主攻寸及以上市场。P1以下MiniLed显示屏幕过往应用在4M~2M距离,与传统LCD面板应用距离已经非常接近,过往最大受限的成本已经在逐渐降低并贴近,假以时日将可能与大尺寸LCD直接竞争。
在过往的两年中,LED与面板显示行业产业有很多合作、绑定、甚至于整合控制的动作,节奏如下:京东方控股华灿光电。年11月7日,京东方公告拟以20.84亿元定增认购华灿光电发行的3.72亿股份。此外,NewSureLimited将其持有的华灿光电全部股份表决权委托给京东方行使。交易完成后,京东方将持有华灿光电23.08%的股份,成为华灿光电的控股股东。海信视像成为乾照光电第一大股东。海信视像通过参与乾照光电定增,以及二级市场的不断增持,成为乾照光电第一大股东。
三安与TCL结成战略伙伴。三安半导体与TCL华星于年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针对MicroLED显示技术成立联合实验室,并曾签署联合开发协定及股东协定,共同开发MicroLED显示器技术及自有材料、设备、产线方案等相关技术,双方合资的厦门市芯颖显示科技年初正式开工。中国台湾晶电与利亚德合作抢攻国内市场。双方在年12月成立合资公司利晶微电子,双方携手抢攻国内Mini/MicroLED市场销售及供应,利晶微预计年扩充月产能至16亿颗,产能规模持续提高。从行业如此高密度的捆绑或整合节奏来看,LCD厂商已经无法忽视LED厂商在大尺寸直显领域的不断迭代,随着这一趋势的持续进化以及新的工艺的深化和引入,未来LED直显是否会在不久的未来实现“破底”重塑,值得期待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