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介绍 >> 江南苏绣工艺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竟然是
创新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元素,江南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呈现出锐意进取的创新姿态。在历史的长河中,大量技艺精湛、丰富璀璨的江南工艺品在繁荣的城镇经济、文人的诗情雅趣、市民的世俗趣味等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在我国文化史中留下了灿烂的光辉。当前,以“苏绣”为代表的江南传统工艺经“绣娘”之手获得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女性的智慧与柔美也得到精彩呈现!
一
传统工艺是指那些世代相传,具有悠久传统,反映古典文化精神,技艺精湛,并且呈现出鲜明浓烈的地区特色或民族风格的手工技艺。“刺绣”就可追溯至虞舜之时,是用针将彩色丝线在绸、锻、麻、葛等纺织品上运行穿刺,以缝迹构成一定图案或花纹的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江南传统工艺门类众多,并且以精巧细腻、巧夺天工、历史悠久而著称。苏绣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与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刺绣,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周朝先祖、周太王亶父之子仲雍,用绣有图纹的衣服来代替身体文身,这种使用针线绣制各种图案的工艺被视为苏绣的源头。
早在刺绣手工艺开创之初,春秋时期的吴地人民便已将其发展为家庭手工业。至宋代,苏绣生产初具规模,不仅形成了“户户有棚架,家家会刺绣”的局面,还出现了一些集中生产刺绣的街区,从“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绣绒巷”这些苏州地名可见当时苏绣之盛。至明清,苏绣在工艺发展上达到顶峰。明代王鏊主编的《姑苏志》记载,“精细雅洁,称苏州绣”。清代的苏绣,流派繁衍,名家竞秀。苏州织造局即是江南三织造之一,专供宫廷服饰。不同于蜀绣的平整明快,粤绣的富丽堂皇,湘绣的生动逼真,苏绣素以绣工细致、针法活泼、图案秀丽、构思巧妙、色彩清雅著称。苏绣针法多,应用广,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一不能入绣,并且能吸收近代绘画技艺,于光影中营造出立体之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苏工”“苏作”闻名遐迩,引领潮流,是为天下一绝。
二
延至当下,作为江南传统工艺代表的——苏绣,也得到传承与保护。年,苏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镇湖苏绣”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年,苏州镇湖刺绣艺术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位于苏州高新区的镇湖街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苏绣生产和销售中心。在四大名绣中,苏绣产值占比80%左右,而苏绣的八成又来自镇湖。
作为手工技艺,与刺绣产业快速发展相辅相成的必然是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绣娘”是苏绣的核心竞争力,一代代的“绣娘”们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创新性发展,推动了“苏绣”的新时代辉煌。
刺绣技艺的创新迭代
当前,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引导着刺绣题材的不断突破,而新的题材的创作,也不断刺激着技法的再革命。从传统的平针法,到高难度的双面三异绣,再到“一代针神”沈寿的“仿真绣”,苏州大师杨守玉的“乱针绣”,绣娘们不断进行各种尝试与突破。
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远赴法国里昂取经,尝试把苏绣针法与西洋素描融合,开创融中国传统线描与西方素描为一体“简针绣”技法。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姚建萍,将油画、摄影、雕塑与国画和书法的线条、结构、色彩、光影变化融为一体,在中西古今融合中灵活运用平乱转换,让精细雅洁的传统苏绣一下有了磅礴气势。
70后苏绣大师邹英姿弃用传统长针脚,用短针脚和细线,首创“滴滴针”,产生宛如炭笔画一样的刺绣。“滴滴针”由此也成为首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刺绣针法。
除了刺绣的技法,工艺大师们还尝试用新科技新技术赋予绣品更美的绽放。梁雪芳刺绣工作室在传统苏绣与现代艺术科学结合中探索绣稿原创和绣品创新装裱。工艺美术大师梁雪芳采用纳米技术处理绣品,不但保证了绣品原有的色泽和手感,而且还能让其具有更强的防水、防潮、防腐功能。这些创新都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新绣娘新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题材和理念的吐故纳新
苏绣发展到现在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无论什么样的题材,都能用苏绣的形式,精准地表达出来。从巨作《丝绸之路》的时代情怀,到园林系列《素心新梦》的现代审美,越来越多的苏绣大师,开始吸收当代艺术的观念。
姚惠芬与当代艺术家合作,在传统和现代中实现创造升华,反映了当代苏绣新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她的作品在年首次作为当代艺术进入威尼斯双年展展览,引发广泛热议。
作为苏州镇湖第一批重新回归刺绣行业年轻绣娘吕小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刺绣题材,好运锦鲤、萌萌招财猫都成了她绣在围巾、包袋、饰品上的新图案,这些生活化的创意新苏绣,也受到了来自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追捧。
苏州第一位“海归”的研究生绣娘陆晓琳,巧妙地将国画的留白、水彩画的留空运用到刺绣中,创作出淡雅、清新、飘逸的极简轻时尚。
任何一种艺术想要生机勃勃,必然需要主动拥抱时代。传统的刺绣艺术只有在新的文化产业链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今,从挂件、茶具、到手表、耳机、家居、服饰,从传统审美到个性化定制,从静态绣品展示到与游客的互动体验,新绣娘们不断将苏绣和文旅产业、文创产品做多领域多产业的对接和融合,不断发掘其中新的创新点和契合点。新绣娘们在一针一线中吐故纳新、跨界创新。
三
巾帼不让须眉,时代成就梦想。
当今中国,女性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她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是多重角色。“我国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起到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采。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增强信心、坚定责任、成就事业”已成为职业女性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使命。
新时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创业活动,女性以其睿智、自信、自强、执着、坚韧、博大等自身优势,通过自身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工艺届、商界、政界、学界等领域逐渐开始撑起半边天,开创了有女性特色的新时代。新一代的职业绣娘,早不再如她们的母亲和姑嫂那样,停留在“在家绣绣被面、绣绣枕套”的阶段,而是在刺绣协会的帮助下,走出家门,通过专门的技艺培训和艺术研修,在名师大家的带领下,学习起来、成长起来。正是这批新一代的绣娘,在专业广博的学习后,将传统的技艺技法和现代时尚潮流结合起来,扩大了刺绣题材,创新了刺绣手法,更新了装裱技术,全面且成功地推动了苏绣这一传统工艺顺利迈进新时代,经受住了市场的拷问。
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要靠一代代人接力积淀,用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刺绣是一项有温度的劳作,是“工”与“艺”的结合。目前仅苏州镇湖就有80后刺绣从业人员人,90后刺绣从业人员人;集聚了两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两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及近百位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等。越来越多年轻女性投身苏绣,让“工匠精神”焕发青春。“新绣娘”们也在江南传统工艺的创新性发展中向阳而生,绽放新时代新精彩!
(作者:张永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亚娟,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