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相间的印花布,在中国民间,尤其在南方是最普通的面料,这种用植物作原料,手工印染在白色纯棉土布上的面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它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衣料,还被用来制成床单、盖被、帐幔、头巾、手帕、门帘、包袱皮……可以说,生活中所有需要用布做原材料的用品,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种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风格朴实自然却又清新雅致,来自民间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图案散发着家常的、亲切的气息,寄托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南通蓝印江苏南通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非常适宜棉花种植。约从14世纪开始,民间的纺织技术已很发达,家家都有木制的纺车和织机,家家可闻布机声,户户都有织布娘,棉布在中国民间已相当普及,南通地区成了著名的纺织之乡。关于蓝印花布,传说源自一个小小的失误:一次在晾晒棉布的时候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正巧落在一堆蓼蓝草上,等人们发现时白色的棉布上已经染上一块块的蓝色,却有着一份别致淡雅之美。于是人们经过多次研究,最终发现了用这种草汁染布的方法。南通地区面海临江,气候温暖湿润,特别适宜这种蓝草的生长。这种就地取材的染布原料,加上自纺自织棉布的便利工艺,使当地染织业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特产地。在明清时期,南通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已发展成有规模的街市,而印染技艺也由江苏流传和影响到全国。南通蓝印花布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的两种,这两种印花制作的方式一样,只是遮盖和印染的部位不同。首先是挑选坯布,一般都挑选棉质好的上等布料染制蓝印花布,而普通的坯布多染制纯蓝色为主。蓝印花布的图案要事先刻在花版上。这种花版是用二至三层牛皮纸订合在一起镂刻而成,刻的时候要求刻刀竖直,力求上下层花形一致。镂刻的技法会根据图案的大小、表现方式而有所不同。刻好的花版在正反面刷熟桐油并晾干,反复两到三次,就可以压平待用了。这样的花版可以反复使用,一旦破损,还可以通过涂色把图案保留下来做成替版。花版的纹样类似剪纸,会受到断刀的影响,设计者既要考虑到花版结实耐用,又要顾及到所刻花纹的形象特征,通常会巧妙应用大胆而夸张的手法,以意写实,纹样大都是粗犷有力,其造型富有幻想,很多还保留了原始艺术的痕迹。把刻好的花版放在白布上就可以进行刮浆。刮浆,就是把用黄豆粉和石灰粉按比例调和在一起制成的防染浆剂刮在花版上,防染浆剂就通过花纹空隙漏到布面上,对布面形成保护层。刮浆时接版很重要,花型复杂时对版要准确,排版要自如,这样染出的花纹才自然合谐。刮有防染浆剂的坯布需要两天的时间阴干,待灰浆晾干后,就可以投入用蓝草汁调成的染色剂中染色,没有防染浆剂的部分就会被染成蓝色。染色剂是放在大的缸中,每口染缸有一人多高,里面调配好的颜料通常会使用几代人,而染出的印花布是否鲜亮通透,也和染料直接相关,因此各家的染缸都是精心养护,配方只有染缸人保存和配制,染缸人也是染坊中受尊敬的艺人。染好的布匹通过晾晒后要把防染浆剂刮掉,没有灰浆的部分染上蓝色,有灰染的部分则保留了原先的白静,形成鲜明和谐的蓝白之美。因为整个过程均为手式完成,受各个工艺因素的影响,蓝印花布的长度一般限定在12米以下,由染色师傅用长竹竿将湿布挑上7米高的晾晒架上,晾晒时的情景十分壮观。深沉的蓝与纯静的白,在普通的棉布上组成了多姿多彩、寓意吉象的文样。质朴素雅、含蓄优美之中,饱含着浓郁的乡俗民情。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蜡染贵州蜡染也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多年前。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对蜡染最早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些推测,但意见并不统一。实事是,蜡染在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在贵州地区却是一枝独秀,且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在蜡染盛行的地区,无论老幼,其衣裙、头帕、绑腿、背扇等传统服装,甚至手帕、花伞套等生活用品,总有或精致或粗犷的蜡染为饰。心灵手巧的贵州少数民族的女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六七岁就在母亲、姑嫂的指导下学习点蜡花,十几岁就能点出很精美的花纹。一旦掌握了蜡染技艺,女孩子们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嫁妆,大多是自己亲手绘制的,除了必备的几身精美的蜡染衣裙外,还包括蜡染的生活用品,而其中一些小巧精致的蜡染品就是作为恋爱时馈赠的礼品。全套嫁妆往往要花上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做得越多越好,她的声望就越高,在择偶时就越有优势。贵州民族中以蜡染作为衣裙装饰因民族和支系不同,蜡染装饰的部位也不相同。有的装饰上衣,有的装饰裙子,有的全身都是蜡染,也有仅保留头帕或者腰带。按照传统观念,每套衣裙中,蜡染的服饰常固定于衣裙的某个部位,不能随意挪动位置。贵州蜡染的制作工艺与汉族的印染工艺类似,只是用蜂蜡当防染色剂画在坯布上,这使得蜡染更为灵活机动:一方面图案更丰富,既可以选择传统意义的图案,也可以自已创作出新的样式,以表现制作者的喜好和聪明才智。另一方面,蜡染不受布幅的限制,可以按照衣服的需要“量体裁衣”,将布剪裁成大小不同的幅面,然后根据穿用者的年龄层次、性格特征、个人爱好安排合适的纹样。还可以在浅蓝色上二次点蜡,使染出的蓝色深浅不一富于变化。用铜笔把加热的蜂蜡在坯布上点画图案,蜂蜡冷却后随着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破裂产生龟裂纹,染液便随着裂缝侵透在白布上,形成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俗称“冰纹”。蜡染的“冰纹”类似瓷釉上的“开片”,是自然产生的,即便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得到的“冰纹”也不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传统贵州蜡染的颜料也主要为蓼蓝草,这种植物染料可以在低温下染色且经久不褪色。