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艺门 >> 工艺门资源 >> 会古通今着眼未来传统玉雕工艺在当代的
玉雕是伴随着中国文明史的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几乎都代表了当时手工艺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重要文化元素。经过近八千年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出不同的作用与价值,至当代仍然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在社会各阶层中有着较为普遍的认识。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玉器是魅力无穷而又非常神秘的收藏品,对材料、工艺以及玉文化了解甚少,渴望拥有但又望而却步。另外,有些从业者只为眼前利益而欺骗消费者,不在产品的设计创新上下功夫,而只是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迎合市场,也是对玉雕行业的桎梏。在当代语境下,玉雕工艺的发展离不开对历史的传承,更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下面从三个方面简述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与看法。
千里阵云笔架-和田玉
一、传统玉雕工艺的价值
在新石器时代,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用玉的历史,但随着文明的发展,大多数地方在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就已经逐渐放弃了对玉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放弃了对玉石文化的审美追求。而独有中华民族对玉雕工艺不断地发扬光大,并且取得了非常辉煌的艺术成就,甚至有些精湛复杂的工艺至今无法准确解读,即便以现代工艺来复制,也是极为耗时费力的事情。在当代玉雕发展过程中,从业者能从传统玉雕中汲取什么营养?
遨游-玛瑙
1、传统玉文化定义了玉雕的文化基因
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玉雕这个载体表现出来。从大文化的角度看,玉雕只是众多文化现象中的一个,所表现出来的含蓄之美与儒家文化所赋予它的君子之风,是其核心价值所在。不管是欣赏还是创作,站在这个角度,方能触及玉雕文化之根本。玉雕虽被归类在工艺美术门类,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工艺层面,工艺只是基础,是技术手段,文化才是支撑起玉雕长期存在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2、传统玉雕定义了玉雕的表现语言
传统玉雕作品中对体块、线、面的表现,既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相关,又有其独特性,尤其对线、面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区别于雕塑的玉雕语言。当代玉雕虽然蓬勃发展,但主要还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改良、以及对传统雕刻工艺的完善。现代工具的进步带来的主要是工艺水平与效率的提高,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玉雕的主体面貌。当代玉雕艺术家中,有少数不落窠臼者,给玉雕行业带来了新风向,是对传统玉雕的巨大推进与发展,是开拓新时代玉雕语言的重要基础。
3、传统玉雕界定了玉雕的表现题材与主要样式
题材关乎心理需求,样式关乎审美需求,二者都与特定时代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新石器时代的神性表达,王权时代的权力象征,汉代之后逐渐走向世俗,这些都是当代玉雕所继承的传统。在玉雕世俗化的当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雕在精神层面的高度。虽然玉器是纯粹精神上的消费品,但大多数人只把它停留在物质层面,只看到他的财富价值,而忽略了其精神性。
继承传统几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能,21世纪的玉雕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除了那些传统的世俗题材,亦需能与这个时代的审美产生共鸣的作品,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玉雕可以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去探索、创作出更多的具有当代审美属性的作品。
二、当代玉雕工艺发展现状
当代玉雕工艺的发展,可以说是继战汉时期与清中期之后,中国玉雕史上的第三次高峰,这种空前规模的发展与繁荣,是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无法相比的。玉雕行业在历史上第一次与商业高度契合。高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与市场资本为玉雕行业带来了物质层面的驱动力。
1、底层的人机大战
数控机床用于玉雕,是21世纪的新事物。从单轴浮雕到多轴联动的立体雕,机雕的批量化生产,降低了玉雕的人工成本,对市场起到了很好的引流作用,可以把那些对玉雕知之甚少而又渴望拥有者带入进来,机雕工艺的精美与廉价,是很多初涉玉雕者的首选。机雕工艺在观感上比粗制滥造的手工制品确实要好。市场需求是多层面的,尤如一个金字塔,最底层的市场最大,但是要求也最低。那些创意水平不高,只会简单复制几个固定玉雕样式的玉雕师,在面对机雕的挑战时,愈发力不从心,若不进步,只能被淘汰。
翠薇深处有仙家-翡翠
2、新题材的创意拓展
在传统玉雕文化中,所雕刻的图案都有固定的语意,所谓“玉必有意,意必吉祥”,因为受到这种指导思想的约束,因此也就出现了很多牵强附会的玉雕作品。我认为完全不必以此为限,应该把玉雕作品提升到表现美与文化精神的层面,把玉雕作为一个载体来表达新时代的文化精神,使其成为纯粹的艺术创作。玉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但它只是冷冰冰的石头,对于玉雕师而言,创作的过程是将我们的生命融入到石头中,从而赋予它新的生命。基于这种认识,雕刻题材就可以拓展到整个艺术领域,只要能体现出材料的美感,把材料的特质与题材完美结合,可以进行美的表达,就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当代优秀的玉雕师,已经在玉雕题材上有所突破。结合新题材也有新的雕刻技法出现,这是当代玉雕师对玉雕工艺的贡献。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一股清流也足以影响一个时代。
但见花开落-和田玉
3、新材料的研究利用
