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

微纪录片浙里故事技艺永存517

发布时间:2023/6/26 15:23:37   
05:16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李蔚/文叶思意/视频剪辑

今年6月,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与小时新闻客户端联合推出微纪录片专题“浙里故事——技·艺永存”第四季,这一季分三辑,分别是(点击回顾前两辑)和,分别展示了在曲艺音乐类、工艺美术类、民俗节日以及民间技艺方面的浙江省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一生传奇。

最后一辑,也许不及里的乐音来得曼妙,也不及里的美仑美奂让人惊艳,但这一辑里讲述的非遗更亲切——金华火腿制作,张小泉剪刀锻制、编梁木拱桥营造,木活字印刷……它们带着更多平凡生活中的温暖记忆,乡土、草根、日常……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施金水

最近,因为“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老字号张小泉登上了热搜,遭遇信用危机。但对杭州人,乃至杭州以外邻近地区的人来说,当年的张小泉,是记忆中的一块金字招牌,站在这块招牌后的,就是像施金水那样的老匠人。

出生于年的施金水,是张小泉剪刀锻制工艺的两个传承人之一。他打了70多年的剪刀,14岁的时候就做起了制剪学徒。

当时铺子里有5个学徒,每个人只能学一个环节。但施金水觉得,要学就要学全套。他偷偷溜去另外的剪刀作坊学手艺,一个“全面手”就这么诞生了。

年剪刀厂成立,施金水是第一批工人,后来一直做到全厂的技术总管。他熟谙72道锻制工序,最擅长锻打“1-5号民用剪”,这是杭州人最熟悉不过的黑把剪——笋状的剪刀头,壶瓶或者酒坛式的剪刀把。年起,这款民用剪连续五次获得全国剪刀质量评比第一名。

“手工剪刀不一定每把都合格的,合格率大概在80%,不合格的都要扔掉,不可以流出去,不然要坏名声的。”施金水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当年厂里的后辈都说,施师傅很“拧”。

可是,传统的剪刀手工锻制逐渐被遗弃,手工锻打技艺更是渐行渐远。如今的张小泉剪刀车间里,弹簧锤已经取代了手工锻制,90%以上的工序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能够纯手工从头到尾制成一把完整剪刀的师傅,已所剩无几。

但施金水一直没有放弃,他定期会去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里的张小泉剪刀锻制区看看徒弟们的活计,偶尔还会抡锤子亲自打剪刀。

“我永远是张小泉打剪刀的人。”施金水唯一的愿望,就是把这门手艺一代代传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3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