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广州田秀才土专家评上职称显身手

发布时间:2023/6/23 17:57:34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一年多过去,回忆起那天的面试经过,宋敏权仍笑着调侃道,“谁能想到有一天我们‘邋遢’的手艺人还能评上职称呢。”

“我平时只顾拿着锤子打铜,漂亮的话还真不会说。”去年11月,打铜人宋敏权一改往日手艺人朴素的衣着,身穿西服,打上领带,前往广州乡村工匠职称评审的面试现场,最终顺利通过考核。

年,广东在全国首创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涉及乡村戏剧、烹饪、家政、民间建筑等十个专业类别。随后,广州启动首次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工作,通过考核测评、面试答辩、群众评议等方式考察评价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年度,广州共有名乡村工匠获评职称。目前,年度广州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工作已完成第一次申报。

乡土人才一头连着创新创造,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处于人才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点,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人才。如今在广州,一批批“田秀才”“土专家”评上了职称,让更多有真本事的农业农村专业人才脱颖而出,聚集在田间地头,活跃在乡村一线,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打牢人才基础,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释放出更大的活力与能量。

实行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的评价方式

宋敏权在花都狮岭从事打铜工作已有38年,作为“非遗打铜技艺人”的他,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创新,打造出极具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铜器制品。去年,从花都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处得知乡村工匠职称评选项目,他动心想试一试,便在女儿的帮助下,在网上递交了非遗证书等申请资料。“心里还有点虚,虽然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打铜技艺,但是没啥学历,也不会说话,评职称底气不足。”他说。

但在面试环节,一双因多年拿锤敲打而长满茧子的手,为不善言辞的宋敏权“加分不少”,“普通话我说不习惯,评委们就说要看看我的手。”宋敏权说,这双手就是多年打铜经历最好的证明。

宋敏权的手工铜器。

在答辩时,当被问及打铜工序时,宋敏权立刻便来了兴趣,兴致勃勃地讲起他如何将一块铜板锻打成一件纹理细腻的铜艺术品。“我告诉他们要怎么打,怎么在上面作画、雕刻各种花式,怎么样才能让作品好看。”宋敏权对自己在评审会上的表现十分满意,他打了大半辈子铜,说起每个环节的工艺细节,头头是道。“本来还挺紧张的,但被问到拿手的内容就停不下来了。”

最终,凭借其在行业内的突出贡献,宋敏权破格通过评审,在今年2月拿到了广州市“乡村工匠民间艺术专业副高级工程师”的证书。

宋敏权今年2月获得了广东省职称证书。

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乡村工匠职称评审,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将乡村工匠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技艺传承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重点评价其技能技艺掌握程度和在农业技术推广、带头致富、脱贫攻坚等方面的贡献,破除了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实行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的评价方式。对于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更设立了破格申报的绿色通道。

在评审方式上,结合乡村工匠的申报人员普遍学历偏低、对业绩成果收集不足等特点,积极创新形式,如在评审现场同步播放展示手艺的视频,使专家评委得以更直观地了解申报者的技艺水平。同时,实行面试答辩和评委会评审相结合的评审机制,更全面地考察申报人的真实水平,对申报人作出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

“没想到能打破这么多条条框框,让我当上了‘工程师’,以后跟别人聊起职业,腰板更硬了。”拿到证书后,宋敏权难掩激动。

科学打造广州特色乡村工匠职称评价体系

作为广东首批“吃螃蟹”的地方,广州经过前期摸底调查和意见征询,制定出一套拥有广州特色、符合高素质农民特点的评审方案。

哪些农民可以参评职称?根据方案,乡村工匠的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涉农非公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户、农村个体工商户中,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在当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经营、种植养殖、建筑施工、农村电商、传统技艺等工作;在广东省内从事烹饪、家政服务相关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员。

如何制定职称评级方案?为建立统筹协调、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广州一方面对从化、增城、白云等农村人才较为集中的辖区及相关企业开展深调研,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深入乡村、行业协会、专业技术人员中,摸准乡村一线人才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例如,在项目开展前期,烹饪专业职称评委会先后赴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广州酒家集团等单位调研座谈,就乡村工匠的评审适用范围、资格条件、评审流程等内容,听取评委和非遗大师的意见。