而其他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随着现代印染工业的发展,现代蜡染工艺已经可以做到五彩缤纷,颜色齐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艺术”,贵州民间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岁时节日住房的装饰还是婚丧嫁娶人生仪礼,也不管是民间宗教信仰祭祖敬神,还是服饰佩带织绣花样,各式各样的蜡染工艺织染活动,都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息息相关,使得蜡染工艺和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傩戏等活动一样,具有某种“全文化”的功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符号形式。年,贵州蜡染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族扎染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又被称为疙瘩花。因主产地在云南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或白族扎染。大理市内有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据考证,扎染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公元4世纪这项工艺已经成熟,并且大批生产。当时的的产品中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也有整幅图案花样,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至唐代(年—年),扎染的纺织品更为流行、更为普遍,尤其是宫庭中流行的花纹精美的扎染,成为当时时尚的式样。盛唐时,扎染技术传入日本等国,后经日本又流传入中国云南,由于那里的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宜各种蓝草的生长,古老的扎染工艺便在那里落户。14世纪后,大理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还有了染布行会,当地的扎染产品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到上世纪初,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等地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以前用来染布的板蓝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后来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种植,每年三四月间收割下来,先将之泡出水,注到木制的大染缸里,掺一些石灰或工业碱,就可以用来染布。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结扎的部分不会被染色,完成后打开就能得到想要的图案。扎结又叫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用折叠、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此时布料就变成一串串“疙瘩”。将扎好“疙瘩”的布料放入染缸里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再次放入、捞出,如此反复多次,每浸一次颜色就更深一层。完成后的布晾干拆去线绳,将“疙瘩”挑开熨平,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蓝色,即是“地”,蓝底白花的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由于在扎结的时候人工缝扎的针脚不一,手上用力的大小不同,扎出的“疙瘩”松紧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在染色时色彩的渗透能力也不相同,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哪怕是同一个人做的同一件作品,最后都会形成千差万别的色彩。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另外在浸染过程中,由于花纹的边界受到蓝靛溶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的晕纹,“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自然天成,克服了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近年来,大理白族妇女在图案艺术、古代结扎技法和现代印染工艺相结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了彩色扎染这种新的手工印染技术。彩色扎染突破了传统单色扎染色调的局限,强调多色的配合和色彩的统一。利用扎缝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造成染色的深浅不一,形成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年,白族扎染技艺被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刊编辑部整理)更多精彩◆阿里巴巴:见证开放的中国◆中国如何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一带一路”:究竟为了谁?◆中欧经贸关系重新定位◆视频
高文勇:当代中国特点分析(中葡双语)◆欧美 稍事喘息,未来发展仍有待观察◆视频
高文勇:摒弃对中国的刻板认知(中葡双语)◆金砖国家:反对 ,坚决支持多边主义(中葡双语)◆英文
金砖机制: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器◆视频
高文勇:国际贸易应以WTO规则为主导(中葡双语)◆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动能◆中欧班列:连通中欧的新纽带◆加强中欧“一带一路”合作,携手应对世界不确定性◆合力应对美国贸易盲动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