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世界杯花落谁家揭晓前,一起了解下古代蹴鞠

发布时间:2023/4/25 15:58:17   
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79.html

周日晚,世界杯决赛将展开角逐,本届卡塔尔世界杯也将落下帷幕。冷空气来袭,夜里看球记得添衣。

本场决赛看点多多,姆巴佩与梅西的“新老球王”之争,法国队能否打破长达62年的卫冕魔咒,阿根廷队能否报上届比赛被法国淘汰的一箭之仇等,充满悬念,扣人心弦。

观看紧张刺激的决赛之前,不妨先“预热”一下,了解下足球的“前身”蹴鞠。

蹴鞠是足球的前身吗?

年7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国际足联主席正式公开宣布:“中国古代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的淄博临淄。”

我国古代的蹴鞠是足球起源的说法,其实是得到国际足联官方认可的。

蹴鞠,是蚩尤的“胃”?

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十六经·正乱》中一段内容涉及到蹴鞠的起源,大意是黄帝战胜蚩尤后,把蚩尤的胃用实物塞满了,做成球状让士兵们踢。

西汉人刘向编著的《别录》也有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显然,这只是古人流传的一种传说,古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往往把一些不明真相的事物起源附会于他。

从文献上看,蹴鞠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战国策》和《史记》都有记载这段史事:战国时,苏秦当上赵国宰相后,为了拉拢齐国合纵抗秦,在齐宣王面前夸奖他的功绩。其中有一条就是,齐国临淄的百姓都生活富足,娱乐活动丰富,蹴鞠就是他们常玩的运动。

所以,史学界普遍认为,蹴鞠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齐国的临淄一带。临淄也是国际足联认可的足球发源地。

汉:全民兴起蹴鞠热

到了汉代,可谓是兴起了一股全民“蹴鞠热”。《盐铁论》描述了这样的场景,“里(二十五户为一里)有俗,党(五百户为一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翻译为白话,就是每一里就有人扎堆蹴鞠,每一党就有个球场。

蹴鞠的规则也是在汉代逐渐成型。汉人李尤撰写的《鞠城铭》详细记载了蹴鞠的球场设置、规则等细节。

汉代球场一般半挖在地下,防止球滚太远。整体呈方形,称“鞠城”。里面挖十二个半月形坑作球门,称鞠室。两边各有六人守门,六人发起进攻。场上甚至还设有裁判。可以说,汉代蹴鞠规则,与现代足球没有太大差异。

而汉代的球迷们,个个鼎鼎有名。汉高祖刘邦曾在宫中建“鞠域”,类似于现在的露天球场。汉武帝经常在宫中举办“鸡鞠之会”,也就是斗鸡和蹴鞠比赛。

霍去病远征匈奴时,由于战场环境险恶,战士们士气低落。他就组织蹴鞠比赛,提振士气。

曹操也是位蹴鞠爱好者。他手下有个叫孔桂的随从,因为踢得一脚好蹴鞠,深受曹操喜爱。曹操每次出去,都要把孔桂带在身边。

这一时期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位为球“献身”的球迷。《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有次接诊了一位叫项处的病人,告诫他切忌剧烈运动。这位项处是个狂热的球迷,他觉得蹴鞠压根算不上“剧烈”,于是看完病转身就去踢蹴鞠,结果不幸一命呜呼。

在此再次告诫各位球迷,半夜看球,一定不要激动。

(汉代画像石上的蹴鞠图源/新华社)

唐:“高考”也要考足球?

在汉代,人们踢的还是实心球。而到唐代,蹴鞠工艺有了很大改进:用八块熟皮子精心缝合,用动物膀胱充气做内胆。

球更加轻盈了,玩法也更为多样。唐代蹴鞠从汉代六球门踢法,演变为双球门、单球门和无球门三种玩法。

双球门蹴鞠,与现代足球几乎无差别,只是球门是用两根竹竿架起,上边以绳网联结,下边留空作为射门区域。单球门蹴鞠则类似于现在的排球,球门放在中间,两边球员分立两侧,以踢过对方场地内的次数多少定胜负。无球门玩法,就有点像如今的踢毽子或者花式足球表演了。