科学的调研和大量的建议为广州首次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为确保工作落地见效,吸引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参与职称评审,广州开展多管齐下的精准政策宣传。

“去年,民间建筑职称评委会就到了乡村技术人才较集中的沙湾古镇、市建筑遗产协会、市建筑业联合会开展了专题宣讲。”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讲座为广大农民群众解读乡村工匠职称政策,使其对职称评选项目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才能更加积极地参加乡村工匠职称评审。

哪些人能当评审评委?“我们组建了5个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委员会,共遴选近名专家入库。”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评委会组建部门广泛征集了在穗的涉农院校、科研推广机构、检测评估认证机构、行业协会学会、农业企业的正高级职称评委专家入库,有力保证了乡村工匠职称的评审质量。

如民间建筑专业职称评委会在原有市建设科技委专家库的基础上,向社会和行业协会、技术院校公开征集评委候选人,组建了由非遗传承人、羊城工匠裁判、职业技术学院老师、高等院校教授等专家组成的评委库。烹饪专业职称评委会与广州酒家集团、岭南集团、轻工评委会食品专业评审专家反复联系沟通,做好专家入库工作。

可以说,乡土人才职称听起来“土”,但要求却很高,除了要评价个人的业绩能力和技艺水平外,更加强调申报人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方面作出的贡献。

让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能够被看见、被认可

乡村工匠是乡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职称评价体系能够在激发乡村工匠专业人才创造活力、推动产业发展、弘扬工匠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专业人才向乡村聚集。

“我读书时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工程师’。”评上乡村工匠烹饪专业副高级职称的“粤菜师傅”梁国强表示,给优秀、有贡献的厨师评职称,实际上是提高了烹饪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近年来,梁国强协助建设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积极发挥粤菜大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指导学徒开展岗位技能实操训练,帮助学徒逐步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企业及社会输送了一批专业人才。“来自国家的认可让我们更有斗志,继续传承粤菜师傅工匠技艺,发挥好专长贡献社会。”他说。

梁国强今年3月获得了广东省职称证书。

乡村工匠职称评价体系能在推动行业产业化发展、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中发挥作用。

在中国,打铜是一项鲜为人知的传统技艺,受到现代工业的冲击,打铜业日渐萧条,“打铜又累,铜又贵,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学这门技术了。”宋敏权表示,希望工匠职称评审这个体系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非遗工艺传承、带动锻铜行业发展。“评上了职称是荣誉更是责任,要将农业知识更好地传授给更多农民。”

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让农村“土专家”拥有专业技术身份,也提升了高素质农民的获得感,让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能够被看见、被认可。

“90后”沈燕芬原本是深圳的一名白领,年,在父亲的影响下,选择回到家乡增城,帮助父亲建设现在的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一名“新农人”。去年,已是农村乡土专家、农业经理人、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的沈燕芬,在得知广州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时,第一时间便报了名。“这对于我们新农人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沈燕芬看来,职称的评定是国家对专业素质的认可,对新农业、新农人的肯定。

沈燕芬和她的团队。

“当初放弃稳定的工作,从事辛苦、未知的农业事业,如今评上职称让我们更加安心了,说明国家重视我们,我们的工作是有成效,受肯定的。”沈燕芬坦言,乡村工匠职称评审让乡村振兴人才返乡创业更有底气,坚定了我们扎根农村、发展农业、带富乡亲的决心。

乡村工匠职称评审,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通过提高乡村工匠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社会地位,增强工匠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促进获得职称的乡村人才提升对根植农村的热情,继续为乡村振兴、发展作贡献。

“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就是想把有文化、懂农业、会经营的‘土专家’遴选出来,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带头作用。”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取得职称的农民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包括积极参与组织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带头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农业技术普及应用等。

周甫琦

洪钰敏

周甫琦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2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