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资源 >> 艺术到民间去感受潘鲁生的匠心传承
记者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获悉,“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将于近期对公众开放,展期两个月。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承办,展览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的民艺收藏、民艺研究与艺术创作为主体,展出余件(套)传统民艺作品和当代艺术创作,全面展示民间艺术珍藏、研究及其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转化与发展,生动反映当代民艺工作者扎根民间、传承匠心的价值追求。
展览共分为跬步千里、采珠撷丝、拓福纳灵、追光逐彩、匠心传承五个部分。序言“跬步千里”通过介绍潘鲁生教授及其团队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准绳,通过足迹遍及祖国大地的民间田野调研工作,“到民间去”发现、发掘、采集、记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态标本,深入研究内在其中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三个主体单元的开篇展品各自蕴含着本单元阐述的两个工艺主题,按所用材料与表现手法,将传统民间艺术的收藏与创作融合展示。第一单元“采珠撷丝”以展品《百福骈臻千祥云集》为切入,具体包括展现中国传统民间刺绣工艺及潘鲁生手绣作品的“由点及面”和展现传统纺织工艺、木工工艺与潘鲁生线性作品的“方寸经纬”两个部分。第二单元“拓福纳灵”以展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为切入,具体包括展现中国传统印刻工艺及潘鲁生年画、木刻作品的“印刻岁月”和展现传统瓷绘工艺与潘鲁生瓷板彩绘作品的“瓷韵流华”两个部分。第三单元“追光逐彩”以展品《福虎镇宅凤凰来仪》为切入,具体包括展现民间剪纸艺术、皮影艺术与潘鲁生“影子”系列作品的“光影之趣”和展现中国传统彩印花布与潘鲁生彩墨作品的“斑斓彩意”两个部分。
结语“匠心传承”主要介绍潘鲁生教授作为教师的民艺教学工作和作为艺术家的展览交流活动,并展示他在全国范围内对传统民间工艺、少数民族工艺的考察和由此为灵感进行的当代创作表达,以及饱含其团队多年调研成果的学术著作。
本次展览采用民艺藏品和艺术作品融合展示的方式,旨在更加直观地令观众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为当代艺术创作带来的深厚滋养,以及当代艺术创作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进而展现出艺术离不开人民,要到民间去,从民间传统文化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精神营养,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发展的主题。
展览展出的传统民艺藏品涉及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河南、河北、四川、重庆、广东、湖北、天津、吉林、宁夏、新疆等全国多个地区,包括传统刺绣、纺织、木刻、印染、年画、泥塑、剪纸、瓷绘、皮影等丰富的工艺门类,还展示了潘鲁生教授带领学术团队进行的田野调研、教学、展览活动照片与视频,其走过的足迹地图,以及出版的代表性学术研究成果。正如潘鲁生所言,体现出“到民间去”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保护工作应当是全国性的,是面向更加广袤的中华大地、丝路山川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抢救、保护与弘扬,需要开阔的视野和胸怀,也离不开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创新发展。在推进民间艺术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原创性应用理论创新研究的同时,还应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国家文化战略、民族文化传承、时代文艺创新等重大问题紧密结合,为国家传统文化保护、乡村文化振兴等提供积极的学术支撑。
据悉,展览的开展时间正值年虎年新春佳节之际,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享受热烈欢快的节日氛围,在观展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之美、感受传统民间艺术为生活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策展方在展览的三个主体单元都进行了与“虎”有关民间艺术品的展示。既是传统民艺来源于人们生活、温暖着人们心灵的直观表达,又是以“虎”为代表的民间传统艺术元素在漫长的岁月中历久弥新、不断传承的有力证明。
(图片由薛帅拍摄)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