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发展 >> 川端康成笔下的京都风物来沪器道展出京
《古都》中,川端康成描绘了京都的四季和习俗、庙宇神社,带读者到平安神宫和仁和寺赏樱花、去清水寺观落日、去植物园看郁金香,去看青莲院的樟树和南禅寺的青松……在书中,这些花草树木出现在太吉郎设计的腰带或衣料上。近日,川端康成笔下的京都风物来到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器道:京都工艺美术展”展出来自京都工艺美术作家协会(Kyotoassociationofcraftartists,创立于年)30余位手工艺人的作品,他们中包括日本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持有者(人间国宝)、日展特奖获得者、日本文化功劳者等,同时也有年轻的手艺人。中国或可将日本的手工艺发展之路作一块“他山之石”,审视当下中国手工艺发展状况。
京都府指定无形文化财产“友禅”(织染工艺)保持者羽田登工作室虽然,日本关西地区因恶劣天气耽误了行程,布展直至开幕前一晚才完成,但此次展览依旧有10多位京都手工艺人出席,通过展览作品以及和他们的交流,可以管中窥豹式地看到日本传统手工艺在当下的传承、发展和变化。尤其在亚洲各国共同面临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勾起人们对过往手艺的怀念,展示出传统文化的美,并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之道。在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峻看来,器物中包括着手作、匠心和生活的美好,同时日本手工艺作为友邦的“他山之石”,也为中国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羽田登,《花吹雪》,染织,“器物”是基于在场性的日常用品提及手工艺,离不开作“物”的制造现场,更离不开用物的生活现场,它的美也源于此。作为京都府指定无形文化财产“友禅”(织染工艺)保持者羽田登对此有着特别的感触,他认为,不同地区和气候的生活,诞生了不同的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代表了不同的生活需求,同时各地拥有不同的材料,也就涉及了不同的工艺技巧。
村田好谦(京都府文化奖功劳奖获得者)的漆器工作室如同瓷器之于中国,漆器在日本也是一种基于生活场景的器物,在《阴翳礼赞》中,谷崎润一郎叙述了以用古老烛台代替现代电灯的京都“草鞋屋”餐馆,在朦胧微光中展现的漆器之美:“黯淡的烛台,烛火摇曳,灯影里的饭盘、饭碗,一眼瞅去,蓦然发现这些涂漆的餐具变得幽深、厚重起来,具有先前无可比拟的魅力。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发现漆这种涂料,并挚爱漆器的光泽,这不是偶然的。”没有“黯淡”作为条件,就无法体味漆器之美。自古以来,漆器的肌理唯有黑、褐、红,这三种颜色是一重重“黑暗”堆积出来的,可以看做是在包裹四围的黑暗中的必然产物。绘有漂亮泥金画的光亮的涂蜡首饰盒、文几、搁板等,或许在明亮的空间中只能看到工艺的繁复,但假如使这些器物周围的空白充满黑暗,再用一盏灯光或一根烛火代替日光或电灯映照过去,一切就会变得深沉而凝重。
冈田紫峰,《小箱:狂风》,干漆,此次展出了京都府文化功劳者村田好谦,以及三木表悦、冈田紫峰等手艺人的传统漆器作品,也展出了新锐漆器艺术家入澤あづさ、井上绘美子等人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对比中不难发现,在传统漆器作品中器物上涂漆雕刻,考虑的是浮沉于黑暗中的色调以及反射灯火的强弱,追求的是作品在贫光环境里的效果。在日本特有的烛光火影下,绚烂的画面大半潜隐于黯淡之中,催发出一种无可名状的闲情余绪。而新锐漆器艺术家则相对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