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前景 >> 湖北恩施州这位大爷,传承漆工技术,竟被清
年年初,52岁的利川汉子涂朝清,竟然收到了来自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正式录取通知书。
最为奇妙的是,涂朝清并不是因为学识渊博而被清华大学录取,而是因为他传承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项文化遗产技术在他的努力下,不断地发扬光大,不仅被他带进了清华校园,还带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01
涂朝清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在那个年代,只要能学上一门手艺,基本上就能保证衣食无忧。
17岁的涂朝清是个特别务实的小伙子,恩施利川这个地方是我国的大漆之乡,这里的坝漆名扬海内外,被称为国漆。
所以,在当地有两类手艺人,一类是上山割漆的“漆农”,一类是制作漆器的“漆匠”。
机缘巧合之下,涂朝清认识了利川有名的传统漆匠覃太云,当时,覃太云正在当地一家有名的竹木加工厂里上班。
他和涂朝清接触了几次之后,喜欢上了这个忠厚老实的小伙子,便把他推荐到厂里,和自己一起上班。
就这样,涂朝清成为了覃太云的徒弟,他与师父、师兄们一起,每天在厂里给家具和工艺品进行髹漆打磨。
“髹”这个字的发音和“修”一样,这个字蕴涵着两种意思,一是给物体表面涂抹上漆,另一个则代表古代漆器上黑与红相间的特殊的颜色。
总之,这项技术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了。在《明史?髹饰录》中就有详细的记载,上面写道:“漆,始用于书策写竹简,随即用于黑漆食器,其后则是黑漆其外朱漆其内的祭器。”
所以,最古老的漆器基本上是原色或黑红两色。
02
但是,当时的涂朝清对这项技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不是太了解,他只是单纯地跟着师父学手艺。
每天,他都在厂里熬漆、兑漆、调漆、刷漆,有时候,他还会跟着师父上山去割漆。刚开始,他对生漆严重过敏,脸和手都肿了起来。
师父告诉他,作为一名漆匠,第一关就得过“身体素质关”,身体严重过敏七次,就再也不会过敏了,因为身体已经完全产生了抗体。
第二关,就得过“心理素质关”,因为对于髹漆制作工艺来说,其实没有太多的诀窍,最重要的,就是“耐心”,没有“耐心”是不可能完成一件好的漆器的。
因为一件漆器的完成,需要经过几十上百道工工序,必须认真对待。
每一道工序里,只要有一道工序粗心马虎了,前面所有的工序都有可能全部报废。
涂朝清对师父的话时刻铭记于心,他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道工序,再苦再累都咬牙坚持着。
就这样,无论是上山割漆,还是回来熬漆、调漆,又或是最后的刷漆、水磨、推光等,他丝毫不敢马虎,最后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覃太云最得意的弟子。
03
当时,竹木加工厂涉及的范围很广,小到筷子、碗、保温杯、首饰盒,大到家具、摆件应有尽有,只要是漆上了当地产的坝漆,就能卖个好价钱。
涂朝清的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只可惜,好景不长,年,在化工漆的冲击下,传统漆器制作成本高,时间周期长,慢慢卖不动了,竹木加工厂也难以维继,只好宣布倒闭。
此时的涂朝清已经开始带徒弟了,见此情景,他的徒弟们纷纷转行,放弃了这项传统的手工艺,出门打工讨生活去了。
涂朝清犯了难,他不愿意离开利川,他更不愿意舍弃这份他热爱的髹漆技术。
为了生活,他也开始学着使用化工漆在当地接些喷涂家具的活儿,做些零工。
同时,他开始对比传统髹漆技术与化工漆的工艺之间的区别,他发现,化工漆根本无法呈现出传统髹漆技术那种沉稳大气的效果。
而且,最关键的是化工漆有毒性,人不能长期接触,而传统髹漆工艺用的是当地产的纯天然坝漆,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用来作食器。
一下子,他就特别有信心了,他认为,只要自己坚持把这项利川当地的坝漆制作工艺进行宣传,相信一定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它的好。
04
于是,涂朝清从贴近生活的工艺品入手,仔细琢磨工艺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他的学历并不高,但学习能力很强,他上网学习工艺美术知识,弥补自己美术理论方面的不足。
他发现,坝漆的黏着性极好,不易开裂,可以用于一些小巧精致的物件上。于是,他尝试着用各种小而精巧的胎体为基,进行实验。
终于,第一批精致的工艺品诞生了,有特别有民族风味的漆器手镯,还有非常实用的漆木盘,最好玩的,要属漆器葫芦了。
别看这小小的葫芦,经过涂朝清的巧手之后,就能卖到元。可以说,这一批坝漆工艺品一问世,便被一抢而空。
年年初,涂朝清作为坝漆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获得了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的机会,当他收到这份录取通知书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他太感谢国家了,若不是政府对这项传统民间技术如此重视,他怎么可能有机会进入到中国最高的学府殿堂里学习呢?
同年6月份,他又被派去日本参加“漆学物语”的交流会,作为中方的代表在这场交流会中登台发言。
在这次发言中,他向世界展示了恩施利川坝漆的优势以及利川坝漆技艺的特殊性,让大家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了解。
05
如今,涂朝清开起了直播,他每天都会准时上线,与全国各地的坝漆技艺爱好者交流这项工艺,他说:“我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坝漆技艺,传承发扬坝漆技艺。”
在湖北恩施这个神奇的地方,像涂朝清这样的匠人还有许多,涂朝清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这里,正是因为有许多像涂朝清这样的匠人,默默地守着这一方水土,守着代代守护着他们的漆树林,同时也要守护着陪伴他们千年的文化,让这项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得以被保护了起来。
年6月,在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名录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利川市坝漆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也衷心希望,这些非遗技艺,能被所有人看见!
参考资料:
《利川坝漆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恩施新闻网
《名扬四海的坝漆制作技艺》湖北非遗声音馆
《明史?髹饰录》
《漆经》(五代)朱遵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