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介绍 >> 2022智能工厂200强
风起
年5月4日,上海《生活周刊》发布了以《未来之中国》为题的号外,其中一篇题为《十问未来之中国》的文章振聋发聩,它对未来的中国提出了十个问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生等领域,以编者按语而言:“此十问俱实现,则中国富强矣,国人安乐矣。”而署名为“醉梦人”的作者指出:“吾举十问,实不知其答案。私以为,能实现十之五六者,则国家幸甚,国人幸甚!”
积贫积弱,是一百年前的中国;坚船利炮,则属于殖民掠夺的西方列强。科学技术的落后与思想的封闭使得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落后就要挨打”成为了民族最刻骨的教训。于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燃烧青春的岁月里,中国不仅进入了各个领域的行列,甚至在一些行业中成为引领者。“madeinChina”的口号转向了更有力量的“中国制造”。
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的短缺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在当今市场需求愈发个性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制造业需要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具备更强的柔性制造能力和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因此,在更注重安全、柔性、效率、精准的年代里,智能工厂通过将智联装备、智慧物流、工业物联网、工艺仿真系统、预测性维护、数据协同等所有的技术资源及制造资源联结起来,深度融合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助力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
逐浪
亨利·福特于年发明的工业流水生产线,第一次以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代替个体手工制作。如今,机器代替人工、零部件生产标准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制造业的普遍追求,国家层面也一直强调掌握重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然而,当今全球经济逆风前行,制造业面临的挑战陡然增多,身处互联互通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南美洲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也会在遥远的彼地引起一场龙卷风。在强大的连锁反应下,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行动,一些企业领先半步,通过持续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建设,在世界的激荡中站稳脚跟,甚至展现乐观前景;部分企业则被裹挟在时代的浪潮中,随风而走,在机缘巧合下,或成或败;还有一些则受限于各方条件的制约,在迷雾中被动观望。
同时,整体性问题依旧存在。从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制造业已经迈向自主创新,但在工艺与产品的正向设计,尤其在工业基础软件方面,依旧薄弱;从全球价值链看,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主要还在赚取加工费,外国资本要素与技术要素也为一部分企业所依赖。
在不确定的时代里,制造业要寻找的确定性之锚便是智能制造,其载体——智能工厂,正在进行一场数字化、智能化的长跑。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企业要想长风破浪,注定要在深海中翻滚,练就抵抗风浪的勇气和能力。并且,“中国制造”正在国际中传递出越来越强有力的声浪。
长驱
在脱虚向实、振兴实体的倡导下,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是大国重器。数据显示,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比接近30%,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制造大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企业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且正在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智能工厂的本质是一个人机交互的产品,以实现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我国智能工厂市场规模在年达到亿元,相关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到年,智能工厂市场规模有望超1.4万亿。《“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年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比例达70%等量化指标。可以预见,立足的当下与着眼的未来三年,将是重要阶段。
目前的中国,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回望过去的一百年,先驱者用生命、用岁月一步步将中国推向了国际的前列;展望未来的发展目标,我们实实在在看到制造强国的实现进入了不可逆转的阶段。智能制造是一项长期的、不易的系统工程,而我们民族的特质正是艰苦奋斗、越挫越勇。
卡塔尔世界杯于北京时间11月21日0时开战,全球的目光聚焦在这一国际足球盛筵上,虽然其中没有国足的身影,但上至主场馆下至足球周边商品,“中国制造”以其不容忽视的存在打造出一个包含物质、文化与科技的全方位概念。这场足球视觉盛宴,也说明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
中国的制造业正在以铿锵的脚步,长驱直入。
(文/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