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发展 >> 当代工艺美术评论体系亟待建设
生活中,我们品评一件工艺美术作品,多用“欣赏”或者“鉴赏”一词,这其中包含了对工艺美术作品的描述、分析、解释与判断。工艺美术学科建设中,我们常使用“批评”或者“评论”,即工艺美术批评或工艺美术评论。学术话语中的“批评”,有别于生活中的“批评”。“批评”在希腊语中是“Krinein”,意思是文学的批判、筛选、区别和鉴别。英语中的Critic(批评家)一词与Crisis(危机、决定性时刻、转折点)一词存在着词源上的密切联系。工艺美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工艺美术行业的现象,诸如工艺美术思潮、流派、风格等工艺美术创作现象,甚至是工艺美术批评本身等。
尽管工艺美术界已经认识到批评的重要性,批评也已经参与到工艺美术实践中,但是系统的专业批评并不多。工艺美术历史和理论研究相对充实,但是工艺美术批评的历史梳理、学术建设与哲学反思亟待加强。
从工艺美术发展的战略意义来看,工艺美术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不仅为大众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手工艺品,而且是生活艺术化的重要途径,起到了繁荣文化产业、丰富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其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时代的审美取向和文化价值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使工艺美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工艺美术以传统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两个名目进入非遗保护名录之中,成为非遗的重要门类。年,国务院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当代的中国工艺美术从业人员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据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官方网站统计,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有多万,其中包括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多位高级工艺美术师。另外,还有活跃在院校和纯艺术界的当代手工艺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事业正进入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引导创新的崭新阶段,但是其发展也暴露出趋同、守旧、缺乏内涵等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因此,当代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需要工艺美术批评的引导,让工艺美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工艺美术批评是以工艺美术理论支撑的实践行为,是架起欣赏者与作品、作者的一道桥梁,是通过活跃且有异见的批评引导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工艺美术批评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实践活动,是按照一定原则对作品以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鉴别界论的行为。批评行为和结果是架设在工艺美术创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能够有效沟通、协调工艺材料、艺术生产、审美形态、适销对路之间的关系。通过理性的认知,对工艺美术做多视点、多维度的文化意义的学科性判断与界论,不但要建设工艺美术批评的学科发展,也要引领工艺美术事业良性发展。总之,批评促进工艺美术实践发展,批评理论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工艺美术学科的完善。
不过遗憾的是,大众媒体中的文章、视频等,工艺美术欣赏多,深度评论少;日常生活中,大众的口头评论多,落实到严谨的文章少;甚至是,表扬多,辩证的批评少。《艺术评论》《艺术设计研究》《装饰》是与工艺美术最为相关的三种期刊,通过其刊发的文章来看,直接或者间接与工艺美术评论相关的文章少之又少。就当代中国艺术批评而言,文学批评、美术批评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工艺美术批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工艺美术批评具有艺术批评的一般特征,受西方文艺理论和艺术思潮影响较大。但是,当代中国工艺美术批评既不能照搬西方文艺批评体系,也不能由美术批评范式全权代之。这是因为工艺美术批评和美术批评虽然同以形式的审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但二者的审美评价从立场、标准到方法、任务都各有侧重。工艺美术自产生之日起就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受到现实效能的检验,换言之,工艺美术与生俱来地带有实用性特征。这就决定了工艺美术批评应着眼于当代工艺美术实践活动,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工艺美术现实的变动和需求,进而推动工艺美术史和理论研究向前发展。鉴于中国工艺美术与当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紧密相关,因此,中国工艺美术批评应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和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开阔工艺美术批评与理论建构的视野,探寻并建立当代中国工艺美术批评范式和理论人才队伍建设,为当代社会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审美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总之,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必须有专业工艺美术批评的加持。学术界应该构建工艺美术批评体系,积极推动建立工艺美术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将工艺美术批评纳入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量,服务社会发展。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
年8月21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当代工艺美术评论体系亟待建设》
↓↓↓↓↓↓↓↓↓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