玩法和设备的改善,推动了蹴鞠运动在民间的流行。大诗人杜甫曾在诗中叙述了自己十多年的蹴鞠经历,“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在当时,蹴鞠成为寒食节当天人们的固定娱乐活动。唐代诗人温庭筠有诗云“彩绳拂庭柯,轻球落邻圃”。写的正是寒食节当天,市井百姓外出郊游、蹴鞠取乐的场景。

唐代还一度盛行女子蹴鞠。唐代诗人王建的诗有写到“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常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大意是宫廷乐坊女艺人(内人)常常在清晨玩花式足球(白打)。

晚唐年间,高中进士的考生们还得“加试”一门蹴鞠。据《唐摭言》记载,唐懿宗咸通年间,新榜进士都要聚集月灯阁下的广场进行一场足球比赛。

四周还会搭起鳞次栉比的看棚,各路达官显贵充当看客,场面热闹非凡。当然,这场蹴鞠赛,更多只是为了庆功,无关科举名次。不过也不排除哪位进士因为球技出色,被贵人相中。

(《事林广记》蹴鞠图图源/封面新闻)

宋:球星闪耀的时代

蹴鞠发展到了宋代,双球门蹴鞠早已不见,单球门蹴鞠和白打成为主流。

单球门蹴鞠在宋代又称“筑球”,球门中间的球网多了个直径约为一尺的洞,称作“风流眼”。每队设一个球头,只有球头可以射门。最后把球射过“风流眼”次数多的队伍为胜者。

(《事林广记》书影图源/澎湃新闻)

而白打比拼的则是花式控球的技巧。这些踢出来的花样又称“解数”,宋人给解数取了不少雅号,如燕归巢、转乾坤、风摆荷、斜插花、玉佛顶珠、叶底摘桃等,与现在的“彩虹过人”“油炸丸子”“马赛回转”相比,更具韵味。

人们熟知的高俅,便是一位知名白打选手。宋代的蹴鞠,更重视技巧性和观赏性,所以像高俅这样的技巧型球星得以崭露头角。当年,他就是凭借一脚“鸳鸯拐”绝技,引起了宋徽宗的注意,从而平步青云。

于是宋代诞生了专门从事蹴鞠行业的职业“球员”。《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中记载了汴梁城和临安城官家的踢球艺人“左右军”。

这些民间蹴鞠艺人聚集在一起,组建起蹴鞠结社。它跟今天的足协和足球俱乐部相像,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专业组织。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齐云社”,又称“园社”。当时盛传一句话,“不入圆社会,到老不风流”。当时全国各地遍布蹴鞠结社,许多蹴鞠艺人得以交流切磋球艺,宋人称之为“撞案”。

齐云社还组织过全国性的蹴鞠比赛——山岳正赛。每年举办一次,通过二人表演白打蹴鞠的方式,评定艺人的技术等级,颁发等级证书“名旗”。

蹴鞠结社和全国性比赛的出现,表明宋代蹴鞠已经是一项成熟的运动。

《宋太祖蹴鞠图》图源/中原网

明清:蹴鞠的余韵

但到了明清,蹴鞠运动开始走下坡路。此时带球门的蹴鞠已然失传,只剩下了玩花式的白打蹴鞠。官方层面也不再鼓励蹴鞠的发展。

《明通鉴》中记载,“在京的军官……蹴圆的卸脚。”明太祖时期,严禁在军队里蹴鞠,谁敢违反,直接剁脚!

朝廷也取消了宴会上的蹴鞠表演,这种社会氛围对蹴鞠发展极为不利,蹴鞠逐渐脱离百姓的日常生活,走向衰落。

在清代,蹴鞠作为民间习武的一种,被禁止。后来倒是产生了与滑冰相结合的“冰上蹴鞠”。不过这种蹴鞠,更多是人们为了增添滑冰时追逐打闹乐趣的道具罢了,并无规则可言,更谈不上成熟的运动,只是蹴鞠的余韵,无法挽回这项运动在当时逐渐衰落的命运。

出品:大洋网

编辑:杨梓麟

监制:朱文婷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澎湃新闻、封面新闻、央视网、沈阳日报等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4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