传统玉雕一直以和田玉为主流,至清代以来翡翠也成为玉雕的主要用料。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阐释基本都是基于对和田玉的认知。但是在当代这个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仅仅和田玉与翡翠并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一些新的材料,如四川南红玛瑙、戈壁玛瑙等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结合传统雕刻工艺使新材料获得生机,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在研究雕刻工艺的过种中,我尝试过很多种材料,除寿山石、蛇纹石(岫玉)与蜜蜡较软之外,其他材料的硬度基本都在摩氏六度以上,和田白玉与翡翠这两种材料相对来说比较难以雕刻,因为折光率相对较高,浅雕时线条不易表现。通过线条的虚与实、隐与露来表现作品的意境,当把这种工艺运用到折光率较低甚至不透明的材料上时,往往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对新材料的利用,关键是在充分发挥材料的自身特性的前提下,用适当的工艺表现出材料的美感,而不是固守传统的玉雕表现手法。
金凤栖福-翡翠
三、对玉雕工艺未来的展望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觉得传统工艺注定被淘汰,悲观的看不到工艺美术的未来,其实完全不必有这种心态。科技越发展,人类对手工艺的需求会越多,在这个时代,手工艺解决的已经不是物质层面的实用需求,更多是精神上的慰藉。玉雕工艺自从其诞生时起,就与人类的精神需求息息相关,它对人的心理暗示作用远远大于其物质层面的作用。
1、雕刻工具与工艺的升级
手工艺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工具发展史。当代玉雕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科技的进步,且不说当下已经占领很大市场份额的电脑雕刻,就是纯手工雕刻所用的电子机,用于玉雕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它的应用在很多方面远比传统玉雕机方便,很多传统机器不容易做,甚至做不了的工艺,都可以轻松解决。技术进步也为创新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相互推进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定会有更好用的机器出现,玉雕工艺的创新也会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客观来说,当代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玉雕工具的设计也是玉雕师在长期的雕刻实践中的技术总结,为了实现特定的效果,在一个具体的环节中,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只有雕刻师本人才最清楚,因此也会促使特定工具的产生。工具所能解决的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要想使玉雕在艺术层面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还需设计师与玉雕师在观念上有所改变方可。
兰石图-和田玉、18K金、红宝石
2、受众群体的进步促进创新
传统的玉雕行业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受到冲击,主要是供给与需求未能进行有效的协调,从业者不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当代的玉雕产品受众正在趋于年轻化,这些人对于玉文化的认知不多,但对于玉的影响力有所闻,对传统题材样式的认同降低,而逐渐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能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中去,甚至是带有个人元素的符号,这需要设计师能适时变通,针对单一作品进行有效设计,这也是定制概念的产生。未来的消费者会越来越个性化,不愿消费与别个相同的产品。要求个性化,区别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这也正是手工艺文化未来的价值所在。未来玉雕工艺的进步主要应该是设计创新的进步,对玉雕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高度有更大的提升,让一件好的玉雕作品真正成为精神的寄托与文化的载体。
听禅-和田玉
3、学院派对玉雕行业的影响
传统玉雕行业的发展多依赖于作坊里的师徒相授,学徒起初多是抱着学一门手艺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这种选择有一定的偶然性。当代活跃于玉雕行业一线的雕刻师基本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有很大一部分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与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而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优秀的玉雕大师很好的传承了传统玉雕工艺,并且也在努力创新。
与此同时,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中,也有很多人逐渐进入这个行业,形成学院派的主力军,其优势在于设计创新的思路比较开阔,受到传统的约束较少,绘画的基本功较好,对于艺术的理解与表现能力都相对较强,而不只是停留在工艺的层面上,使玉雕的艺术境界有很大的提升。
若要把玉雕上升到艺术层面,首先必须要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以及针对具体作品的形式创新,而对于形式美感的理解与表达,正是学院派玉雕人之所长。玉石材料自身的特性与新的形式相结合,甚至与多种不同材料相结合,必将创造出更多璀璨的玉雕精品。经过时间的磨砺,这群主动选择进入玉雕行业的学院派玉雕师,会对玉雕行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为玉雕工艺传承与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小结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要想把玉雕行业很好的发展下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更需要锐意创新。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必将会有更多的新题材、更丰富的新形式出现在玉雕作品中。玉雕属文化行业,从业人员除了需要具有良好的工艺素质,更需要有很好的文化素养,能够积极学习各种有利于玉雕艺术创作的知识。要想创作出更多的玉雕精品,功夫不能只用在雕刻本身。在文化多元、思想进步、观念开放的时代,要能把丰富的时代内涵融入到玉雕作品中去。如果把玉雕比作一朵花,那它肯定不能是一朵孤零零的花,而是要让它长在一棵树上,同时为这棵树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雕刻之外所下的功夫就是土壤。纵观玉雕史,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玉雕文化,玉雕工艺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这个时代的玉雕也应当有属于这个时代的面貌。