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发展 >> 惊艳千年时光的一抹红雕漆
工笔精刀摹美人,环姿燕色幻如真。
晶莹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
这首诗中描述的就是“燕京八绝”之一雕漆的制作技艺之精湛与成品的精美绝伦。作为中国传统民族艺术,雕漆艺术横跨千年,深受皇室贵族的推崇,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内涵。与景泰蓝、玉雕、象牙雕刻齐名,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位列燕京八绝。如果说瓷器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温润大气;玉器代表着中国人气质的典雅高贵;那么漆器应该是代表着中华文化,低调涵养和超然洒脱的品质。
四大名旦之一、位列燕京八绝国家级非遗技艺——雕漆
雕漆的前世今生
雕漆工艺是从漆器发展而来的。据考古发掘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树漆的国家。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出土了木胎涂漆碗。到唐代,古人开始在漆器上雕刻花纹。宋朝时,匠人们用金银做胎,在外面雕漆,不料却被后世砸毁雕漆,扒出金银,所以只有四五件宋代雕漆制品传到现代。元代时,江南的能工巧匠把雕漆工艺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工艺门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刚国礼作品《丝路绽放赏盘》
明朝永乐年间,琉球国使臣进献一件雕漆给朱棣,朱棣看了龙心大悦,命人在果园厂(今西城区灵境胡同一带)设立作坊,专门制作雕漆器皿,供宫廷使用。雕漆成为一项宫廷技艺。然而,随着国力衰微,雕漆艺术经过一轮兴盛之后陷入低谷。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宫廷大量使用雕漆,大如屏风、几榻、桌椅,小如盘、盒、瓶、罐以及玩物之类,逐渐形成了雍容华贵、工细纤巧的艺术风格,促成了雕漆工艺的全面繁荣。乾隆之后,雕漆又一次由盛转衰,到光绪一朝,雕漆技法几乎失传。直到清末民初,北京民间的能工巧匠才重新发明了雕漆工艺。然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雕漆工艺短暂的春天被打断了。戏剧性地“三起三落”,雕漆工艺走到了现代。
年后,北京市召集分散在民间的继古斋雕漆传人建成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北京雕漆工艺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华夏南北雕漆技艺之大成,是中国髹漆工艺的优秀代表之一。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刚国礼作品《和合之美》捧盒
雕漆是“时间的艺术”
古语常说“百里千刀一两漆”,意思是要走里路,在漆树上割0刀,才能得到一两生漆。雕漆工艺是漆器胎上髹一定厚度的色漆,少则二三十层,多则上百道,之后在漆上雕刻花纹。雕漆工艺是一种典型的工繁料贵的工艺美术品,制作技术不但程序复杂、耗工繁巨、技艺亦高难。
雕漆技法多样,既有平雕,也有大量浮雕、镂空雕和立体圆雕等。由于漆层很厚,所以雕出的作品图案生动饱满,极为精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志刚介绍,雕漆是名副其实的“时间的艺术”:雕漆从光漆开始,1毫米的漆需近20层,之后一刀一刀雕刻,一个作品,起码要一年多。
国之瑰宝惊艳世界
据史料载,在明清时期,中日、中英、中意、中俄间礼尚往来,中国皇帝就常常以雕漆器赠送外国皇室和政府。如明代永乐年间就曾三次赠送当时日本皇室上百件雕漆盒、碟、盘等物。时至今日,顶级的雕漆工艺品也常被作为国礼用于接待和答谢来访外国首脑。民间交流中,人们也以雕漆工艺品作为高贵礼物,表达一种深厚和独特的情感交流。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刚在创作中
器物之美如人生,有时厚重才显贵重,有时脱胎化羽方成蝶。漆器作为一种制作精美、风格独特、具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目前收藏、拍卖行情日益看好。漆器收藏应注意对其进行有效的保养,这样才能使其长久保持艺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